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指出了統計工作和民生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就做好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提出了統計工作走近人民、加強基層統計工作和專項工作、做好為被調查對象保密工作和統計政務公開工作、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計指標體系及改進統計調查方法等相關建議。
關鍵詞: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對策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116-03
收稿日期:2011-10-08
作者簡介:高永青(1976-),男,安徽廬江人,副研究館員,碩士,從事檔案管理學、統計學研究;周萍(1980-),女,重慶合川人,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數理統計研究。
引言
科學發展,和諧社會,民生問題越來越多地列入黨和國家的重要議事日程。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在十一屆全國人大會上,溫家寶總理代表政府做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在24 000字的工作報告中,與民生相關論述達5 400字。作為政府職能的統計工作,如何與時俱進,關注民生,服務民生,情系民生是擺在各級統計部門和統計工作者面前的熱點話題。
一、統計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不斷快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統計工作在黨委、政府決策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大到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出臺、經濟運行趨勢的反映,小至群眾每天的日常消費、肉蛋菜蔬的價格變化,統計無時無刻不在發揮重要作用。我們統計工作者常說:統計是參謀部,統計是信息窗,統計是晴雨表。從現代統計的作用來看,除了反映情況、通報信息、決策咨詢、提供參考意見等作用外,統計還是考試卷、顯微鏡和指揮棒。這些形容越來越形象,也越來越得到驗證,工作做得好不好,統計資料有顯示;通過統計數字,運用統計理論,以小見大,查找和提煉工作規律;通過統計指標體系,強化考核工作,指導各項工作開展?!皵底殖龈刹俊?,單就這一句話,您就能更加深刻體會到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近年來,數據顯示、統計資料顯示、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公布……這樣的聲音人們越來越熟悉。
二、民生問題,你能不關心嗎
民生簡言之就是國民的生計和生活,是一個帶有民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民生問題,從狹義上講,泛指國民的吃飯、穿衣、住房、交通、醫療等基本的物質生活問題。廣義上講它又包括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多個層面、多個層次。古今中外,民生觀念源遠流長,從二千多年前孟子提出“民惟邦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到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從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到今天,中央和地方、官方與民間,“民生”成為創建和諧社會的“關鍵詞”和“關注點”,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發展了黨的三代領導人治國興政的思想,明確而具體地提出關注民生、創建和諧的理念和目標。
民生問題的內涵是豐富的。不論是狹義民生還是廣義的民生問題,不論是吃飯穿衣還是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等民生問題牽涉到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與老百姓息息相關;任何一項民生工作沒有處理好,百姓都會有切膚之痛。關注發展是快是慢,房價是貴是賤,收入是高是低,看病是難是易,物價是否平穩,就業是否充分,既是政府各部門的共同職責、共同任務,更是每一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三、做好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相關探討
(一)統計工作應當更加貼近百姓,貼近民生
統計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職能,統計部門是政府職能部門之一。統計工作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信息、咨詢和監督等重要功能,統計部門為黨委、政府進行科學決策和出臺重大政策提供更廣泛的基礎服務,各級政府各類宏觀政策的出臺背后都有一串一串的統計數字,凝聚著各級各類統計工作人員的辛勤汗水。從這一點上講,統計部門是稱職的甚至出色的。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對統計數據的需求越來越大,人民群眾對教育衛生、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投資理財、幸福指數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識數用數的意識越來越強。統計工作除了服務黨委、政府決策外,更應當通過實事求是的統計數據,及時有效的咨詢服務和快捷有力的監測預警,為社會公眾服務。
統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通過基層數據采集,層層數據匯總和處理,很多時候還需要進行專業的統計分析,最后形成一個宏觀數據或者是測試出什么樣的一個指標。毋庸置疑,這些數據是重要的,甚至極其關鍵的??墒?,普通百姓看不懂看不明白統計數據的多,有時感覺統計數據離百姓很遠。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就是要努力跨越統計數據生產者與統計數據使用者的鴻溝,把握統計服務對象需求,改進統計服務方式,創新統計服務手段。我們建議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不能只有宏觀數據和專業的指標,也應當有個案分析,可以及時將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想,事關民心、民情、民憂、民樂、民安的實際問題加工成鮮明的個案。如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數說北京》節目以統計數據為支撐,用情景劇的表現形式,讓數據和視頻聯姻,打開了統計服務民生、數據走近百姓的思維閘門。通過鮮明的個案將宏觀的專業的數據和指標直觀化,讓人民群眾通過統計工作看到發展,感受到發展;甚至從統計工作中得到實惠。讓統計工作真正走近人民,貼近民生。
(二)加強基層統計工作和專項統計工作相關探討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徐一帆撰文指出:目前,縣級以下起報的國家年報、定報已過百項,國家統計制度中需由縣級起報或匯總上報的年報、定報全年共有320多批次,平均每一個工作日要報出1.3批報表。這些尚不包括各級各類專項調查。統計任務都必須從基層采集數據,各級、各部門統計任務往下層層疊加,越往下任務越重并且特別具體。然而,越到基層,統計資源相對越來越少,承受能力越來越弱,形成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尷尬局面。面對大大超過資源承受力的任務,基層統計工作人員只能在“要么不做,要么亂做”二者中選擇其一,不管選擇誰,結果就是越往上級統計數據水分越大,統計數據越來越不可信,最終使統計工作公信力缺失。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關鍵是要能提供準確的統計數據,沒有統計數據不能說明問題,統計數據不準確,往往會誤導決策,影響民生。統計工作基礎數據在基層匯總,源頭數據由基層把關,加強基層統計基礎工作,保證源頭數據質量,已成為當前統計工作的當務之急。我們建議根據統計工作性質,加強對基層統計工作的領導,強化機構、隊伍、人員建設;加強統計工作調查隊下基層工作,層層委派;加強對統計工作的業務監管和垂直領導,確保統計業務工作獨立開展。逐步探索統計數據采集和統計分析職能分開的統計工作機制。
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務必使統計數據更有針對性,更加有的放矢。在進一步做好綜合統計數據分析的同時,我們呼吁加強專項統計工作,專題性的問題多通過專項調查來完成。專項調查可以針對更加具體群體、設置更加具體的項目,在更加具體的區域內開展統計調查。既可以使統計工作做細做精,也可以節省人力、物力。
(三)關于統計信息服務與為統計對象保密問題探討
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主要就是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提供統計信息。當前,按照政務公開的要求,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各級各類統計機構必須充分利用可以公開的社會經濟信息為社會公眾服務,滿足社會各界日益增長的統計資料需求。提供統計信息服務既是統計部門職責,也是統計部門的義務。然而,實際工作中,統計信息可能會牽涉某個企業、家庭、個人的秘密,本著為調查對象保密的原則,統計部門不知道哪些信息可以哪些信息不可以對社會提供,使得統計服務縮手縮腳、受到制約,統計服務民生工作顯然沒搞好。從被調查對象來看,盡管統計工作部門和統計工作人員作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包括承諾為調查對象數字保密等等,人們還是會有所顧忌,虛報瞞報統計數據。比較典型的勞動工資報表,填報單位怕“露富”,害怕增加稅費,不說實話,不報實數。有的單位為了避免競爭對手依據所報統計報表了解其真實情況,將其數據少報或多報,從而使統計數據在源頭就出現偏差。
做好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首先就是要必須保證所采集的數據是真實的,必須依靠被調查者的積極配合,依法如實提供有關數據,也只有被調查者的積極配合,才能保證統計數據是真實的、有用的。雖然,近年來我們通過統計執法檢查提高了數據采集的準確性;但是我們認為只強調統計執法檢查是不夠的;必須切實保證被調查對象的權利。我們建議修訂《統計法》第15條,除對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保密外,增加對被調查對象工作秘密、統計信息等保密內容。加大對非統計機構提供統計信息的懲罰力度,堅決杜絕統計數據商業化現象。確保統計工作的獨立性,提高統計數據的公信力。讓被調查對象真正能夠放心提供數據。我們呼吁各級政府以法規形式規定統計機構依法提供統計信息的類別,提高政務公開的透明度,避免統計信息服務無法可依。通過提供統計信息服務,讓廣大普通百姓、被調查對象切實感受到統計工作取數于民,服務于民。
(四)關于統計指標體系相關探討
我們說統計是“指揮棒”就是說統計指標的重要作用,若干個統計指標組成的一個全面反映統計調查研究的社會經濟現象的總體情況的指標系統就是統計指標體系。統計指標及其體系設置是否合理與統計數據是否真實準確密切相關,統計過程中的虛報、瞞報、拒報等現象往往直接與統計指標及其體系有關。舉個簡單的例子,如過去抓發展以GDP論英雄,于是“上對下層層加碼,下對上層層注水”,最終“水到渠成”。GDP數字是出來,但數字的真實性總令人懷疑。要做到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科學設置和完善統計指標體系刻不容緩。
統計指標的采用和設計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的過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學習、借鑒蘇聯采用物質平衡表體系進行國民經濟核算;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適應經濟市場化、與世界接軌的要求,我們建立國民經濟新核算體系SNA,測算GDP;近年來,為適應可持續發展、提升經(下轉125頁)(上接117頁)濟發展質量的要求,我們又提出綠色GDP的概念;還有,我們引進基尼系數衡量貧富差距,我們引進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衡量物價變動等等。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哪些才是真正適合中國國情的統計指標呢?有沒有更適合當前發展狀況的統計指標體系呢?
做好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就是要深入研究實現科學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統計工作的新要求,建立一套有中國特色的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統計指標體系,既要能真實反映經濟發展的全貌,又要客觀反映社會的全面進步,既滿足宏觀調控的要求又滿足微觀管理的需要,處理好宏觀與微觀、需要與可行的關系,刪繁就簡,講究高效務實,既考慮需要又注意搜集資料的難度,密切監測和及時反映經濟運行、社會發展及民生改善情況。
(五)關于統計調查方法相關探討
現行統計方法制度從1993年實行的“統計一套表”制度,更多的是借用計劃經濟時代傳統管理模式制定的。普查至今仍然是中國常規統計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調查方法。它經過幾十年的推廣應用,已建立相當穩固、扎實的基礎,并且能夠定期、連續地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然而,普查時間長、投入大;全面統計報表指標設置滯后;目前的各項重大普查,前后經歷時間最短的也在兩年以上,近幾年相繼進行的幾項普查又出現時間重疊現象,使基層窮于應付,以致資料開發嚴重滯后甚至于不了了之。普查采取分級負擔的方式解決經費問題,想必普查的全國經費之和也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完善,抽樣調查、典型調查、科學推算在中國統計調查中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
應當說,抽樣調查和推算是經過驗證的科學統計方法,更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調查的單位少,有可能對調查對象作深入、具體、細致地調查研究。它們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通過調查既可搜集有關的數據資料,又可掌握有關現象具體生動的情況;還可以補充全面統計報表的不足,可以驗證、檢查全面統計數字、抽樣調查數字的準確程度等等。然而,中國統計方法依然強調“全面”,究竟全面普查準確還是抽樣調查準確已經不是理論問題了。支撐全面統計的理念既有各級領導人的認識問題,也有統計抽樣方法、科學測算方法不斷健全的問題。
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必須切實轉變統計方法制度,確?;A統計數據準確,匯總統計數據方便,形成統計資料真實。我們呼吁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則,淡化全面統計,強化重點調查和抽樣調查;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手段,積極采用衛星遙感監測、網上直報、電話輔助調查等其他新型調查方法;加強調研工作,簡化統計報表。真正建立起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重點調查、科學推算和必要的全面報表為補充的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統計調查體系。
我們認為,統計工作服務民生問題抓好數據源頭建設、加強基層統計工作是基礎;創新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方法制度是途徑,提供統計信息服務,走近百姓,貼近民生是目標。為了數字的聲音更加嘹亮、更加準確、更有底氣、更有質量,即便雄關漫道真如鐵,也待而今邁步從頭越。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數字的聲音——寫在全國統計會議召開之際[EB/OL].http://www.stats.gov.cn/tjdt/shrs/t20080117_402458731.
htm,2008-01-17.
[2] 單賀,張來成.踐行陽光政務[J].北京統計,2007,(9).
[3] 徐一帆.改革統計方法制度 完善統計項目管理[J].中國統計,2007,(1).
[4] 文奎.以創新精神促統計方法制度改革[J].中國統計,2007,(1).[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