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許鞍華
編著:鄺保威
出版社:甘葉堂
出版日期:2012 年3月
以人道關懷為主題、以老人作主角,要在香港大收,其實不易。《桃姐》做到了,占盡天時地利,囊括許多大獎。葉德嫻多年未演,功力依舊;劉德華反璞歸真,一樣討喜。而幕后最大功臣許鞍華,是我們相當敬愛的導演,她近年更加貼近社會,以香港作為切入點,《天水圍的夜與霧》、《天水圍的日與夜》以另一面向重述被稱為“悲情城市”的小區天水圍,而《桃姐》談的是主仆之情,實境在一家老人院,側寫香港老人的晚年生活,沒有多余的煽情,卻充滿窩心的溫暖。
鄺保威之于許鞍華作品,可說是資深研究者。他本科是電影,又一直追尋她的創作脈絡,后來更擔任《千言萬語》顧問,又透過專書,以不同角度去理解這位香港女性電影人。《導演許鞍華》穿插訪談與評論,幾乎每部作品皆有涉獵。有拍戲的瑣事,也有創作的補遺。由此,我們看得見許鞍華的姿采,及她以影像體會生命可貴的熱情。
獅人鳳·夢想家·旅禍書(全三冊)
作者:紅眼
出版社:點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3月
我幾乎都記不起得紅眼的本名,反正打從第一天起,我就喚他紅眼。目前在臺灣政治大學念研究院的他,更年輕時已嶄露頭角,寫詩寫小說,文壇前輩多贊,又得過不少獎項鼓勵,是個極具潛質的創作人。
我常最笑紅眼,說他的文藝與溫文氣質都在骨子里,不附于表面。活潑機靈,打扮入時,就如我們眼中的“潮人”。最近,他就帶來一書三冊的新作,是充滿實驗性的作品。《旅禍書》是兩岸三地的文化觀察;《夢想家》是似真亦假的夢境書寫;感謝電影空間,使他激發紅眼的內在靈感,創作成小說《獅人鳳》。
紅眼之筆,有天馬行空的瘋狂,偶爾也有獨特的中國味道,與其他八十年后作家比起來,顯然自成一格。我和他,以及一班好友,常在臺北相聚,這小子總是嬉皮笑臉搞氣氛。此時,我總想起他曾言“因為心里有些一定要寫、不然以后會后悔的故事。”而我多么相信,后者——熱誠、冷靜、理性,才是最真實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