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鄉一體化水平和區域農村金融發展之間存在復雜的相互影響關系。以浙江省為例,通過構建VAR模型并進行脈沖響應分析表明,城鄉一體化水平與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之間有相互影響關系,但是它們之間相互影響作用的大小、方式和機制不一致。要在市場和政策層面打破農村金融發展停留在較低水平的“坎”,使洼地效應發揮主導作用。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農村;金融發展;VAR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071-03
收稿日期:2011-09-28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社課題“金融寬度、區域金融創新與農民增收機制研究:以浙江省為例”(11YD18YBM);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科研課題“基于城鄉一體化的浙江農村金融發展戰略研究”的成果之一(2010B55)
作者簡介:姚星垣(1981-),男,浙江桐鄉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區域金融研究;夏慧(1972),女,浙江云和人,碩士,從事農村金融研究。
引言
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是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格局,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抓手,其基本思路在于加速農村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發展,核心是通過城市反哺農村、以第二、三產業支持第一產業等途徑推動農村加速發展。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考察金融因素,尤其是發展相對滯后的農村金融因素在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方面,不少學者從理論層面分析收入差距與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Greenwood and Jovanovic(1990)通過構建內生增長模型(GJ 模型),討論了經濟增長、金融發展和收入分配三者之間的理論關系,證明由于存在兩個門檻財富水平,金融發展和收入分配的關系服從“倒U 型”的軌跡,這是因為在經濟發展初期,只有收入較高的少數人愿意支付成本享受金融服務,并獲得投資回報,收入分配不平等狀況會加劇。隨著經濟增長和金融中介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可以獲得金融服務,收入差距逐漸縮小,直至收斂到平等水平。Townsend and Ueda(2003)簡化和改進了GJ 模型,以一個動態模型討論了金融深化對收入分配的影響,證明了金融發展與收入差距的關系遵循庫茲涅茨曲線。
總體上看,從區域農村金融發展的角度來研究城鄉一體化的文獻較少。由于所選取的樣本、指標選取以及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對于農村金融發展與城鄉一體化關系的研究結論并不一致。本文通過構建VAR模型,分析區域農村金融發展與城鄉一體化的動態關系,以期從農村金融發展的角度為城鄉一體化提供富有建設性的政策建議。
二、理論假設與數據來源
(一)理論假設
我們認為,一方面,農村金融發展本身就是城鄉一體化的一部分。當前城鄉金融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表現為農村金融資源相對稀缺,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水平較低。因此,農村金融發展可以促進城鄉一體化水平。另一方面,城鄉收入差距縮小是城鄉一體化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現,主要著力點在于增加農民收入。如果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儲蓄也隨之增加的話,那么農村金融資源就會增加,有助于推動農村金融發展。因此,我們提出以下假設有待檢驗:
假設1:城鄉一體化水平與區域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之間有相互影響關系。
盡管理論上城鄉一體化水平與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之間可以相互促進,但是,由于城鄉之間存在交易成本差異、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城鄉一體化水平與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之間要發揮相互促進作用,還存在著不少現實的障礙。首先,城鄉金融之間非均衡發展的現狀會引起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姚耀軍,2005),主要表現為農村儲蓄資金的不斷外流和非正規金融的不規范發展(張立軍、湛泳,2006),而城鄉收入差距擴大顯然是一種逆城鄉一體化的作用力。其次,從經濟金融關系來看,可以大致分為需求追隨(demand-following)和供給領先(supply-leading)兩種類型(Patrick,1966),并且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供給領先型金融居于主導地位,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需求追隨型金融逐漸居于主導地位。那么與城市金融發展相比,在金融發展水平比較薄弱的農村地區更需要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才能在起步階段推動農村金融發展,進而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因此,我們提出以下假設有待檢驗:
假設2:城鄉一體化水平與區域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之間相互影響作用的大小、方式和機制不一致。
(二)變量與樣本選擇
我們分別根據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現金收入計算城鄉收入比,根據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計算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現金支出計算得到城鄉支出比。
可知,當城鄉收入比接近于0時,說明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大,城鄉一體化程度低;反之,當城鄉收入比接近1時,說明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小,城鄉一體化程度高。城鄉支出比的意義類似。我們定義城鄉一體化水平為城鄉收入比和城鄉支出比的加權平均值,即:
Inte=αInc+βExp
其中,Inc為城鄉收入比,Exp為城鄉支出比,Inte為城鄉一體化水平。α和β為城鄉收入比和城鄉支出比的權重。本文經驗研究中取值為α=β=0.5。
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測度。我們定義農村金融發展水平Fin為:
本文中經驗研究的數據來源是國泰安數據庫,樣本范圍是2005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三季度。
三、經驗研究
(一)平穩性檢驗和協整檢驗
本文先采用ADF單位根方法對城鄉一體化指標和農村金融發展指標進行平穩性檢驗。經過ADF檢驗,得到兩個變量Inte 和Fin均為I(1)變量,即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在1%的置信水平下,拒絕沒有協整方程的假設,即變量Inte 和Fin之間存在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
(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在城鄉一體化水平和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是這種均衡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需要進一步驗證。因此需要對各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根據F值、伴隨概率以及AIC最小原則,取滯后期為3。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城鄉一體化和農村金融發展之間存在相互因果關系,即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了農村金融的發展,同時農村金融的發展也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這就證實了假設1。
(三)VAR模型構建和脈沖響應
首先確定VAR模型的滯后期,五種統計量均認為滯后期為3,因此建立VAR(3)模型:
INTE = 1.4465*INTE(-1) - 0.7508*INTE(-2) + 0.1249*INTE(-3) -
[5.2857] [-1.7782] [0.5412]
0.1039*FIN(-1)+ 0.2732*FIN(-2) - 0.0598*FIN(-3) +0.0911
[-1.5051] [3.8280] [-0.8408] [1.8257]
FIN = 1.9624*INTE(-1) - 3.8984*INTE(-2) + 2.5305*INTE(-3) +
[2.4491] [-3.1533] [3.7451]
0.2789*FIN(-1)+ 0.2608*FIN(-2) -0.6415*FIN(-3) -0.1675
[1.3797] [1.2481] [-3.0812] [-1.1458]
從上面兩個VAR方程來看,區域農村金融發展的滯后變量對城鄉一體化水平的影響顯著為正,城鄉一體化水平的滯后變量對其自身的影響也有顯著正影響。而城鄉一體化水平對農村金融發展的影響則有正有負,從系數上看,總體仍有正面影響。
從脈沖分析來看(見下頁圖1),區域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與城鄉一體化水平之間以及其對自身的沖擊效果均收斂,說明區域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著比較穩定的持續性影響。其中,城鄉一體化水平對農村金融的發展有持續的正面沖擊,不過這種沖擊的效果呈現出短中長期的波動,短期(一個季度)影響較大,而中期(2~4個季度)較小,隨后的長期影響(一年以上)又有所擴大。而城鄉一體化對農村金融的沖擊除了短期效應為負外,中長期具有較大的正面影響。說明從短期來看,農村金融的發展并不能由城鄉一體化水平的提高而自行發展,而需要有針對性的通過相關政策支持,克服短期的負面沖擊,從而享受其對城鄉一體化水平中長期的正面作用。這種沖擊影響的非對稱性證實了假設2。
城鄉一體化和農村金融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存在較大差異。城鄉一體化水平的提高帶動農村金融發展的效果在短期和長期均比較明顯,但是這種效果在中期是有一個減弱的過程,因此這種帶動效應的持續性并不是十分突出,而農村金融發展在短期對城鄉一體化甚至有負面沖擊,這說明通過農村發展來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可能存在一道“砍”,但是一旦邁過這道坎,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一體化的正面效果將快速增強,并可長期持續。
結論和政策建議
從上文的經驗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要使區域農村金融發展成為推動城鄉一體化水平的推動力,而不是阻力,關鍵是如何在市場和政策層面打破農村金融發展停留在較低水平的“坎”,使洼地效應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區域農村金融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為此,一是要多方面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建立起惠及廣大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農民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后顧之憂;二是要加強對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支持,使得金融資源在農村留得住、用得上,推進城鄉一體化水平;三是可以借鑒美、法等發達經濟體以及墨西哥、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做法,構建政策性、合作性和商業性多元并存的立體化的農村金融體系(黎和貴,2009),完善農村金融服務主體、增加農村金融有效供給、豐富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健全農村金融風險管理機制,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顧益康,許勇軍.城鄉一體化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04,(6):93-97.
[2] 黎和貴.國外農村金融體系的制度安排及經驗借鑒[J].國際金融研究,2009,(1):36-41.
[3] 姚耀軍.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的經驗分析[J].財經研究,2005,(2):49-59.
[4] 張立軍,湛泳.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基于1978—2004 年數據的檢驗[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5):
34-39.
[5] Beck T,Demirguc - Kunt A,Levine R.Finance,inequality,and poverty: cross - country evidence[R]. NBER Working Paper No.
10979,2004.
[6] Greenwood J,Jovanovic B.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
[7] Sylviane G. Jeanneney,Kangni Kpodar.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Can There Be a Benefit Without a Cost?[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king Paper,March 2008.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