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街外國文學活動周(共六場)
時間:2012年3月13日(周二)~3月18日(周日)
地點:北京單向街書店
嘉賓:提姆·弗萊尼 等
六場活動分別邀請了提姆·弗萊尼、歐陽昱、貝琳達·麥克伊恩、克里斯·翁默斯利和阿乙、喬納森·坎貝爾、安娜·克婁弗和巫昂,與讀者交流文學創作以及生活的心路歷程。
楓林晚15周年系列活動
時間:2012年4月8日~5月18日
地點:杭州
杭州楓林晚書店即將于4月18日迎來15歲的生日,為此,將有歷時一個多月的主題系列活動。活動包括讀者交流活動、系列講座、“西湖論道”等,主題有“書與人的相遇:15年15人”、“帶本書回楓林晚”、“楓林晚給杭州的‘15個文化禮物’”等。屆時親臨活動現場的嘉賓包括張鐵志、馬家輝、劉震云、馮驥才等。
播映:《便便危機》
時間:2012年3月21日(周三)19:30
地點:臺灣洪雅書房
主講人:張淑媚副教授(嘉大教育系)
全球糧食安全議題升溫,國內糧食自給率偏低,臺灣近日更面對美國牛肉進口的壓力,食物已經是政治議題。食物的制造、消費與分配牽涉到國土安危、溫室效應、現代文明病等,唯有正確認知當今飲食文化的演進脈絡,才能真知是誰在背后操弄,以選擇正確與永續的食物生產與消費方向。第一屆食物與人影展所播放的影片回響熱烈。本屆繼續深耕飲食與農業議題,從國際觀點反思臺灣當代食物問題。
被封印的恐懼
——“This Prison Where I Live”紀錄片播映 《在緬甸尋找喬治奧韋爾》書友會
時間:2012年3月31日(周六)7:30~9:30
地點:臺灣小小書房
主講人:楊宗澧(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秘書長)
有些我們慣以為常的詞語,多半是非常抽象的,要從自己的經驗提取、相映,才能進入他人情緒。生活在現今的臺灣,我們離哪個字詞最遙遠?看了Emma Larkin以奧韋爾在緬甸生活的追蹤之旅,寫成的《在緬甸尋找喬治奧韋爾》,以及記錄緬甸喜劇演員Zarganar被囚禁之前的片子 This Prison Where I Live”之后,我發現,我其實并不懂“恐懼”這兩個字背后真正的感受。
聽愛四處“放火”的兒童權益創作者說
自已的創作故事
時間:2012年3月31日(周六)19:00~21:00
地點:臺灣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幸佳慧,喜歡四處“放火”,她說自已會四處放火,實在是因為看不下去許多重要的社會議題、生命課題,都沒人要跟青少年談——她在英國念兒童文學博士多年,深知這是不能沒有人做的事情。于是她開始努力四處“放火”——這話聽起來雖然有點可怕,但其實都是善良且熱情的火。
來聽聽她怎么在這么多創作、譯寫及教育工作中,持續為孩子發聲和請命。我相信,你也會被感動的。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
典藏版開始預售
時間:2012年3月27日
地點:香港kubrick
主講:辜振豐
一套有關記錄6位臺灣文壇大師的文學電影DVD套裝《他們在島嶼寫作》,6部電影描繪6位臺灣文學巨擘如余光中、林海音等的創作生涯及生命歷程,透過各導演不同手法,以紀錄片形式帶觀眾探究文壇大師們的秘辛,將臺灣戰后最重要的文學家介紹給新一代讀者,藉此永久記錄作家的重要事跡,也希望透過這些作品,重燃新一波的書寫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