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是一個以傳承和創新人類文明為使命的社會組織,在這個組織體系中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受其文化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組織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與大學組織文化建設既有很多共性,也存在著較強的互補性。組織文化的導向、凝聚、激勵、規范和協調功能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加強大學組織文化建設,通過進一步弘揚大學精神,完善大學制度,構建大學組織特色,用優秀的組織文化引導、影響、熏陶和鼓舞青年大學生,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關鍵詞:組織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4-0011-03
大學是一個以傳承和創新人類文明為使命的社會組織,在這個組織體系中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受其文化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大學為社會組織,大學文化屬于組織文化范疇,是有自身鮮明特質的組織文化。關于組織文化的界定目前依然是眾說紛紜,更多的是通過具體的要素來進行定義。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比特格瑞(pettigrew)在1979年定義的:“信念、觀念、語言、禮儀和神話的聚合體”[1]。大學作為社會組織,其文化屬于組織文化范疇,是具有其自身鮮明特質的組織文化。目前,從組織文化視角研究高等學校的教育與管理已被更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關注。
一、組織文化緣何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沙因教授在《組織文化與領導》一書中對組織文化的內涵進行了深刻的闡述。他認為,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即組織在適應外部環境和內部融合過程中獨創、發現和發展而來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因而被視為正確的思維方式傳輸給該組織的新成員,以使其在使用外部環境和內部融合過程中自覺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感受事物。[2]組織文化的核心是一種共同的價值觀,是努力使組織內部成員形成共同的信仰,是指導組織和組織中人的行為的哲學。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是提高質量,這就要求高等學校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從知識、能力和品德三個方面去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組織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與組織文化建設既有很多共性,也存在著較強的互補性。大學組織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由組織文化的內涵與特性所決定的。沙因教授按照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層到表層的變化,將組織文化的特性劃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默許假設。組織文化的核心是組織中的默許的基本假設。按照沙因的觀點,在組織活動中,某一解決問題的方法重復有效,就會變得理所當然,原來只是受直覺或價值支持的假設。這種假設一旦形成,便難以改變,它會在潛意識中引導成員的行為,告訴他們如何直覺、思考,該如何處理個人與組織、環境與社會的關系,正確選擇人們相互聯系、分配和愛的“正確”方式,如何做“正確”的事情等等。默許假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是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同,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提高學生個體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要素,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最終達到提高整個學生群體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
第二,共享價值觀。共享價值觀是組織基本假設的反映,規定了為組織的成功發展組織成員應該具有的價值取向和完成的事情。通常情況下,如果組織成員知道自己組織的觀點和奮斗的目標,就知道自己應該堅持的標準和努力的方向。一個組織的價值取向影響到組織成員的價值取向。大學組織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培育師生共同的理想、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團隊氛圍和心理預期,其核心內容是通過師生共享價值觀的塑造,使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審美、法紀等素質在一定時期內達到預期效果,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大學這個組織中,干部教師的主導價值觀及文化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到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以及思想和行動。
第三,共同行為規范。一個組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基本假設和共享價值觀念,通常是通過組織的行為規范來體現,形成一種默契和紀律要求。即使沒有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組織成員在相互作用過程中所理解和執行,知道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大學組織文化,是一所大學群體成員共同創造生成的、體現時代特征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及其活動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組織文化建設同行為規范的培養結合起來,滲透于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和優良道德品質的培養,把良好的思想觀念轉化成人們的現實行動。
第四,象征性活動。組織中的期盼與懲罰可以在組織中直接溝通,也可以通過象征性的活動間接表達。組織通過有意識地舉辦象征性的儀式、典禮,頌揚英雄,傳奇故事等,激勵組織成員形成美德、成就感和進取心以及對組織的忠誠感。大學作為文化組織,有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和各種典禮儀式,如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升旗儀式、大型慶典及文化活動等,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寶貴的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抓住這些資源優勢,將儀式的形式與所附載的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在儀式的過程中實現教育的過程控制,促進教育資源的整合、教育效果的強化、群體覆蓋面的提高。
二、組織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組織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從研究者們對組織文化的功能論述來看,組織文化功能無外乎體現在對組織內外部的影響。沙因認為,組織文化有兩種作用:內部整合作用和外部適應作用。[3]申作青在《當代大學文化論》一書中,對組織文化的功能作了概述。他認為,組織文化在人才培養的實踐價值功能主要體現在導向、凝聚、激勵、規范和協調功能。[4]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也恰恰體現在對受教育者的認知導向、人格塑造、心理調節、約束規范、熏陶感染等方面。組織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這二者在教育功能上有著很強的融合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大學組織文化在教育功能上的細分和深化。這為二者結合開展工作和發揮作用提供了保證。因此,大學生在優秀的大學組織文化氛圍中會不自覺地接受其熏陶、影響和激勵。通過加強大學組織文化建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優良的組織文化中更直觀,更潛移默化,更有實效。
1.組織文化導向功能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大學組織文化反映了大學人的共同理想、價值追求與共同利益。這種文化一旦形成,就產生一種思維定勢,必然對大學人具有強烈的感召力,這種感召力將大學人逐步引導到大學的理想上來,更加自覺地將以大學精神為核心的組織文化作為前進的方向。因此它可以促使大學教職工思想統一、意識集中。促使學生樹立共產主義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覺奮發成才。
2.組織文化激勵功能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大學組織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在大學組織文化創造的以人為本的濃厚氛圍中,每個成員都會因為獲得尊重、保護和關心而受到鞭策和激勵,激發全體師生形成強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驅策力”,從而使大學形成開拓進取的良好風氣,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競爭環境和激勵機制。這種文化將大學精神深入到大學人的思想深處,內化為大學人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懂得自己工作學習的意義,從而自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努力地學習和工作。
3.組織文化凝聚功能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組織文化以大量微妙的方式來溝通組織內部人們的思想,使組織成員在統一的思想和價值觀指導下,產生對作為組織成員的身份感和使命感。在大學組織文化氛圍的作用下,師生通過自身的感受和文化熏陶,產生對學校辦學目標、辦學理念、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等的認同感,產生對于本職工作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對組織的歸屬感,使師生樂于參與大學事務,發揮各自的潛能,為實現學校奮斗目標作出貢獻。
4.組織文化規范功能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在一個特定的文化氛圍中,其文化可以起到有效的規范作用。大學組織文化的價值觀、道德行為規范等,決定了大學人應該做什么,同時也規定了不可以做什么。大學組織文化對師生行為具有重要的約束和規范作用。它借助各種文化因素的影響力,根據一定的社會行為方式,將大學生的行為表現規范到學校和社會所期望的框架上來,它通過創造一致的精神氣候和融洽的文化氛圍,形成一種有效的“軟約束”,使個體的潛能得到進一步的挖掘和發揮,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5.組織文化協調功能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在大學的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管理活動中,協調是一種重要性的工作,教師之間、學生之間、部門之間都需要協調。大學組織文化提供了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基礎,起到了內部各種調節器的作用。大學組織文化可以強化成員之間的合作,信任和團結,培養親近感、信任感和歸屬感,從而促進大學內部各個部門、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組織之間、員工與組織之間、學生與集體之間的良好關系,創造出和諧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優良和諧的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
三、培育優良組織文化,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大學組織文化是一所大學所特有的,為大學人共同持有的價值、信念、規范、基本假設以及行為形態的綜合體系。[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好大學組織文化的功能,緊緊抓住大學精神、大學制度等組織文化要素,培育優良的大學組織文化,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1.弘揚大學精神,以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人
大學精神是大學組織文化的靈魂,其核心是組織恪守的共同理想信念、價值追求、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它是引領和感召全體師生奮發向上、繼往開來的精神動力。要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就必須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大學精神引領功能,重視對大學精神的梳理、歸納,形成先進、清晰的辦學理念;凝練出具有現代大學精神特質、符合大學辦學歷史傳統和特色的校訓;總結提煉能夠體現師生行為規范、精神風貌和文化修養的校風;更好地幫助師生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素質,最終將大學精神深入到師生的思想深處,使辦學理念、校訓、校風、學風等成為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從而把大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內化為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
2.完善大學制度,以大學的本質屬性影響人
作為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組織,高校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與使命一定離不開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和其它組織制度一樣,有特有的價值取向,其旨在對內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維護大學的精神和傳統,對外協調大學與社會的價值沖突,保障大學的文化傳承創新和引領地位。大學制度既體現著大學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豐富的教育意義,也發揮著大學組織文化應有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健全的制度不僅能從各個方面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引導,有效地對各種消極因素加以限制和淘汰,更能從深層次上讓大學精神、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等通過制度這一載體得以全面呈現。另一方面,通過加強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大學制度文化中,把所要灌輸的意識形態、價值觀等內容蘊含到學校的各項制度之中,不僅可以有效克服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心理,而且也可以充分發揮制度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
3.構建大學組織特色,以典型的活動與英雄傳奇故事鼓舞人
實踐表明,一所大學是否有活力,是否有競爭力,最關鍵的方面在于其是否具有凸現學校優勢的特色,能否以特色見長,以特色取勝。一個沒有特色優勢的大學,在激烈競爭中,是難以贏得持續生存所需要的資源和空間。每個學校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都有豐富的文化積淀,這種厚實的積淀和蓬勃的生命活力,是一種重要的、不容忽視的教育資源。其形成與發展,同學校發展時代、獨特歷史、地理環境、行業特色密切相關。這種傳統的大學組織,反映了學校的一貫追求和教育價值觀,能夠充分體現師生的精神與情操。因此,高等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和發揮自身特色,圍繞辦學歷史傳統、專業學科特色,充分挖掘和傳承學校的歷史和文化傳統,頌揚組織內部的英雄典型,弘揚大學精神傳統,打造校園文化品牌。
4.不斷創新發展,用優秀的組織文化熏陶人
盡管大學組織文化建設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大學組織文化從來就沒有脫離過社會文化而孤立獨行,而總是與時俱進。大學組織文化建設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發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始終用優秀的組織文化熏陶人。因此,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拓展大學組織文化的新空間,努力構筑立體的、開放的大學組織文化概念,以更加自由靈活的方式,多層次、多角度、多媒介地實施大學組織文化建設,實事求是面對大學校園主體所關注的重要現實問題,并通過對一些深層次問題的解決,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真正成為師生的精神支柱和行動指南。同時,還要站在發展戰略的高度,將大學組織文化建設納入大學人才培養的總體思路中、納入全過程中,在更廣大的范疇和空間里,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育人樹人,使學生在優秀的組織文化中受教育、強素質、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Edited by Ted.I.K.Youm and Patrcia B.Murphy:Organizational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J]. Garland Publishing.inc.1997:499.
[2] Schein·E·H. Organizational Culture[J].American Psychdogist,1990(45):109-119.
[3] Schein·E·H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dership[M].San Francisco:Jossey-Bassy,1985.
[4] 申作青.當代大學文化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5.
[5] 范國睿.學校管理的理論與實務[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09.
[責任編輯:楊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