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馮唐出了本小說叫《不二》,朋友從香港帶了一本送給我,于是歡喜,于是拍照片發微博,得瑟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旋即有了評論:啊,這就是那本很棒的淫書嗎?
一時間,我竟無語凝噎。
后來也聽說,評論界確實有人急了,認為《不二》采用移花接木手法,模擬東山傳缽的大背景,以實有其人的名字,去顛倒歷史,赤裸裸地丑化祖師,其庸俗、低俗、媚俗乃至惡俗的程度,叔可忍,嬸不能忍……
而正方觀點則以為馮唐之所以選擇禪宗和唐代,是為敘述故事尋找一個合適的平臺。馮唐想講“干凈”的性,如同“吃飯、喝水、睡覺”一般簡單美好,怕也只能越過理學興起的宋,直奔開放自由的唐。
人間之事,無非如此,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其實都是自己想要世界成為的那副德性,有所思故有所在。魯迅說過: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當然,對于大先生那句話,你也可以理解為:淫者見淫,智障者見智障。愛誰誰。
聯想起這幾天網上很紅的一段視頻和幾乎上萬條評論,圍繞著一個海歸女孩參加電視求職節目,遇到主持人的刁難。網友幾乎異口同聲為女孩鳴冤,認為主持人修養太差、氣量狹小、知識貧乏,認為社會不公,對有獨特個性的青年很難容得下……社會有危險、求職有危險、處處有危險,敏感的小心靈們東嗅嗅西嗅嗅之后失望極了,憤怒極了,終于選擇了網絡這個可以匿名隱身的安全陣地猛烈開炮,那樣的陣勢不是不嚇人的。
隨后又零碎聽到有人爆海歸女孩的料,說她“工作能力可以,但是工作態度很成問題,經濟條件一般但是自尊心特別強,而且談到工資時,她的那句‘作為課程顧問每月只拿兩萬是件很丟臉的事’讓他們曾經的同事哭笑不得”……誠然拋開這些不談,她在臺上所表現的機變能力和堅強的個性,還是令人欣賞的。有一個細節是,第一輪滅燈用時特別長,燈是一盞盞斷斷續續滅的,主持人大有你們不滅我就不繼續的架勢,這就未免演過了。海歸女咄咄逼人的性格注定不會被人喜歡,就算大多數人理解這是她的個性特點率直可愛,究其實也不過是因為她與其他選手不同,但是她的不同確實并不讓人感到舒服。但是,在批評海歸女具有攻擊性、眼神蔑視、笑聲狂浪的時候,主持人自己說的話又何嘗不是人身攻擊。
總而言之,一個巴掌拍不響,海歸女和主持人在臺上相互戳中了G點,但是各位網友觀眾你們要不要一起這樣high啊。
在電子信息發達的E時代,我堅持認為保持一個不和外界交流過多的相對自我私密的空間真的很重要。你不必知道每天的風是往哪一個方向吹,你只需要記住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夢想以及努力的方向,就足夠了。不是風動不是旗動,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心在動。這是哪位大師傅說的來著?
再說回那個《不二》。讀到后面,話鋒一轉變成了某種現世諷喻,仿佛一位燈枯神竭百歲僧的世相觀察與了悟,慢鏡頭的葉落花開隨身體鮮活寂滅,蕓蕓眾生,不過是他撥動的佛珠、他常誦的經書、他的香客、他的舍利子。一切固有的東西,終究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