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個跨國連鎖超市的天堂,那一定是印度!該國擁有超過10億居民,以及茁壯成長的國民經濟。預計到2020年,零售市場將翻一番,達到850億美元,雖然印度的零售業很分散,超市極少,且缺乏零售市場的主導鏈。
然而,世界上最大的連鎖超市,如沃爾瑪、家樂福和特易購等,對印度政府最近關于開放零售市場的決定,只表示謹慎的歡迎。“我們需要研究新政策的條件和相關細節,以確保我們能夠在印度有利可圖。”沃爾瑪首席執行官Raj Jain解釋說。而Tesco的發言人說,該公司仍然需要更多地了解改革的細節。
小心駛得萬年船,即使對于經驗豐富的國際零售商來說,進入印度這樣龐大而復雜的市場也是一個很大的賭注。他們在中國的實踐就表明,成功與否無法預估。Tesco進駐中國長達7年之后,才取得了商業上的突破。沃爾瑪是做得比較好,但這應該歸功于其所收購的臺灣連鎖超市Trustmart的幫助。家樂福和歐尚這兩家法國連鎖超市做得最好,因為他們比對手更能夠抓住中國人的購物喜好。例如家樂福在其大部分網點推出“街市”:這是一種中國傳統的鮮活家禽、菜市場,特點是開放糧食市場,出售活畜。
要在印度的零售市場取得成功,沃爾瑪、家樂福和Tesco需要給他們的零售經理較大的自主權,以適應當地的商業環境。印度有超過20種的官方語言、三大宗教以及迥異的烹飪傳統。Big Bazaar是印度為數不多的大型連鎖超市之一,它的布局顯示了適應性是多么重要。Big Bazaar沒有照搬西方模式,而是設計了僅能讓購物車通過的狹窄過道,在這里,貨物被滿滿當當地堆放在兩旁,購買者必須費盡心思,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種充滿秩序感的嘈雜——偶遇熟人、盡情聊天并且一起吃飯是印度人所熟悉的市民生活,它能夠拉近購買者與商家的距離。
更重要的是,盡管國際超市巨頭的規模是其印度競爭對手的10倍以上,它們的全球購買力并不是所有時候都派得上用場。食品銷售和電子產品零售完全不同。對于數字設備,可以做全球采購,大型零售商都能充當數字設備的供應商。相比之下,食品零售商需要從當地農民那里進行采購。即使那些著名的食品制造商如雀巢或卡夫食品,也以當地生產居多,這因此限制了他們的議價能力。
由于沃爾瑪、家樂福和Tesco也有可能面臨激烈的政治反對派,這種擔心也使他們不敢承諾會在印度進行巨大投資,而只是繼續擴大其現有的合作伙伴關系。2007年,沃爾瑪和Bharti成立了Bharti Walmart Private,在批發領域實行現款自運和供應鏈管理;Tesco與Trent’s Star Bazaar合作進軍批發市場;在新德里,家樂福有兩個現款自運的專賣店。
新的零售政策本身不大可能使西方公司涌入印度,因為改革有著太多附帶條件,要求(少數)的合資伙伴,建設基礎設施的義務,以及外資零售企業只能開在擁有100萬居民以上的城市。盡管如此,新的立法改變了批發零售業的游戲規則,這將提高農民和消費者的生活質量,雖然印度數百萬小店主的捍衛者則認為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但是鑒于全球超市巨頭的謹慎,他們也不用一直咄咄逼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