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和田地區是中國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分布大區,也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流沙入侵帶,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構成了很大威脅。長期以來在治理沙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些地區收效不太理想。對和田地區土地沙化的成因進行了分析,通過發展沙產業來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為治沙工作探索新的途徑,并指出應如何發展沙產業來防治土地沙化。
關鍵詞:土地沙漠化;沙產業;發展對策;和田地區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142-02
收稿日期:2011-09-27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新疆項目(10XJJAZH002);和田師范??茖W校科研基金項目(1076510076)
作者簡介:土爾遜托合提·買土送(1968-),男(維吾爾族),新疆和田人,教授,從事地理教學與干旱區資源環境研究。
前言
和田地區是典型的內陸干旱區,幾百片大小綠洲散布在東西長約600km的狹長地帶,環繞綠洲的沙漠以及風沙戈壁長達千公里以上。隨著綠洲人口承載量的不斷增加,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和田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卻在不斷下降,和田地區9 780km2的綠洲面積受到土地沙漠化的直接威脅,給綠洲的邊緣農牧業生產和人民的生活帶來直接危害。建國五十多年來,和田地區就有20 446.7hm2耕地被流沙吞噬,大部分的市縣均處于被沙漠包圍和半包圍的狀態,綠洲面積僅占全地區面積的3.96%左右 [1]。
一、土地沙漠化問題
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種主要類型,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 [2]。和田地區的土地沙化,主要是因人類不合理活動所導致的沙質土壤上植被及覆蓋物被破壞,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過程。
沙漠化擴展蔓延方向與速度受到優勢起沙風或合成起沙風風向的支配。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在偏東風(或東北風)作用下向偏西(或西南)方向移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西部在偏西風作用下向偏東方向移動 [3]。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20世紀80年代末,專家們通過對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風沙線的多次考察發現,沙丘移動速度幽幽東、由西向中間減慢的規律。西部皮山綠洲西南高1m的沙丘,年移動40m~60m。而墨玉、策勒、于田、民豐綠洲邊緣,沙丘移動速度一般為5~10m/a,但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初,和田地區綠洲邊緣流動沙丘的擴大,蔓延速度,一度達到10~20 m/a。皮山縣喬達鄉綠洲外圍,1967—1980年因破壞紅柳沙堆,而出現了2km寬的沙丘活化帶。平均每年擴寬140m;策勒縣城西北,1979年以前,沙丘活化帶以每年300m的寬度向東南擴展,至1980年,流沙前端已距縣城僅1.5km [3]。
水是干旱區最寶貴的資源,綠洲的形成和演變完全依賴水的數量和質量的變化,甚至可以說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史。據史書記載,在19世紀以前直到清初,塔里木盆地南緣的和田地區人口只有40 000左右,人口最多的東漢也只有90 251,耕地在1911年也只有37 572hm2 [4],按這種人口與耕地規模來看,20世紀以前人口對水資源和環境的壓力是很小的,因此除戰爭外,本世紀以前綠洲的變遷和沙漠化的擴張可以看做是在干旱氣候大背景下環境的逐漸變化過程。但是,從20世紀開始,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與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本區人口急劇增長,耕地面積也大幅度增加,對水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據統計,和田地區人口從清初到現在由44 603[4] 增加到2009年的1 955 836[5],在二百多年的時間人口凈增42倍;耕地也由1911年的37 572hm2增加到耕地面積最多的1985年的186 667hm2,僅七十多年間凈增近4倍 [4]。
二、防沙治沙面臨的主要問題
1.沙化危害依然突出。目前和田地區所包括的塔里木盆地南緣地區土地沙化面積達24 223km2,其中嚴重土地沙化面積為7 615平方公里,強烈發展中的沙漠化土地14 200km2,正在發展中的沙漠化土地2 408km2 [7]。土地沙化吞噬著人民的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制約著沙區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致富,沖擊著工農業正常生產和交通安全運營,影響著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2.局部擴展依然嚴重。雖然土地沙化趨勢總體上得到遏制,但局部地區土地沙化仍在繼續擴展。有些地區土地沙化面積仍在增加,致使當地生態狀況持續惡化。新疆強烈發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和嚴重沙漠化土地分別占全國同類型沙漠化土地面積的32.13%和21.88%,其中和田地區的同類型沙漠化土地面積占絕對優勢 [8]。
3.治理難度依然很大。在和田地區有更多的荒漠和沙化土地,在現有的沙化土地中,具備治理條件和需要治理的土地也多。如果按現有的速度,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治理。特別是下一步需要重點治理的沙化土地,沙化程度更重,自然條件更差。
4.治理成果依然脆弱。一些已治理的地區,植被剛開始恢復,穩定性差,如果得不到有效鞏固,土地沙化極易反彈。一些地方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后,后續產業沒有發展起來,如果不能有效解決農牧民的長遠生計問題,就可能導致毀林開荒、毀草種糧回潮,再次造成土地沙化。
5.人為隱患依然較多。和田地區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對生態的要求日益提高。沙區生產方式落后,濫樵采、濫放牧、水資源不合理利用等問題較為嚴重,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相當突出。另外,一些地方防沙治沙工作還存在措施不力、執法不嚴等問題,破壞生態的行為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三、發展沙產業防治土地沙漠化
(一)沙產業的概念
沙產業的概念是1984年由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首次提出來的。他認為,沙產業是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科學技術的全部成就,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轉化太陽能,發展知識密集的農業型產業[9]。“沙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的農業型產業,以太陽為直接能源,靠地面上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產品生產的體系,其特點是以太陽為直接能源,利用生物進行高效益的綜合生產,是生產體系,是一種產業”。因此,沙產業就是以生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在沙區培育“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新型產業[2]。沙產業是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資源和光熱資源的產業,是人類對農產品數量和質量追求的必然結果。
塔里木盆地南部是中國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分布大區。和田地區國土面積24.8萬km2,占新疆總面積的15%。土地面積中山地1 110.2萬hm2,占總面積的44.5%,平原1 338.5萬hm2,占總面積的55.5%。山地面積中,42%為難以利用的裸巖石礫地。平原面積中,沙漠1 031.8萬hm2,占74.6%;戈壁206.7 萬hm2,占15%。從而充分利用沙區的土地資源,大面積地發展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陽光農業,具有巨大的潛力。
(二)沙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對策
1.建立區域特色沙產業模式。和田沙區沙產業和生態農業雖然有了長足發展,形成了蓬勃之勢,也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效益,但是沙區生態系統仍很脆弱,生態環境仍然十分嚴酷?;纳池酱卫恚衬秶栽谥鹉陻U大,局部地區出現了沙漠化土地強勁發展趨勢,防護林質量較低,防護效益較差,危害嚴重,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2.大力發展藥材種植業與打造藥材基地。和田是維吾爾醫藥的重要發源地,據統計,和田野生藥材資源達600余種,用于生產維吾爾藥的原材料40%產自和田,和田獨特的地理環境生產的藥材質量穩定,成本低,有效成分含量高、易加工、無污染、療效好,和田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維吾爾藥材集散地。此外,和田維吾爾醫藥在中亞、西亞具有較好的聲譽和影響。
3.大力發展飼草種植業。種草養畜是現代畜牧業生產的基礎和保證,應充分利用綠洲邊緣的旱平地,建立以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為主的草地農業系統,在綠洲邊緣形成良好的植被層和保護屏障,使苜蓿等牧草種植業得到發展,在為舍飼養畜和工業化養殖提供優質飼草的同時,使種草戶從中獲取收益。和田大葉紫花苜蓿具有蛋白含量高、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等特點,是優質的飼料用草,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保障,現苜蓿面積18 406.7 hm2,產量23萬噸,和田尚無大型飼料加工企業。
4.適度發展沙漠生態旅游業。充分利用和田地區獨特的沙漠旅游資源和沙漠中的歷史文物旅游資源,以沙漠生態、沙漠文化為主題,形成精品線路旅游景區。開發沙漠車賽、沙療、大漠觀日出、沙漠跳傘、沙漠滑翔、沙漠滑板、沙漠野餐、民俗風情游等旅游項目,以完善的設施和優質的配套服務吸引中外游客來沙漠地區觀光、旅游、休閑、娛樂、探險,把和田地區豐厚的沙漠歷史文化資源變成巨大的發展優勢。
5.加快太陽能、風能等替代性能源的開發利用。和田地區的沙漠區具有豐富的光能和風能資源,因此,可以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積極引進資金建設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站。還可以積極發展太陽灶、光電照明、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等,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對燃料和能源的需要,緩解對生態環境的壓力。
參考文獻:
[1] 張中華,李志思,武勝利,等.新疆和田地區土地沙漠化原因及其對策分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168-172.
[2] 溫立洲,耿鳳梅.土地沙化防治路徑及沙產業發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8,(4).
[3] 張家寶,史玉光,等.新疆氣候變化及短期氣候預測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2:118-123.
[4] 俎瑞平,高前兆,錢鞠,等.2000年來塔里木盆地南緣綠洲環境演變[J].中國沙漠,2001,(2):122-128.
[5] 和田地區統計局.2009年和田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G] //2009年和田地區統計年鑒.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3-15.
[6] 張學榮.阿克蘇地區水土流失特點及防治模式[J].干旱區研究,2010,(6):447-454.
[7] 土爾遜托合提·買土送,阿依古麗·克力毛拉,等.塔里木盆地邊緣綠洲帶的歷史變化與沙漠化的擴展[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
然科學版,2010,(1):202-207.
[8] 山丹,包慶豐.關于科爾沁沙地沙產業發展的思考[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06-110.
[9] 土爾遜托合提·買土送,阿依古麗·克力毛拉.新疆和田地區生態環境若干問題及其對策措施[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9,(6):6-10.[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