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宗教是迷戀青春狀態的宗教,是希望永葆青春的宗教,那就是道教。
道教是中國唯一一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以道家學說為信仰基礎,又和道家有著很大區別。什么是“道”?什么是道家?依我看來,就是春秋戰國那個思想大爆炸的年代,一群智商極高的被邊緣化了的舊貴族,以逆向思維冷眼旁觀人類文明,發現源于人性的占有欲和支配欲而產生的種種人類的智識,正在把人類引向災難的深淵。由這些智識建立起來的所謂文明,包括知識體系、制度、技藝,都是對人的天性的異化。與所有具有樂觀主義進化色彩的學說不同的是,道家不認為文明給人類帶來了進步,讓人類的生活變得幸福,使人類更智慧,所以他們主張“道者反之動”,要“絕圣棄智”,“復歸于靜”,讓社會、生命、宇宙,回到那樣一種無分別的、寧靜的、渾沌的初始狀態。怎么做到這一點呢?從社會層面上,道家設計了“小國寡民”的藍圖,主張“無為而治”;在生命層面上,道家主張“心齋”、“坐忘”、“葆真”、“返樸”;在宇宙層面上,則主要是為其生命觀和社會觀尋找宇宙論根據,并因此生發出一系列宇宙發生學的天才猜想,大致勾畫出一個系統的宇宙結構。這是道教學說最難得可貴之處,也就使道家學說在中國先秦諸子百家中,顯得思維特別宏偉浩渺,尤其是對“道”本體論概念的抽繹。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能說出來的那個就不是“常道”了;莊子說“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道不可聞,聞者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道不可言說,不可致意。它無法描述,卻又無所不在。它構成了宇宙萬物存在的統一性,存在所表現出來的形態雖然千差萬別,但統一性是一樣的。這個統一性,就是“道”。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人能從那些根本不同的事物中尋找出一種共同的東西,來說明萬事萬物存在的統一性,這本身就是一種哲學思維上極其了不起的抽象。
有了道,再把人的存在與其他事物的存在聯系起來,反觀人的所作所為是不是違反和破壞了事物的統一性,是道家的一種思維方式。在他們看來,道本身是簡單的、樸素的、沒有欲望的,不可分別的,人也應該過著一種簡單、樸素、節欲的生活,才能接近“道”、認識“道”。而我們現在這個文明社會,實際上是基于欲望的滿足和分別心而發展起來的,應該受到批判。它破壞和支離了道的單純、樸素、渾一。因此,先秦道家,大都是一些隱士,用這種拒絕文明社會的自我放逐的方式,來堅守自己的哲學信念。但是,不能把先秦道家的生活方式看成是消極主義的。他們其實在過著一種積極的與自然相和諧的生活,從內心到身體到社會關系到生息環境,全面回歸到單純、樸素、純一的狀態,這種狀態稱之為自然。“道法自然”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來的,也是道教的最高境界。“動而與陽同波,靜而與陰同德”,可能是對“道法自然”境界的神秘體驗的描述。
在這一點上,后來的道教與原始的道家思想是共通的。道教是把先秦道家學說做一種社會實踐的組織化嘗試,當然,就像藏傳佛教接受了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教的許多東西一樣,道教也接受了中國民間許多原始宗教的東西。原始宗教與巫術是分不開的,所以道教中間有許多驅神打鬼的譙儀、念咒畫符的手法,看上去特別迷信,尤其是活動于底層的民間的道教。但是,道家的“精氣說”似乎又是反鬼神的,認為是“精氣”生出了天地、星辰、五谷乃至圣人和鬼神,因此,掌控精氣,就是掌控生命的本源;化精練氣,就能自由地掌握生命。
與其他宗教相比,道教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非常看重人的肉體,追求肉體的“長視久生”。道家的很多修行包括練習內丹、外丹,一個重要目的是要把人的身體調整到一種不可思議的狀態,像莊子所說的“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身輕如燕,走路飄飄欲仙,不容易感到饑渴,不受自然界有害物質的侵襲而生病,然后長生不老,永生不死,達到活神仙的境界。對肉體的執著,對長壽的承諾,解釋了為什么中國歷史上許多帝王甚至是非常有作為的帝王會對道教感興趣。對皇帝來說,塵世間所能擁有的東西都有了,只有健康的身體和長久的生命是無法通過權力擁有的,這個東西儒家不能給他,佛教不會給他,只有道教說,我能給你!秦始皇、漢武帝晚年遍求方士,大煉丹藥,數次到傳說中的蓬萊仙島,也就是今天東部沿海一帶尋找神仙,搞得勞民傷財,卻仍樂此不疲。據說漢武帝有一次在黃帝乘龍升天處祭祀,大臣問他,如果在得道升天、統治江山和家人團聚之間選擇,將怎么辦?漢武帝毫不猶豫地回答,只要能成仙,江山和家室就像破鞋子一樣,可以棄之不顧。由此可見,在漢武帝的眼中,江山和家室都是負擔,而做活神仙的那份自由自在才是真快活。
道教在中國民間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什么抽簽算卦、房中術、驅鬼降魔、乃至氣功,都是道教里的東西。道教為了和佛教爭奪香火和信眾,還建立了一個十分本土化的神仙集團,把民間信仰中的各路雜神收編其中,甚至一些歷史人物都成了它神仙譜系中的一員。對許多中國普通老百姓而言,道教似乎比佛教更為實用。道教神仙集團中最受百姓歡迎的一個小小別動隊,就是八仙。這七男一女八個神仙是道教中的散兵游勇。分析一下八仙的組織結構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是這八個男女神仙并沒有嚴密的組織,他們不屬于哪個洞天,也不屬于哪個福地,沒有什么組織關系;其次是這八個男女神仙處在一起并非誰的指派,也沒有一個共同的人物來繼系;第三是這八個男女神仙彼此之間沒有從屬關系,不存在誰領導誰的問題。照儒家的尊卑長幼之序,鐘離權是呂洞賓的師父,呂洞賓又是韓湘子的師父,已經是三輩了,但他們之間卻嘻嘻哈哈,沒大沒小;而且何仙姑一個未婚女子混跡于七個臭男人之間,從來也沒想過男女之大防,七個老少爺們兒似乎對美少女何仙姑也未動過凡心;第四,這八個男女神仙各有一門法器,能隨時隨地擺脫地球萬有引力和時空的束縛。這四點都是我們紅塵中人做不到的。紅塵中人有國家、有鄉黨、有家族,分長幼尊卑,有男女之情和男女之別,當然還受地球引力與時空限制,尤其是會生老病死。但八仙這些煩惱都沒有,這才是道教神仙真正快活之所在啊!
李約瑟對中國的道教評價很高。世界科學史公認,原始化學的產生與道教的煉丹有關。最早是中國的道士把世界上存在的幾種物質通過特殊的煉制方法,煉出一些世界上不存在的物質,也就是所謂的“丹藥”。這其實是最早的化學雛形。此外,道教對生命科學亦有貢獻。道教“貴生”,世界上還沒有哪一種宗教像它這樣如此執著地、長期地把人的活體生命作為研究對象。中國的武術、中醫中藥的產生都與道教有密切關系。不過,總體而言,這門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給人一種精神性不是很強、超越性不是很強的感覺。佛教說身體是臭皮囊,不可執著;道教卻追求第一在時間上活得特別長,第二在狀態上活得特別年輕,第三希望活得特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恣意任性、自然率真。這三種信念都可以看成是對生命青春狀態的一種留戀。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宗教是迷戀青春狀態的宗教,是希望永葆青春的宗教,那就是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