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說簡單一點,就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別人為什么不做?是因為創新很容易失敗。
創新意味著風險。
對于一個大公司來說,對員工的考核有很多要求,在這樣的壓力下,大家都會選擇最保守的方式求穩,肯定不會去干高風險的事情。所以創新在大公司就變得越來越稀缺。
不論是在美國硅谷,還是在全球其他地方,創新的主體主要還是小公司。因為小公司什么都沒有,要想生存下去,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須得創新。而大公司有品牌、有技術、有人才,它只要做一個和小公司一模一樣的產品,可能很快就擊敗了小公司。
對于我們整個社會來說,要鼓勵創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容忍創新所帶來的后果。因為絕大部分的創新都將以失敗告終。如果我們整個社會沒有容忍失敗的環境存在,創新是很難持續的。只有一個容忍失敗的大環境存在,我們整個社會和工業才能往前推進。
可能大家理解的創新是要帶來石破天驚的顛覆性變化。然而實際上,創新往往是蝴蝶效應,剛開始的一點點小改變最終會慢慢聚集成巨大的變化。就像互聯網,它最早期就是熱鏈接,使各個網頁連在了一起。這個小小的發明慢慢產生了我們今天這么偉大的互聯網。所以,偉大的創新有時候是從一點點小事情開始變化的。
例如小米科技。它的第一個創新是在互聯網上打造手機品牌,完全在互聯網上零售手機。這種壓力曾使互聯網巨頭谷歌望而卻步。一款小米手機網上零售價是1999元,算是一件很貴的商品。將這么一件很貴的商品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賣出去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問題的難點在于怎么讓大家了解產品。小米采取的方法是讓所有想買手機的人,360度全方位地了解小米手機是怎么回事。小米做了形式迥異的各種各樣的評測,請了發燒友,請了國內外的媒體評價產品,并且鼓勵打擊。這些評測包括大規模的試用,最終使第一撥先行者打消了疑慮。小米作為一個先行者已經走出了第一步,到今天為止,已經沒有人懷疑在網上可以做一個手機品牌。
小米科技的第二個創新是用做互聯網公司的思路做手機,不靠硬件賺錢。可能對于所有手機公司來說,賣一部手機賺多少錢,這是他們最主要的生意。但是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完全可以通過各種后續服務獲取收益。所以小米手機在剛一亮相的時候,就采用了跟其他手機公司完全不同的策略。這種模式和亞馬遜kindle的模式相似,硬件不掙錢,甚至略微賠錢。
小米科技的第三個創新就是做到每周升級系統。傳統的手機公司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升級系統。小米的基本理念是,手機不久將會替代PC成為大眾最常用的終端。如果手機就是PC,為什么不能升級呢?小米從2010年8月16日到現在,一共發布了70個新版本,平均每周升級一次。這就意味著2天搜集客戶需求、2天開發、2天發布。用6天時間把所有的創新做出來其實是蠻難的事情。如果管理不好、升級不好,手機就不好用了。我認為小米給整個手機工業帶來的變化是從一點點小想法開始的。多問幾個為什么,小小的創新就開始了。偉大的創新最開始都是從一二個小主意開始的,可能初期沒有什么石破天驚的變化,但一步一步積累最終會給我們這個世界帶來巨大的改變。
一直以來,我們整個社會都在鼓勵成功,但創新最需要包容失敗。不要讓失敗的人在我們這個社會里覺得非常沮喪,要跟他們說一聲“沒有關系,你還可以重新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