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靶蝿菖c政策”課的“國際形勢專題”講授,對抓好國防教育工作、加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養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和平臺。科學認識我國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意義;定位其目標任務,規范其教育教學內容,提高“國際形勢專題”的教學針對性和時效性,培養大學生的國家意識、憂患意識、主體意識,有效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大學生; 國防教育; 國際形勢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4-0135-03
高?!靶蝿菖c政策”課的一個重要講授內容就是“國際形勢專題”,這一專題講授的主要內容是與中國相關的國際形勢、外交政策和國際重大事件等,涉及的安全問題除軍事安全、政治安全等傳統安全問題外,新增了經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及生態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通過講授“國際形勢專題”中的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是一個非常有意義也是非常必要的教育話題。[1]
一、在“國際形勢專題”中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的必要性
當今世界不太平,傳統安全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非傳統安全威脅如環境污染、自然災害、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傳染性疾病等又日益凸現。同時,國際形勢正經歷復雜而又深刻的變化,經濟一體化和世界多極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成果日新月異,人類正面臨新的挑戰和新的發展機遇。如何抓住機遇贏得發展?人才是關鍵。人才的培養必然要聯系國家的命運與安危。
1.大力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是我國國家根本利益的要求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保ā秾O子兵法·始計第一》)這充分說明了國防是事關民族利益和國家安危的大事。
俗話說“止戈唯武”,縱觀世界,既有國際經濟的一體化,又有區域軍事集團化;既有經濟利益的共存,又有地緣政治的對抗;既有國泰民安的和平,又有硝煙彌漫的戰爭;既有川流不息的斡旋,又有鐵甲滾滾的較量,只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才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最有力保證。保證國家領土安全與完整,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神圣使命,是我國最高國家利益的要求。高等院校應大力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開展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創建活動,為構建平安校園,維護社會穩定,居安思危固國防做出應有的貢獻。
2.大力加強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中之重
國防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抓好國防教育工作,就要把握住大學生這一國防教育的重點群體。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更是當前國防教育的重點。加強大學生的國防教育,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偉大復興,關系到中國共產黨事業的傳承、弘揚與發展,關系到當代大學生最終能否成為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合格建設者和捍衛者,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中之重。通過講授高?!靶蝿菖c政策”課的“國際形勢專題”,加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和平臺。
3.大力加強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是學生健康成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必然要求
“80后”、“90后”大學生,是生活在社會物質極其豐富時代的一代,他們的危機意識失落在物質享樂中。對此,我們應借教育手段和課堂平臺振奮他們的民族精神,強化他們的國家安全觀念,激發他們的“三生”意識,增強他們的參與國際核心競爭的能力。
通過國際形勢專題講授培養80后、90后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讓他們切身感受國家發展與自己的關聯性,認識到自己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一員,而且是這個國家存在的基本元素,既享有權利,又有相應的義務。在明確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利益與每一個學生的生存與發展利益息息相關的前提下,促使大學生樹立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自覺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有效運用“法制手段”做到有理、有利、有節地維護自身、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引導他們主動培養“未雨綢繆”的智慧。這是新時期新形勢下,面對國際競爭和各國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整,我國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和人才培養的一項戰略性任務。
二、在“國際形勢專題”中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的目標任務的定位
在當今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中,非傳統安全是人們必須面臨的新的安全問題,對國際國內各種非傳統安全問題進行分析是高校國防教育的新的緊迫任務,因此,高校加強國防教育的目標任務的定位應該放在非傳統安全視域中進行。
1.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應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去定位
60年多來,我國幾代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國防教育,毛澤東提出:要將國防教育作為動員、凝聚全中華民族力量,共同抗日的重大戰略決策來抓好。鄧小平指出:國防教育是關系國家安危的一項重要基礎工程。江澤民強調:在和平建設時期,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強人民國防觀念;要把國防教育作為公民的終身教育來抓。胡錦濤提出了“要加強國防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黨全國關心國防、支持國防、建設國防的濃厚氛圍?!边@些重要指示和論述,說明了我國國防教育是國家根本利益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將國防教育單純定位為一般性的思想教育,而應該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服務戰略高度去思考、定位。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大學生對中國所處的國際戰略形勢進行更透徹的了解與分析,對中國所面臨的主要威脅和潛在威脅進行主動積極的探知與認識;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從感情上、思想上、行動上關心、重視和支持國家的國防和軍隊建設,自覺形成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2]
2.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應從民族國家國防觀的視角去定位
21世紀以來的國防實質上是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一個國家的安危與興亡,既與軍事、經濟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有關,又與以政治、文化等體現出來的“軟實力”有著重要關系。由此,我們應該在國際形勢教育教學中使大學生明確:國防教育不僅要扛槍打仗保家衛國,而且還要承擔著應對當今世界各級各類非傳統安全因素的挑戰,引導、化解和消除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型期的各類社會矛盾的思想政治任務,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精神文明建設任務,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歷史性任務。同時,在了解認識大學生的國防教育目標任務時,我們不能只框定在戰爭準備或軍事防衛的這一層面上,而要延伸到保證和維護國家和民族安全與發展利益的各個方面。凡是與國家、民族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關的點與面,都是教育工作者應提醒大學生要關注的對象。換而言之,提醒時我們必須引導大學生關注世界軍事動態與變革;關注國內安全穩定;關注國家的改革發展,切實把國防教育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聯系起來,努力服務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服務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構建。
3.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應從主體根本利益的角度去定位
中國加入WTO后,國內經濟發展更加迅速,多種文化并存,多元價值觀沖擊人們固有的觀念,各種非傳統安全問題沖擊人們固有的認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必然受到影響,他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生活質量等個人利益。這是人之常情,也被更多人理解、接受,甚至支持。他們中能放眼天下,真正“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畢竟是少數;要讓每個大學生都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一邊,只胸懷國家,這是不現實和不可能的。這樣,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進行大學生國防教育時,就不能只停留在國家利益單一層面,而應將國家利益與學生主體根本利益結合起來,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國防教育應關注的國家發展戰略與安全等國家利益,不僅僅是國家、政府的根本利益,也是學生主體及其家人的長遠根本利益。沒有國家利益的保全,學生的主體利益將不復存在或被剝奪。關注國家利益,實際上是關注學生主體利益。[3]加強國防教育,旨在使學生等個體公民自覺地團結起來更好地保護國家和主體利益。課堂教學應該通過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從國家安全和主體利益的角度,調動大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充分實現國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在“國際形勢專題”中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主要內容
隨著國際局勢的風云變化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深入,安全威脅也逐漸呈多樣化、復雜化發展,人們需要從更廣、更高的視角去認識和應對國家安全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公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就成為國家的“生存之魂”,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興衰存亡。大學生作為國家的一個特殊而重要的支撐群體,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的有生力量。
1.加強國家安全形勢教育,突出愛國主義主題,在教育內容上突出抓好憂患意識教育
胡錦濤曾指出:“必須看到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常備不懈?!币虼耍瑢μ幱诤推綍r期的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首要地是抓好憂患意識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縱觀歷史,可以說,一個國家的危機感和使命感的動力源是國民的憂患意識,憂患意識又是喚起國人愛國主義精神的警示鐘,是增強全民國防教育的助推器。尤其要在國際形勢專題講授中適時提醒大學生時刻牢記“落后就要挨打”這一深刻的歷史教訓,促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激烈的國際競爭不容自滿,繁重的國家發展任務不容懈怠,一旦失去奮發圖強的動力,就會落后于人,最終受制于人,任人宰割。
仔細考量我國周邊地區,不安全因素增多,國家安全形勢面臨許多新的威脅和挑戰。分析現狀,“藏獨”、“臺獨”等勢力的威脅依然存在;與發達國家比,我國的國防力量、軍事配備等仍存在較大差距;實現祖國統一、民族振興的任務仍然極其艱巨。這一切的一切,我們在國際形勢專題講授中進行大學生國防教育時必須清楚講授、客觀分析,從而引導大學生自主、自覺地形成憂患意識,關注國家安全,內化為其愛國主義情感和行為。
2.加強國家利益觀教育,強化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在教育內容上突出抓好國家意識教育
目前,南海問題是世界關注的國家安全問題。通過國際形勢講授,分析南海問題的歷史與現狀,引導80后、90后大學生認識到國家近在咫尺的存在,認清這種存在現在正伴隨著嚴峻的安全問題,從而激發大學生的國家意識、民族情結、愛國情感。接著通過講解菲律賓、越南等國在南海侵犯我海權利益的挑釁事件,讓80后、90后的大學生進一步提高認識、升華情感,尤其要讓學生清楚自己該如何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個人利益,維護國家安全與民族利益,支持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與決定,自覺同破壞國家形象等活動作斗爭。新的身份的確立又將促使他們以更為有效的力量投入到這種支持和維護中。這樣的選擇,將會形成發自于他們內心的對身處國家的初步認同感,這種認同感包括對國家、政府、對內對外政策、社會發展愿景等的認同;從而引發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覺地成為新時期新形勢下國家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堅定捍衛者。
同時,在國際形勢專題講授中要特別講到中國政府和中國軍隊的作為,由此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能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強化學生的國家意識,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3.加強國防知識教育和人防技能教育,提升大學生思想、知識、技能等素質,在教育內容上突出抓好主體意識教育
在講授“國際形勢專題”時,要通過對我國對外政策的分析講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和平與發展”是我國社會和世界發展的主題。尤其是對中國“和諧世界”理念提出的背景、過程和世界反響的分析,讓大學生切實理解“和諧世界”的理念,立足高遠,認識社會,真正能知榮明恥,以“地球村民”或中國公民的身份參與到國家發展、和諧世界建設的進程中,真正在態度、知識、能力等方面調整自己、提升自己,自覺與社會相適應并與社會和諧發展,成為能為社會積極貢獻力量的人;而且要通過分析讓大學生明白“和諧世界”理念的提出,也彰顯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從而堅定信仰、信念和信心。
現代社會信息可謂是泥沙俱下,在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報刊雜志專欄、民間拍客影像、微博、網站視頻等等媒介平臺中,國家意志與草根意識、娛樂性與商業化等意識形態流相互交織成十分復雜的社會信息環境。大學生多數已習慣被動接受各類媒介所提供的一切信息,尤其是對國防知識和人防技能教育的了解和認識,筆者曾多次就這一話題與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交流,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認為這些跟自己沒有什么聯系。因此,通過“國際形勢專題”的講授,積極引導大學生形成一種理念,即與中國發展息息相關的國際形勢與己共命運,只要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國家才能持續、穩定發展,這樣才能承載自己對未來的許理想與規。同時,應指導大學生靈活掌握社會資訊,積極加強人防技能和國防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并鼓勵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強化,引導他們學會有效運用接受的信息解決學習、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問題,主動變信息為豐富和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主動同外界建立和諧、多樣的協作關系,提升自身生存、發展的空間和質量,讓素質發揮最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陸海燕,周先進.高校國防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述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32-138.
[2] 葉萬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著力抓好國家根本利益教育[J].理論與改革, 2007(2):5-7.
[3] 張峰林,李曉衡.“形勢與政策”課中的“國際形勢專題”的辯證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66-68.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