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家庭的道德教育問題直接關系到農村家庭所有成員個人素質的提高與社會的和諧穩定。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將給孩子創造一條健康的成長之路。本文根據筆者對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提出了相關對策,這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農村家庭道德教育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Talking about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ral
Educ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TANG Bo
(Cili Teachers' School, Zhangjiajie, Hu'nan 427200)
Abstract The moral educ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all members of rural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Good famil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will create a healthy growth path for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author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moral status of education in rural household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and harmony and stability.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status; countermeasure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出臺的多項惠農政策,讓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實施,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筆者認為,提高廣大農民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家庭道德教育水平,是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首要問題,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目前,我國農民素質整體偏低,農村教育問題已成為我國教育的首要問題。而農村的家庭道德教育問題,直接關系到農村家庭所有成員個人素質的提高,直接關系到社會風尚的好轉與和諧穩定。道德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事,它可以影響到整個社會。目前,我國農業人口的道德水準參差不齊,其個人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與家庭道德教育質量息息相關的。因此,筆者通過對我國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現狀的分析,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這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我國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的現狀
根據筆者調查分析,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的現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它是與以農村社會背景等因素緊密相聯的。目前,我國正處在新舊道德觀念的歷史嬗變時期,承受著新舊道德的沖突。一方面,由于網絡的異軍突起與人口的流動,時尚生活元素與新的生活觀念無時不在給人們以誘惑;另一方面,受幾千年傳統文化與思想的影響,人們的心態與追求,又不得不有所禁忌,這就讓處于兩難境地的中國農業人口,陷入了無法回避的道德困境。
隨著我國農村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我國農村的社會現狀也產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如:農村勞動力過剩、農村流動人口的增加;農副產品、糧食價格的上漲遠遠跟不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速度;貧富差距日益增大;個別富裕者不愿意承擔社會責任、炫富、驕奢淫逸、飛揚跋扈,導致生活在底層的個別人仇富等等,從而顯示了農村道德教育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出現斷層與脫節。
眾所周知,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是制約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人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同時,如何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農村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頭等大事。因此,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2 加強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的對策
在我國教育現狀中,農村教育最為薄弱。而在農村的道德教育中,其家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因此,筆者認為在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的未來發展中,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2.1 提高認識,增強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強農村家庭道德教育,首先就是要提高認識,增強對農村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筆者調查發現:目前,農村家庭對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這是導致許多農村家長忽視家庭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家庭之中,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之下,父母的言行,勢必對兒女產生深刻而深遠的影響。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當好子女的表率。唯有高素質的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2.2 提高素質,修正不利于家庭道德教育的觀念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大農村也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實用主義價值觀、金錢萬能等理念,給農村家長帶來了思想的困惑與道德教育觀念的混亂。因此,農村家長務必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對良莠不齊的社會道德現狀作出正確的思考與判斷。
家長們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誠實正直、樂于助人,但又害怕孩子長大后上當受騙,被人欺負,甚至因為幫助別人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就要求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具有良好道德風尚的社會大環境,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養,積極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2.3 明確方向,積極探索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兒童談話或教育兒童、吩咐兒童時,才是進行教育,你們生活的每時每刻都在教育兒童。你們的舉止、談吐,你們怎樣對待敵人和朋友,怎樣歡樂和發愁等等這一些對兒童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求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性:
第一,培養孩子誠實、勇敢的品質。“言必行、行必果”。誠實是一個人優良品質的重要體現。有的家長自己說謊話,又怎能要求孩子不說謊話呢?又怎么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誠實的人呢?又如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成績不好或是做了錯事時,家長不問青紅皂白輕則嚴厲訓斥、重則動手打人,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們因恐懼而不敢如實講真話,只能講假話編造謊言來逃避家長的打罵。其后果是使孩子們失去了改正錯誤的膽量與勇氣。
第二,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精神。一定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從小要求孩子們學會獨立自主,掌握最基本的生活知識與技能。這樣才能讓孩子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切忌大事小事,一律由家長包辦,讓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
第三,培養孩子的正確的勞動觀。隨著社會的進步,家庭生活逐步現代化。特別是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勞動教育,生怕因為孩子參加勞動,而耽誤孩子的學習,或是擔心孩子不會做和做不好,于是便代替孩子去做。久而久之,便讓孩子養成了懶惰、不愛勞動的習慣。馬卡連柯說:“父母把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不惜犧牲一切,其實,這是父母給孩子可怕的禮物。”不注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這對孩子品格形成自然會帶來許多不良的后果。要讓孩子懂得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在勞動中去體驗勞動創造財富的喜悅心情,在勞動中培養優秀品格和堅強意志。
當然,要使農村家庭道德教育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除以上努力外,還應該獲得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共識,各行各業、各界人士積極投身道德風尚建設,形成良好道德的社會大環境,讓農村道德教育化作一種“新潮”與力量,引領農村每個家庭道德教育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馬卡連柯著.馬卡連柯教育文集(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1-01.
[2] 馬卡連柯著.父母必讀.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