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丁健(1978-),男,河南太康人,安陽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安陽,455000。論民初工商總長劉揆一及其施政理念丁健摘要:在民初復雜動蕩的政局中,盡管政治進步較為緩慢,但經濟卻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當時經濟增長速度是近代以來少有的最快時期之一。經濟增長離不開袁世凱北京政府的努力,時任工商總長的劉揆一其任期內,敢于擔當,大膽改革,施行具有現代化理念的工商政策和措施,為民初社會經濟恢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他的工商思想和施政理念對當今仍有借鑒意義,這無疑應該受到今人的足夠重視。
關鍵詞:民初;工商總長;劉揆一;施政理念
中圖分類號:K25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4-7387(2012)01-0045-05劉揆一(1878-1950),字霖生,湖南湘潭人,早年就讀于長沙岳麓書院,師從著名經學大師王闿運。1903年自費赴日留學,并參與聲討沙俄侵華罪行,組織“拒俄義勇隊”,籌組華興會,后策動長沙起事,由于事泄流亡日本。1907年初加入同盟會,并代理同盟會庶務職銜,主持總部工作長達四、五年之久。武昌起義后與黃興、宋教仁馳赴武漢,為穩定武漢戰局、促成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后任北京政府工商總長。1915年8月,籌安會成立,楊度曾以5萬元相贈,以換取其參加,遭其堅決拒絕。1916年初在天津創辦《公民報》,刊登反對帝制的言論,且揭露袁世凱與日本密謀簽訂“二十一條”,報館因此被日租界當局查封。五四運動后寓居北平,撰寫《黃興傳記》。不久舉家遷回湖南,而本人常寓南京。“九一八”事變以后,散發《救國方略之我見》,主張共同抗日??谷諔馉幤陂g,隱居湖南洪江、湘潭,不參與國民黨政府活動。解放后受聘為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顧問,多次與毛澤東主席書信往來。1950年11月1日病逝于湘潭。縱觀劉揆一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但與之相應的對其研究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有鑒于此,本文僅對其工商總長任期內的施政理念做一粗淺探析。
一、劉揆一就任工商總長的波折
劉揆一被袁世凱任命為工商總長,有過不少的波折。唐紹儀辭職后,袁世凱本意是想唐內閣各員暫仍其舊,他在與同盟會代表張耀曾、李肇甫、劉彥、熊成章等四人的談話中曾有過流露:“如唐總理決計辭職,則第二次內閣余以為國務員中可一切任用舊人,惟總理及一二國務員必不肯留者略為更動可耳”。盡管后來一再挽留宋教仁、蔡元培、王正廷、王寵惠等諸人,但他們堅決不同意留下,袁世凱只有作罷,另謀出路。而對于同盟會所提出的政黨內閣和超然內閣,他不以為然,“唯諸君所說之超然內閣及政黨內閣,余均不能贊成,以余之意,現在吾國情形兩種內閣均不適用,第一人材之缺乏,今如專取共和黨或同盟會或超然無黨之人組織內閣,無論何方面均不能得許多人才,故予之意見,非連(聯)合數黨及無黨之人共得組織,則斷不能成一美滿之內閣”[1]。有鑒于此,后來袁世凱不顧同盟會政黨內閣之主張,遂向參議院提議提名陸征祥為內閣總理。因為陸長期在外,與國內各派自然較少恩怨。黎元洪贊他“舊史不書其惡,新黨不隸其名”[2]。袁世凱也認為陸“既知中國固有之情勢,又知外國政治發達之趨向,與共和民主之精神,陸君國外國內之聲譽本甚美滿……希望諸君同意?!碑敃r投票結果是同意47票,不同意10票,陸征祥獲得參議院通過。[3]
當時人們對陸征祥組閣充滿希望。而當真正到重新組閣時,問題便一個接著一個。起初,在陸征祥內閣成員的組成上,關于工商總長一職,起初并不是劉揆一。袁世凱先是提名沈秉堃,可共和黨聲言反對。遂改為蔣作賓,結果不獲參議院通過。最后再提劉揆一,以“同意者四十五人,不同意者三十六人,同意者多數?!保?]而終獲通過。劉揆一當選工商總長,可謂一波三折。當然,這僅僅是工商部部長人事更迭表現的一角。其實,民初工商總長選擇之所以頗費周折,就是因為黨派意見摻雜其間。
黨會林立是民初政壇一個非常重要和奇特的歷史現象。有人做如下評論:“社團之多,真如過江之鯽”[5]。民初盡管黨派林立,而左右政黨趨勢的主要是“北洋、國民、進步三派,北洋派常占行政優勢,國民派常占立法優勝,進步派因緣離合于二者之間”[6]。在實際的政治生態中也是北洋集團、國民黨、進步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其他小黨的力量也不容忽視。他們在政治權勢上的角逐,直接影響著內閣的穩定。
正是由于民初黨爭,劉揆一當選工商總長后,又遭到同盟會同人的非議。袁世凱與同盟會代表談話后,反對政黨內閣之意昭然若揭。同盟會也于1912年6月28日舉行會議拿出對策,會上蔡元培提議:同盟會各國務員應全行退職,以示本會主張純粹政黨內閣之意見。劉揆一首表反對,以為本會在北京已屬勢力薄弱,若國務員退出,則將來內閣消息亦難聞問,前途殊多滯礙。宋教仁則再次申明自己的觀點“此次國務院改組,本人向主張純粹政黨內閣;至他黨組織,本會各員退出,本人早已發表,刻即他人不欲退出,本人一人亦決辭職;即本會同志必不贊成,則余即出黨亦可,決不使自己主張之宗旨致相矛盾也?!保?]顯然也不同意劉揆一的主張。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后大家支持宋教仁之提議,決定同盟會會員加入內閣者,即開去黨籍。[8]于是劉揆一處境十分孤立。
在民初政局不穩的情況下,同盟會此舉顯然是太過意氣用事。中國經過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向來缺乏民主基礎,純粹政黨內閣,只能是一廂情愿。袁世凱對之也一再解釋“我國現今黨派雖多,而于一黨之中求其人材與國務員地位之相當者,一時恐難得其全數?!薄拔釃袢照h方在萌芽,純粹政黨內閣尚難完全成立”[9]。這在民初確是實情,而并非是袁世凱有意不實行政黨內閣,因為實行起來難度太大。為此,袁世凱還奉勸同盟會諸君,“當放大眼光,從中國全局著眼,從世界大勢著眼,斷不可沾沾于一黨之關系,亦不能硬以平和時代政黨消長之成例,適用于今日危急存亡之中國,總須大家破除成見,協力同心,共同建設。為國務員者,以熱心任事為主,須有自信力,萬不可輕聽局外之褒貶以為進退?!保?0]總之,袁世凱對同盟會可謂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同盟會就是不領情,不僅要原同盟會閣員一律辭職,而且不讓其他會員參與新內閣之中。處此境遇之下,劉揆一可謂頂住重重壓力,力排眾議,勇于擔當,敢于負責,最后毅然決然地擔任工商總長一職,并發布脫黨啟事:“此次置身國務員中,雖實行個人主張,亦以國勢所趨,別有苦意。惟格于黨議,只得自請脫黨?!保?1]在民初政局不穩的情況下,這樣才是正確處理政黨和國家關系的最佳選擇,劉此舉無疑是值得我們今天稱道的。
二、工商總長劉揆一的施政理念
劉揆一就任工商總長后,“對全國工商事業異常盡力”[12],制定了一系列工商發展規劃,關于此已有論著述及。[13]但以劉揆一施政理念為作為考察對象的著述尚不多見,再說這也是指導工商活動的基礎,因此似有必要下大力氣挖掘。關于劉揆一的工商思想,經過歸納,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發展工商要集思廣益
劉揆一上任不久,就認識到“政體初更,百端待舉,國猶是國,民力益窮,解比問頭,更惟實業。然而,工作日精,人良我窳,商戰彌亟,彼盛此衰,優劣競爭,勝負懸絕。進行須資群力,趨向貴有折衷,惟是地廣人稀,難期一致,南北殊俗,水陸異宜。本部忝任中央,責在提倡,見聞有限,知慮難周。無研究機關則難圖進取,非結合團體恐事鮮實功。海內工商業家,或學識閎深,研求有素;或資力雄厚,經驗良多。利如何興,弊如何革,制造如何改良,貿易如何推廣,情意如何聯絡,障礙如何捐除,凡此諸端,皆資商榷?!保?4]這種要求全國工商界一致努力,發展工商的思想,在工商部召集臨時工商會議的通告里,又進一步闡發?!邦櫮煳釃ど讨髣?,其所以失敗者,在上則無完全之法律以為保障也,無專精之人才以為倡導也,交通之不盡便利也,稅法之足生障礙也;在下則無巨大之資本以供企業也,無普通之智術以資營業也,無堅確之團體以謀共進也。坐此諸弊,致使吾天產之富、地脈之厚、人工之廉、占工商界上最優之數點胥歸無效。而復日與歐美之經濟家、技術家相遇,猶之驅烏合之市人以當桓文之節制,其不覆沒者幾何矣。本部有鑒于此,思矯其失,以編訂法律、造就人才、輔助資本、啟發智術、排除障礙為入手之方法,惟言之匪艱,行之維艱,非合全國之人,合力以謀不可”[15]。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劉揆一不僅主張盡快召開全國性的工商會議,并為此做了大量籌劃工作。先催促各省實業司、勸業道及工商礦業團體選舉代表尅日到京。[16]由于認識到此次會議“關系實業前途,至為重要,非得富于經驗學識之人蒞會討論,不足以策進行而收效果?!边€對一些熱心實業,計劃宏遠者,特請到京蒞會。如“張季直先生、周孝懷先生、聶其杰先生、周晉鑣先生、劉錦藻先生、馬君武先生、朱佩珍先生、周扶九先生、朱志堯先生?!辈荒苤苯油ㄖ救说倪€請各省都督代為通知,如讓“江蘇都督轉無錫華文川蘇錫岱先生。江西都督轉梅光遠先生。浙江都督轉吳錦堂先生。福建都督轉高登鯉先生。長沙都督轉龍研仙先生、朱鞠尊先生?!保?7]總之,民元工商會議的召開不僅集思廣益,而且為政府與工商界的互動開了一個好頭,正如朱英先生所評:“由民國政府工商部于民國元年11月1日至12月5日在北京發起召開的臨時工商會議,是中華民國成立后工商界的一大盛事。在中國歷史上,由政府出面邀請工商界代表共聚一堂,籌劃振興工商實業大計,確實是前所未有之舉”[18]。民元工商會議的召開,促進了全國范圍內工商界之交流,其中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發展工商的思想,為政府進一步制定發展實業政策提供了藍本。
第二,選擇基本產業
選擇基本產業的思想,就是抓大放小的思想,就是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關鍵。他說:“吾國地大物博,百業待興,當政府初成,財源枯竭之際,并騖兼營,力實未逮,按英國嘗以制鐵及毛織、棉織物為產業中之基本,由政府極力提倡,大著成效,今擬仿用其法,取國內物產已有成績及用途最廣者,如絲如茶如瓷皆常著名于世界,今雖中落,茍能實施新法,必為輸出之大宗,他如煤鐵業、紡織業、煤油業尤可以供國內之需要,杜外貨之漏卮,擬即認此數者為吾國之基本產業,切實提倡,全力注之,數年之后,必收成效?!保?9]后來,他進一步申明此種思想的重要性,“無論何國,皆當有重要之基本產業,政府與人民互相提攜,注全力以經營之,而后國內之富源乃可長保于不竭,如國之有長江大河,鄉鄙村落,皆可分潤其灌溉也。吾國輸出品號以絲、茶為大宗,然一切任之天然,毫不加以人力,以致萎敗低落,江河日下,是皆國家不知注重之過。至煤鐵之產,為世界冠,今以漢冶萍一公司,且不能支持,行將破產,遑論將全國寶藏盡為發現,是以欲行保護政策,非先將基本產業擇定無以為功。予去歲于工商會議宣言,即選擇基本產業,以絲茶業、鐵業、紡織業、石油業、陶瓷業為主。當注全力調查以上各業之贏絀消長,為之各定一進行之方針,以恢復盛況,開辟新利為究”[20]。當時,劉揆一積極維持漢冶萍公司,即是其選擇基本產業思想的具體表現。[21]應該說,劉揆一的這種思想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想,就是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因為工商業的發展也要抓住關鍵行業和領域。這種思想在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鑒。
第三,保護工商
劉揆一認為“夫國民經濟之發達,一出于自然,一出于人為,而經濟政策者,則必以人為之發達為目的,而行之以干涉政治者也?!保?2]之所以采取保護工商的政策,他認為理由有三:“(1)中國舊治,尊士重農而賤工商。今欲以工商立國,則必于工商業加極端的保護,而后足以鼓勵人民之企業心,以正社會上輕實利、好虛榮、昧進取、喜保守之趨向。(2)中國工商業,惟其不為主政者所重也,故一切聽人民之自由,而放任至極,遂絕無團結力,無遠大計劃,渙散狹小,在內則進步極遲,在外則競爭必敗,故欲振興中國之工商,必去放任自由之弊,救之以保護干涉,而后產業界乃有團結、有計劃,斯能整齊步武,內促本國之進化,外遏經濟之侵略。(3)革新以后,民間企業熱頗形膨脹,必及時指導監督。而后恐慌失敗,禍可以免。且當此時教之組織,訓之方法,厚其團結之力,或可有大營業出現,以與小營業互相維持提攜,增進國富。”[23]進而他還指出保護工商的范圍,“保護政策,非可蒙少數專制之嫌也,立于二十世紀之國家,未有行政不謀統一,而能富且強者,未有不施行干涉政治,而行政能謀統一者。保護政策,固非純于為干涉之治,而如廢止內地之關稅,取締營業之資本,規定制造之程式,整齊工場之管理,檢查貨物之出入,皆以干涉而行保護之實。至于獎勵補助,則亦如嚴師之誘掖,非放任為治之國所能有也。予平生渴慕自由,非不欲吾國民克自治自助,全體不受政府之裁制,以幾于熙嗥文明之盛,而無如內察國情,外觀世局,皆不能不行少數政治,使明達者立于指導監督之地位,如治絲然,去其亂者,毋使再棼;如治水然,決其淤者,毋使再塞,獄市不擾,無動為大,甚非所以生存競爭之道也。故予于保護政策,尤競競加之意焉。”[24]劉揆一保護工商的思想由此可見一斑。
關于具體的保護措施,劉揆一主張先劃定保育期間。他舉例說“查日本昔年礦業,民間多不肯用新法,日政府乃定十年期內由政府新法采冶,及有贏利,仍歸諸民。吾國工商礦業,多未振興,而新式之經營,尤不發達,非于十年之內,以政府任其難,國民享其利,不足以喚起一般企業之觀念,而養成新式企業之人才,今擬于簡易之事業以普及全國為要義,繁重之事業則以政府經營為提倡,此本部從事保育之辦法也?!保?5]然后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如對新工業進行監督;對舊工業保護改良;對內地貿易保護擴充;對國外貿易保護推廣,振興礦業、培養工商人才等等。[26]為了培養實用的工商人才,他上任不久就于1912年9月先聘張謇為工商部顧問后,又加聘張弼士、張鴻南、朱開甲、聶其杰、李惟格等大實業家為顧問。[27]次年2月又聘請華僑商人謝牧良、沈智夫為顧問。這些都為工商部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
第四,解決資本問題
資本短缺可謂是制約民初工商業發展的重要瓶頸,為解決資本問題,劉揆一在“求己”的同時,[28]也注意吸引外資。他曾說:“資本缺乏實為吾國企業家最痛苦之事,雖以近日國民心理趨向實業,而宏大之規寂焉無聞,固由于程度尚低,亦由于財力有限,今擬于腹地則斟酌利用外資,于邊地則實行門戶開放,茍能事前預定計劃,臨時妥定條文,于領土主權不生妨害,即借資營業正自無妨,蓋外資不善用之固足以召亡,善用之亦未嘗不可以利國也?!保?9]由于部務經費奇缺,財政無力,為解決經費問題,他甚至不惜愛惜名譽,鋌而走險,私自與英商簽訂借款合同,[30]由于事情泄露,結果遭到議員的彈劾,而不得不辭職。[31]
此外,劉揆一還主張工商立國。[32]為此,還積極籌劃其他有利于工商發展的輔助事項,他曾說:“對于工業則設工業試驗所,以資技術之考鏡;設模范工場,以期制造之改良;普及手工業,以維貧民之生計;提倡工業工場,減少產之費用;裁撤內地厘金,以輕其運輸之成本;補助輸出品工場,以厚其經營之財力。對于商業則設工商訪問局以資指導;設出口貨檢查局以驗良窳;整頓商會、修訂商法及各種單行法規,以除商業之障礙,而施實力之保護。對于礦業則編訂礦法,實力維持;對于勘礦,則設地質調查所;對于采礦,則設礦山監督署;對于冶礦,則設中央制煉廠。他若興業銀行、勸業銀行之組織,度量衡制度之劃一,全國及地方博覽會之籌畫,領事及駐外商務員報告之改良,整理關稅,修改商約,凡所以為調查研究、提倡保護之計者,思慮所及,不敢不勉?!保?3]由此可見,劉揆一對發展工商的計劃和設想不僅眼界寬廣,而且十分縝密。
三、結語
劉揆一任職工商總長期間,正是工商部的開拓和創新時期,他的工商思想和施政理念,為后來工商礦各業的發展做了重要奠基作用。盡管其任期不到一年,他通過大膽改革,理順與其他職能部門的關系,召開工商會議,又主持礦業立法活動,進一步完善了各級商會組織,鼓勵私人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辛亥革命后國內不景氣的商品市場逐漸趨于繁榮之勢,物價有所回落,各項商品出口的指標有所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部分緩解了當時的中央財政困難。虞和平先生曾對劉揆一的施政活動給予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劉揆一是袁世凱政府的第二任工商總長,任職一年(1912年8月2日至1913年7月18日)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尤其在扶持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方面,比張謇更為積極。因此,研究袁世凱政府的工商政策和民國經濟史,不能不研究工商總長劉揆一的工商活動和作用?!保?4]的確如此。如今我們深入研究劉揆一的工商思想和施政理念,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通過研究,一可知在民初復雜的社會背景下,這些施政理念的提出實屬不易;二可弄清楚民初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因素。三可把其施政理念中的有利成分為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總之,劉揆一的施政理念在中國早期現代化的進程中,以及在促進中國早期現代化的進程中都應該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工商思想仍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挖掘。
參考文獻:
[1][9]《大總統與同盟會代表之談話》,《政府公報》1912年6月22日,附錄。
[2] 黎元洪:《黎副總統政書》卷11,湖北官書印刷局1914年版,第14頁。
[3]《參議院第二十七次會議速記錄》,《政府公報》1912年7月9日,附錄。
[4]《參議院第五十二次會議速記錄》,《政府公報》1912年8月26日,附錄。
[5] 陸月林:《革命史譚》,《近代稗?!罚ㄒ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19頁。
[6]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陸軍部檔案》,全宗號:1011(2),案卷號:43。
[7] 吳相湘:《宋教仁傳》,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頁。
[8]《中央變局記》,《天鐸報》1912年7月5日。《民立報》1912年7月3日。
[10] 朱宗震、楊光輝:《民初政爭與二次革命》(上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8-52頁。
[11]《劉揆一啟事》,《亞細亞日報》1912年8月8日。
[12]《時報》1912年11月17日。
[13] 饒懷民:《論辛亥革命時期劉揆一的近代化思想》,《求索》1993年第1期。
[14]《工商部致各省都督暨各國代表轉領事及各商會、新加坡領事轉南洋各商會電》,《政府公報》1912年9月6日,公電。
[15]《工商部召集臨時工商會議通告》,《政府公報》1912年11月3日,通告。
[16]工商部編:《選舉代表通電》,《工商會議報告錄》(第一編),工商部1913年版,第3頁。
[17][20][23][29] 饒懷民編:《劉揆一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5、68-69、65-67、35-37頁。
[18] 朱英:《論民元臨時工商會議》,《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9][25][33] 《工商會議開會日劉總長演說詞》,《工商會議報告錄》(第一編),工商部1913年版,第1-4頁。
[21]《工商部咨湖北都督請維持漢冶萍公司文》,《政府公報》1912年7月18日,公文。
[22][24][26][28]劉揆一:《工商政策》,《湖南實業雜志》1913年第9期。
[27]《京師近事》,《申報》1912年9月13日?!墩珗蟆?912年9月7日,公電。
[30]《借款合同草約》,《民立報》1913年7月23日。
[31]《眾議院紀事》,《民立報》1913年7月25日。
[32] 劉揆一:《國本論》,《民主報》1913年4月17日至29日。
[34] 虞和平:《論劉揆一的工商活動》,《湖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8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