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數學課堂的高效,是當今數學課堂數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標。而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放出來,同時又不降低對學生學業應有要求和數學質量,通過高效作業給學生更多主動發展,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空間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將就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作業的批改與評講,談談如何使數學作業做到“高效”。
一、作業的設計與布置
(一)設計層次化作業,發展學生的個性
層次化作業,就是教師根據班級學生中學習層次的不同,布置相應的習題作業,對大部分學生要求完成習題“A”(基礎題),而對掌握得較好的學生,可免做或少做已會的基礎題,給他們布置習題“B”(提高題)或選做題,以利于提高,這樣,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境地,使層次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所學知識得到鞏固,能力得到發展,作業量不能過大,防止學生因作業過多而應付。
(二)設計開放題作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根據皮亞杰發生認識論觀點,封閉題主要引起同化,開放題則引起順應,這兩種心理過程結合在一起進行多次循環,乃至智慧的適應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原因。開放題能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精神。通過對問題的深思熟慮,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例如,如圖,在6×6的方格紙中,我們把定點在小正方形定點上的三角形,叫做格點三角形,圖中ABC就是格點三角形。

(1)你能找出一些和△ABC,全等的格點三角形嗎?
(2)你能找出一些和△ABC相似的格點三角形嗎?
(3)請數一下和△ABC全等的格點三角形的個數。
(4)請數一下和△ABC相似的格點三角形的個數。
(5)如果方格紙的大小有變化(減少或增多格數),問題會發生那些變化?
(6)在研究上述各題的過程中,你能找出什么數學規律?
像這樣的開放題,全體學生力所能及,既鞏固了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又促進了他們發散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增強數學應用性作業,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在“大眾數學”觀下,數學已經從“幕后”走到“臺前”,在很多方面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強化數學應用,一定要聯系生產、生活的實際,讓學生透視社會,理解國情,形成愛國情感。
例如,設1995年我國人口是12億,全國土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現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請求出1000年后的總人口和每平方米的人口密度;若不實行計劃生育,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試求1000年后的總人口和每平方米的人口密度。
通過這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學用結合的習題,不僅使學生用課本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而且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減輕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四)設計典型性、梯度性作業,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
美國著名教育家波利亞曾:“一個專心的認真備課的教師,能拿出一個有意義的但不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發展問題的各個方面,使得通過這道題,就好像通過一道門戶,把學生引入一個完整的領域”。設計梯度性、典型性的題組,有針對性地置知識、方法、能力于最近發展區,使思考坡度循序漸進,恰到好處,讓學生體會到蘊含的規律,領略到解題的意境和命題的構思。學生做完題后,就仿佛登上了泰山之頂,“一覽眾山小”。
(五)設計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作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全面地展示思維過程,是思維過程的綜合表現。一題多變則可以讓學生類比題目的條件和結論,理解題目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有利于培養思維的深記得性。
(六)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培養學生數學興趣
傳統的單一性作業形式(即書面作業)致使學生對數學感到枯燥乏味,從而使部分學生厭惡數學。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可以把單一性作業改為多類型作業。例如,增設閱讀作業、口頭表達作業、論文作業、實際作業、實驗作業、自編數學題作業、數學日記等。這樣既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又鞏固了基礎知識,培養了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二、作業的批改與評講
(一)及時評講作業
批改作業,是督促學生自主完成作業,了解學生作業完成狀況,及時反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形成與否的重要環節,以便于教師及時針砭自己的課堂教學,調整自己課堂教學方式。
作業評講應及時,評講時可以把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典型的、普遍的、突出的問題展示出來,和學生共同查找錯誤的類型分析錯誤的原因,學生往往通過別人的錯誤,引起自己的有意注意,給自己以啟示、啟發。評講中普遍的問題集中講,個別的問題針對性講。
(二)培養學生題后思考、總結的良好習慣
要使作業真正做到“高效”,題后的反思、總結及歸納是重要的一個環節。現在很多學生為做作業而“作業”。這樣的作業只不過停留在多做幾個題目,而作業后的反思,既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又能總結概括出解決一類問題的思想方法,找到解決一類問題的共同規律。作業后的反思一般通過這樣幾條路徑:
①解決本題,運用了哪些知識和方法;
②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
③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類似的問題,找出來比較一下;
④這類問題有沒有差異,區別在哪里;
⑤通過比較,已領會了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規律和方法。
總之,教師精心設計作業,悉心指導及時總結,就能使學生的作業做到更加“高效”。
(作者單位: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