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塞爾協議Ⅲ”出臺后,我國制定了“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本文對“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與“巴塞爾協議Ⅲ”的內容及分階段實施安排,進行了詳細對比,分析了產生差異的原因,和“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對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的影響,并提出了應對措施及建議。商業銀行應吃透“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的監管內容,盡快建立適合本行的風險管理框架,并實時調整發展戰略以應對新協議的實施。
[關鍵詞] 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 商業銀行 資本充足率 流動性指標 杠桿率
[中圖分類號] F8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2)02-0052-04
[作者簡介] 寧喆敏(1978—),湖南邵陽人,中國銀行深圳蛇口支行會計部主任,博士,研究方向: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
一、全面提高監管標準的
“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
2010年12月《巴塞爾協議Ⅲ》正式頒布后,我國銀監會根據中國銀行業實際情況,于2011年2月明確了包括資本充足率、杠桿率、貸款損失準備、流動性風險四大監管工具,構建了我國新銀行監管體系的監管框架,并在2011年10月前連續出臺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以上一個指導意見三個辦法被稱作“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均要求自2012年1月1日開始實施,比“巴塞爾協議Ⅲ”早一至兩年。
“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的主要內容包括:
1. 資本充足率監管?!爸袊姘腿麪枀f議Ⅲ”在“巴塞爾協議Ⅲ”基礎上要求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5%,比“巴塞爾協議Ⅲ”高出0.5%。從而在新標準實施后,商業銀行一級核心資本要求達到7.5%,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于11.5%和10.5%。
2. 流動性風險監管?!爸袊姘腿麪枀f議Ⅲ”在“巴塞爾協議Ⅲ”基礎上進一步豐富了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建立了流動性覆蓋率(LCR)、凈穩定融資比例(NSFR)、流動性比例、存貸比四個監管指標和核心負債依存度、流動性缺口率、客戶存款集中度及同業負債集中度四個監測指標, LCR和NSFR都應高于100%,流動性比率應高于25%,存貸比大于75%。
3. 杠桿率監管。一級資本占調整后表內外資產余額不低于4%,比“巴塞爾協議Ⅲ”標準高出1%。
4. 貸款損失準備監管。鑒于我國商業銀行傳統業務以貸款為主,因此“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增加了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準備占貸款的比例)和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準備占不良貸款的比例)指標,分別應不低于2.5%和不低于150%;建立了動態調整貸款損失準備制度。
綜上所述,“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是“巴塞爾協議Ⅲ”的全面加強監管版。表明我國的監管思路和措施充分吸收了“巴塞爾協議Ⅲ”的改革精神, 2012年實施的銀行監管已與世界銀行監管趨勢相一致,而且我國的監管無論在指標要求上還是實施時間、達標時間上都嚴于國際監管標準。
二、 “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
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1. 資本監管規則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雖然“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比“巴塞爾協議Ⅲ”資本充足率要求高,但是經過測算(陸靜,2011),所有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均達到了最低限額5%的要求,但是若考慮資本留存(2.5%),除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等六家銀行暫未達到外,其他銀行均已超過7.5%。資本充足率指標上除農業銀行僅8.31%,與達標標準相差較遠,其他銀行基本上超過或略低于最低要求。因此從短期來看,資本管理辦法對銀行影響不大。但是從長期來看,由于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經濟增長對銀行信貸較為依賴,經濟增長帶動信貸需求增加,銀行不可避免將面臨增資需求,至2019年缺口分別為2.51萬億和7.06億元(陸靜,2011),因此未來我國商業銀行將面臨強資本約束。
2. 杠桿率指標的引入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我國銀行資產結構以信貸資產為主,表外業務相對簡單,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杠桿率普遍高于歐美國家,根據2010年末及2011年一季度上市銀行年報數據,上市銀行中只有華夏、深發展的杠桿率未達到4%,其他上市銀行基本上都在5%以上,南京商業銀行達到6.6%。因此短期來看杠桿率指標對我國上市銀行整體影響不大。但隨著經濟增長帶來的貸款需求的增長,以及近幾年銀行表外業務的快速發展,未來上市商業銀行仍將有較大壓力。杠桿率指標雖然是對采用風險加權資本充足率的補充,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沖突。如資產規模相同的兩家銀行,從杠桿率監管指標來看需要的資本相同,這對于風險低的銀行不利,因為在資本充足率指標上它需要的資本低,但從監管來看,應該實行的是孰高原則,鼓勵銀行追求高收益高風險的資產。
3. 流動性指標的擴充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流動性覆蓋比率(LCR)和凈穩定資金比率(NSFR)分別用于衡量短期(一個月內)優質資金以及中長期(一年)穩定資產支持業務的能力,兼顧了短期和中長期的均衡,引導銀行對優質流動性資產的關注,增加長期穩定資金,是在原有流動性指標基礎上對銀行資產結構優化的進一步關注,有利于促進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精細化水平的提高。根據銀監會測算,大多數國內銀行已經或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達到監管要求。但2011年存貸比指標備受關注,從2010年年報顯示交通銀行已超75%存貸比紅線,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已逼近75%的紅線,這主要是2009年和2010年巨額信貸擴張的結果。同時,自2011年6月起,銀監會改變以往以時點測算存貸比的方式,改按日均進行,以減少商業銀行為月末季末達標而推出高收益理財產品、高息攬儲等違規現象,督促其加強流動性管理,保證信貸平穩、有序投放。
4. 貸款損失準備指標對商業商業銀行的影響。由于我國資產業務以信貸為主,建立前瞻性的貸款撥備監管制度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由于各銀行貸款五級分類口徑不一,可比性和透明度都不高,因此銀監會設置了保底撥備率,即與貸款規模掛鉤而與貸款質量無關,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吸收信貸損失的能力。同時建立動態調整貸款損失制度,這與逆周期超額資本類似,即經濟繁榮期間多計提動態撥備,在經濟下滑期間,可根據貸款核銷情況適度減少計提撥備,平滑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兩者共同構成逆周期宏觀審慎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我國信貸規模高速增長,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導致2009年以來貸款急劇增長,有著較大的潛在貸款風險。
從披露的年報(表1)來看,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都超過了150%的標準,但是從撥備率數據來看,行業整體除建設銀行外均未達標,大部分上市銀行均較低,最低的興業銀行僅為0.91%,差距較大。且從表中可以看出,撥備覆蓋率高的銀行貸款撥備率小,不良率低,兩指標存在一定的背離。因此可能出現資產質量好的銀行為達到貸款撥備率監管指標,反而需要更高的撥備覆蓋率,短期內會對其經營造成較大沖擊,而資產質量較差的銀行因較高的不良貸款率,反而容易達到監管指標,這也將導致資產質量好的銀行在發放新貸款時的成本將高于質量差的銀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扶劣罰優”的逆向激勵機制,制約了資產質量好的銀行的業務發展,保護了資產質量較差的銀行,從而違背了監管的初衷。
同時,2.5%的貸款撥備率會增加商業銀行的信貸成本,擠占銀行的利潤空間,降低商業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影響其經營成果和業績。
三、應對措施及建議
“中國巴塞爾協議Ⅲ”的出臺在短期內不會對商業銀行產生太大影響,但是長期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將面臨較強的資本和流動性約束,應該抓住此次新監管標準實施的機會,全面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前轉型,提高在國際金融業中的競爭力。
(一)從戰略上高度重視,考核上積極傳導
1. 建立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在績效考核上有效傳導。針對“中國巴塞爾協議Ⅲ”的推出,各商業銀行應在戰略上高度重視,根據本行業務發展的特色,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前瞻性地做好資本管理規劃,提前制定各業務條線、各分行的資本配置目標。通過內部資金價格FTP和風險調整收益(RAROC或EVA指標)兩個主要的管理工具,有效傳導各業務線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引導產品合理定價,準確評價產品線的有效貢獻,引導各項產品的收縮和擴張戰略。
2. 建立健全的風險和資產負債管理體系,樹立資本約束的經營發展理念。商業銀行應建立由董事會參加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和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定期審核全行資本消耗、資本預算完成情況,全行各類產品風險狀況,資產負債結構狀況及流動性管理狀況,設置專門的資本管理、流動性管理團隊,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應積極推進資本內部評級法模型的建立,將流動性管理的關注度由狹窄的頭寸管理轉向對整體資產負債結構變動的關注,建立流動性需求模型,做好剩余資金的結構分布,在滿足流動性需求的同時提高收益。
3. 提高信息數據的質量。我國商業銀行應提高系統整合度,積累數據,跟蹤客戶信息,搭建信息分析系統,消除我國商業銀行推進資本監管中內部評級法形成的阻礙。為資產負債管理和風險管理中需要獲得利率缺口、流動性缺口、客戶評級遷移矩陣、各級別客戶可能的違約率等各種業務提供支持數據。
(二)多渠道擴充資本
1. 加大證券市場融資力度。商業銀行可通過增發股票、定向增發、可轉換債券、混合資本債券、發行次級債券等多種方式,積極從證券市場融資補充資本。
2. 內源式股本增長。外援式股本增長成本較高,留存利潤才是商業銀行資本長期穩定增長有效途徑,而且與股權融資和發行債券相比,具有較高的彈性和靈活度,成本最低。因此商業銀行可減少現金分紅,轉為配股的方式分配利潤。
3. 適當情況下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
(三)加大業務結構調整,提前進行業務轉型
1. 積極調整收入結構。加大低資本消耗中間業務的發展力度。各商業銀行應仍保持加大支付結算、POS機收單、刷卡消費、信用卡服務等傳統中間業務的增長,同時也應加大代理理財產品、對私財富管理和對公貸款顧問等附加值高產品的拓展力度,并積極拓展基金、企業年金、信托產品等托管業務。
2. 對表內資產業務結構進行調整,大力發展低資本消耗型產品。商業銀行在保持中大型客戶貸款需求的同時,應該加大力度發展低資本消耗型產品,如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貸款,大力發展零售貸款業務,適當多做票據貼現。
3. 做好對公貸款行業結構、客戶結構調整。應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和宏觀經濟形勢,投入人力物力做好行業發展預測研究、重大客戶分析研究,優化風險評估機制,調整對公信貸業務的行業結構、地區結構和客戶結構。
4. 加大表外產品創新力度。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創新,特別是信貸業務創新,如通過委托貸款、資產證券化、信托理財等諸多方式消化企業貸款需求,以求不占用或少占用銀行的資本,同時又可以多發行理財產品留住重點客戶。
四、結 論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 在我國未全面鋪開巴塞爾協議Ⅲ的基礎上直接與國際接軌,有利于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監管水平,有利于建立系統有序的風險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穩定性和風險管理水平。
不過,我國銀行業與國際活躍銀行所處的發展階段明顯不同,長期以來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資本外延擴張模式還未改變,資產負債表中,一是表內資產較多,二是信貸資產較多,風險水平比西方國家整體偏低。同時,“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中的四大監管工具指標都高于“巴塞爾協議Ⅲ”,這將直接增加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導致上市銀行通過金融創新、向非銀行金融機構轉移風險等方式規避資本監管,從而帶來更大的系統性風險。因此,在全國建立系統化銀行監控體系情況下,監管機構應該實時評估各項指標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并進行調整。
商業銀行也應該借此契機,有效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識別、風險計量、風險控制體系,將對風險的定性評估切實轉向定量評估。未來資本和流動性將對商業銀行產生極大的約束,商業銀行應盡快在熟悉監管政策的前提下,做好資本規劃、分配,將資本、流動性風險及撥備損失指標盡快引入績效考核中,進行有效傳導;實時調整經營模式、資產負債結構、客戶結構,將資本有效分配到資本占用低、回報高的業務上。
[參考文獻]
[1] 孫沖,探析.《巴塞爾協議Ⅲ》框架下中國銀行業的發展 [J].經濟研究導刊,2011.
[2]梅良勇,劉勇.巴塞爾協議Ⅲ的資本監管改革及其影響分析 [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
[3]杜婷.巴塞爾協議Ⅲ政策影響研究 [J].金融發展評論,2011.
[4]喬方亮.次貸危機對中國推行新巴塞爾協議的啟示 [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
[5]劉興華.對“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實施狀況的解讀 [J].區域金融研究 2009.
[6]任宏之,武普文.巴塞爾Ⅲ協議的完善及其對我國銀行業發展的指導作用 [J].時代金融,2010.
[7]高增安,何京君.從金融危機看新巴塞爾協議的改革方向 [J].西南金融,2010.
[8]賀建清.“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對銀行業的影響分析 [J].金融論壇,2011.
[9]蔡正旺. 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對上市銀行的影響 [J].新金融,2011.
[10]林人慧.從三個“辦法”看《巴塞爾協議Ⅲ》在中國的實施 [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
On the Impact of Chinese Version of Basel Agreement III on Banking
Ning Zhemin
(Economics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Before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emerged, China was still pushing Basel II forward. After the crisis arose, China responded positively and promptly to the crisis, setting up Chinese version of Basel III immediately within one year after Basel III was issued. This essay compares the content and gradual implementation arrangement in detail between Basel III and Chinese version of Basel III,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difference and the impact of Chinese version of Basel III o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management in China in the futur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he banks of China shall understand the supervisory content of Chinese version of Basel III thoroughly, create th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that suits the banks and make real-time adjustment on strategic development to respon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version of Basel III.
Key words: Chinese version of Basel III Basel III Commercial Banking Capital Adequacy Ratio Liquidity Index Leverage Ratio
(收稿日期: 2012-03-20 責任編輯:廖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