摘 要 班級分區管理是對學生進行按學業成績進行系統的分類劃區,每區內成績按優中差合理調配,然后固定成一個區域。本文就英語教材與教學結合分區管理模式進行了探究,在每個區域內施行以優帶差、促中轉優的科學管理促進方式。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分區管理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artition Management
HU Weiqing
(He'nan Runan Qinghuaquan School, Zhumadian, He'nan 463300)
Abstract Partition management is according to academic zoning, classification the students of the class, in every area by poor performance and reasonable allocation, and then fixed into a region. In this paper, textbooks and teaching English with a regional management model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in each region to excellent with a difference, and promoting transit excellent way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parti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model
1 分區管理模式的產生
所謂分區管理,源自于電腦系統的分區優化與組合,在電腦硬盤使用過程中,對電腦進行分類別劃區域管理,以保證系統能進行快速運行,提高效率。把分區管理引入班級管理,是對學生進行按學業成績進行系統的分類劃區,每區內成績按優中差合理調配,然后固定成一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內,施行以優帶差、促中轉優的科學管理促進方式。分區之前,首先應明確班級管理制度和區與區之間的評比制度;然后嚴格按照比較有信服力的學業檢測成績對學生進行分區。分區的原則和措施是根據學生學業成績從高到低、均勻地把班級學生分配到六個區,六張課桌為一區,每區人數均等。每區設區長一名(由該區所有學生民主選舉產生),負責該區紀律、衛生等全面工作;設學習委員一名(由該區成績第一名擔當)負責該區學習及思想表現。
2 教材特點與分區管理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為有效運用分區管理模式,必須要明確英語課標?,F結合使用仁愛版英語教材教學活動的情況,闡述分區管理模式。
(1)仁愛版教材中“Listen read and say” 部分,圖文并茂,輕松活潑的呈現功能意念和話題項目,側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這些特點,可以在分區教學中恰當的使用,因為每個區內的學生,學業層次各有差異,在使用這個教材的時候,可讓學業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由口語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即可訓練所有學生的聽說能力。
(2)仁愛版教材中的“Work alone ”部分,具有鼓勵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和感悟語言的功能,利于培養學生口語表達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實施分區管理模式過程中,必須要明確一個重要的主導思想,就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在小區內,鼓勵每個學生能大膽的開口說話,讓學生能自主地學習,通過這些有效的學習活動,達到提高英語成績的目的。
(3)教材中的“Read and understand ”部分,很好地體現出了通過閱讀和聽力訓練,幫助學生提高正確理解和恰當運用語言的能力,不斷拓展文化視野,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的功效。在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做到對每個學生的細致到位的監測與反饋,因此,在分區管理模式的課堂中及課下,可以發揮每個區域內的區長及學習委員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進行跟蹤與監測,較好地彌補了英語教師看不到、管不到的盲區的缺憾。
(4)仁愛教材中一系列英語活動部分,如“Group work、Pair work、Group work”,這是一系列任務型的活動,旨在進一步培養學生在不同的場合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而分區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進行區域合作,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所以,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分區管理可以與教材使用達到高度的一致性。
(5)仁愛教材中“Writing work”部分,意圖為通過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英文寫作訓練,是目前英語教學中的一個大難點,在分區管理模式中,每個學生都能夠把自己的英文寫作展示出來,大家還可以共同修改,迅速找到問題所在,寫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有了可以得到實現的平臺。
(6)仁愛教材中的“Grammar focus”部分,重在引導學生及時總結語法和日常用語規律,使學生對語言功能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對于所謂的“學困生”來說,想通過自己很好地總結是不容易的。在分區管理模式中,可以在開始階段由程度好的學生來做個模式或樣子,漸漸地帶,慢慢地領,最終達到全體走上正確使用的路上。
(7)仁愛教材中“Project”部分,意圖為讓學生在聽、說、讀、寫語言技能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探究活動,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分區管理模式本身具有一系列探究活動的特點,這一特點能充分讓學生在區長及學生委員的帶動下,積極開展探究活動,有效發揮仁愛版教材的優勢,學業成績的提升自然會水到渠成。
3 教學活動與分區管理
教學過程中,結合英語教材特點,把教學活動與分區管理結合起來?,F以“UNIT 5 Feeling happy ”為例予以闡述。
第一小節“Look read and say ”中,可先用英語磁帶整體放音,讓每個區內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完全弄懂弄會,然后讓他們在各自的區域內分角色開口讀,學習委員驗收,達到每個人都熟練掌握的目的。此舉用時很短,但每個人都能很好地接受。
第二小節“Work alone”部分,每個區內先進行自主觀察學習,找到每個圖片中人物(Kangkang\\ Helen\\ Ms.Jones)所做的事與對應的英語單詞。在此過程中,每個區的成員學習很是積極,班里學習氣氛一直很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生不僅找得準,而且記得牢。
第三小節“Writing work”中,每個區域的學生都能非常投入地寫作,而后,區內的學生進行英語寫作的交流,相互修改,相互提高。筆者發現學生的寫作態度比以前更加端正,書寫比以前更加規范了。程度較好的學生給出了恰當的修改意見,學生接受起來也比以前更加容易了,達到了讓區內的其他學生感覺到英語學習容易了。況且,許多學生都想進步,也想在教師和同學前面前展示自己。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雖有爭論,有讓步,但更有提高,無形中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提升。
第四小節課后做英語作業,學生較以前做起來更有積極性,做地認真,交得也及時,出錯率也降低了,因為區域成員都會擔心自己一個人表現不好會影響自己區內的整體成績,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及與其它區競爭的意識。
備考過程中,事先把任務布置給區長及學習委員,讓他們進行有效的督促檢查,基本消除了由于教師不到位而造成的復習不到位。
當然,分區管理模式在運行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有時會產生疲倦感,在教學過程中,可適時加入一些新的適合現在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有時候在區內進行PK,有時候與外區進行PK,這樣,把每個人的集體榮譽感激發出來了。
分區管理是個動態過程,需要在教學與管理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穩中求進,在變中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