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 實現了由學生事務管理到學生學習發展指導的更高層次的轉變,是學生發展理論的實踐探索。是由“管理學生”向“發展學生”的跨越,是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有效變革和模式創新,是學生工作跨界模式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學生發展; 學生事務; 實踐案例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4-0118-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學生發展是學生事務管理的核心價值和共同使命,山東理工大學大學生事務中心在慶祝成立5周年之際,順應時代發展和服務對象的內在要求,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在實踐工作中總結,在理論指導下創新,于2011年1月11日掛牌成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實現了由學生事務管理到學生學習發展指導的更高層次的轉變,是學生發展理論的實踐探索。
一、以學生發展理論構建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體系
學生發展理論是高校學生事務的重要理論基礎,自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大學人事學會,重新界定了學生事務管理的作用和使命,探討了學生發展作為一個職業的哲學基礎的可能性,特別是學生事務管理人員要以學生發展為指導,努力促進全體學生發展,并將其作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標。1994年美國大學人事學會發表了《學生的學習是當務之急——學生事務的含義》明確提出了學生事務工作者應該將精力從學生課外活動轉移到學業上來,強調學生事務與學術事務通力合作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通過鑒定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情況來評價學生事務管理的實效。學生發展理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工作有待于建立起屬于本領域的理論基礎,要提升學生工作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須變經驗型、總結性的工作狀態為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的工作范式,通過研究學生成長模式的特征和影響因素,構建適應我國高校學生發展的理論體系。
我國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階段和繳費上學制度的實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意識得到強化和發展,教育管理服務三位一體的學生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以學生發展理論為指導,教育、管理、服務與學生發展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生發展是教育、管理、服務的目的和歸宿。
教育、管理、服務是學生發展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我們需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理念,根據學生的需要和特點,深入研究學生多樣性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避免傳統工作方式的應急性,增加工作內容的科學性,提高工作效果的有效性,這是學生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的實踐探索
毋庸置疑,學生發展理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理論的價值在于運用,大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就是應用學生發展理論的重要領域。
1.建設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
第一,實體平臺的建設。山東理工大學投資20余萬元在大學生活動中心106室設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中心使用面積150平方米,環境優雅,設施齊全。既可同時容納50人交流學習,更適合10人以下學習小組開展活動。配備電腦、投影儀、無線上網、音響、話筒、書架等設施;設有飲品吧,可提供茶水、咖啡、茶點等服務,面向全校師生免費開放。第二,網絡平臺的建設。中心積極利用網絡資源構筑學習支持平臺,中心建立的網站及時公布、報道開展的各項品牌活動,設置網上預約系統,另外還提供多種精品課程課件和視頻,經典的學習方法、學習經驗介紹等,為同學們學習與發展建立了網絡平臺。
2.打造優秀的學業咨詢團隊
第一,聘請優秀教師為學生提供學業指導。邀請指導教師定時答疑,為學生提供課程選擇、學業咨詢、學習技能幫助、考研指導及未來職業規劃。通過優秀教師的言傳身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能力。第二,聘請責任心強、有專業特長的管理干部、心理輔導老師和輔導員提供發展輔導。為學生提供動態學業測評、學業規劃咨詢、職業生涯設計和人生發展的一對一咨詢服務。學生的參與是學生學習與自身發展的關鍵。開展學習與發展輔導時,學生事務工作者可以應用學習發展理論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人格定位,指導學生培養各種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體會到發展進步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第三,聘請學業優秀的朋輩志愿者與同學們交流專業學習、探討生涯規劃、切磋學習方法、分享學習經驗。目前已從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等表現突出的學生中招募到朋輩志愿者47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是最有說服力的參照。
3.開展個性化的學習活動
學習指導中心以提供個性化學習指導為主,對高校現行的以大班授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活動形成了有益的補充和延伸,從而幫助部分在學習適應、自我發展上遇到問題的學生。
第一,答疑坊。每學期初通過跟指導老師的聯系,制定中心指導教師答疑時間表,在全校通過海報和網上公布,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發展需要,確定參加答疑坊的時間。指導老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對學生個體來說能補充課堂上所學不到的東西;對教師來說,能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進展和需求,隨時矯正和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第二,外語角。邀請國際教育學院的外教作為外語角的指導老師,“外文之聲”協會、“風趣e天”社團等6個外語類學習型社團輪流承辦每期的外語角活動,他們圍繞歐美名人、外語學習方法交流、西方飲食文化等主題展開交流。第三,學習方法工作坊。邀請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跟同學們交流學習方法,分享自身的實際做法和成功經驗,參與的同學從朋輩的身上學到了更貼近更實用的學習方法。第四,考研論壇。中心邀請學校經驗豐富的老師和已被名校錄取的研究生同學、專業考研輔導機構為準備考研的學生介紹考研報考技巧、如何復習備考等。還把報考相同學校、相同專業的同學組織到一起相互交流切磋,播放考研指導的優秀視頻,為廣大考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第五,創新創業沙龍。由團委科技創新中心和志愿者輪流負責組織。科創中心主要邀請創業成功的知名校友,各銀行、工商局負責人,向科技創新類社團介紹創業成功經驗、小額貸款辦理、工商注冊手續等;中心志愿者主要邀請校內成功的創業團隊及我校創業孵化園的進駐項目,向創業愛好者介紹創業初體驗。在溫馨的環境里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另外,中心免費承接學校各學院、各社團舉辦的學習類活動,如交通學院的師生沙龍、建工學院的學業指導座談會、校社聯新聞寫作培訓等活動,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三、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的工作成效
1.整合學校優質資源,營造全員育人的氛圍
中心掛靠學工處,充分利用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吸引學校各部門、各學院的優秀老師和學生,共同做好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的工作。教務處、國交處、團委、后勤處、資產處以及各學院,給予中心建設大力支持,為工作開展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幫助,搭建學生學習與發展平臺,共同營造全員育人的氛圍。
2.發揮示范作用,推動學風建設
學習指導中心的建立不僅向全校師生傳達一種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需要加強溝通交流的理念,更主要的是在全校范圍內起到一個示范作用,在其示范效應下,先后有10個學院設立了教授工作室、學習咨詢中心等類似機構,為學生開展輔導答疑、考研指導和發展咨詢等服務,大大推動了學風建設,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3.積極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功能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的成立為密切師生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密切師生關系,建構平等、對話、理解、和諧的師生友誼,促進教師教書育人功能的實現。
4.完善大學生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
促進學生發展是學生事務管理的核心價值和共同使命,我們不斷加強對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和學習指導的研究,積極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的運行規律,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和發展愿望,堅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咨詢,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學習與發展問題,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做出積極的貢獻。
[責任編輯: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