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我校圖書館新館建設為前提,通過對深圳、廣州四所圖書館的參觀學習,分析兩個地區圖書館的館舍建設、服務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差距,提出新館建設的一些思考與設想。
關鍵詞:圖書館;考察報告;廣州;深圳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224-03
收稿日期:2011-09-21
作者簡介:楊莉萍(1968-),女,河北薊縣人,副研究館員,從事圖書館學研究。
隨著我校新校區建設的不斷加強,新校區圖書館大樓也已封頂,新館建設目前正處在內、外裝修的非常關鍵階段,新館的主要功能、服務模式、館舍內部的布局規劃、自動化網絡建設、辦公家具的設置配備、部門及崗位設置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之中。由于平時很少出外考察,對新館的建設及以后的服務工作不能有一個很好的、清晰的、切實可行的新思路,因此,借于我館館長正在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掛職鍛煉的機會,館領導決定非常有必要到廣州、深圳這些文化、經濟發展較快的、具有良好管理模式及先進經驗的圖書館進行實地考察、調研,以便在今后的新館建設中,能夠結合我館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提高我館的服務設施、服務功能及服務水平,使我校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2011年6月26日至6月30日,在俞館長的帶領下,我館各部室主任及各別業務骨干一行六人,到廣州、深圳等幾所圖書館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學習與考察,共參觀學習了兩所高校圖書館及兩所公共圖書館,分別為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廣州大學圖書館、廣州圖書館及深圳圖書館。這些圖書館舒適、便捷的借閱環境、先進的技術設施、獨特的館藏特色、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及管理模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開闊視野獲益匪淺。
一、四所圖書館的基本概況與共性
我們考察的這幾家圖書館,基本情況各有不同(見下表),但在館舍建設、服務理念、服務方式等方面,均有著共同的特點:
1.建筑宏大、館舍清麗、環境優雅。特別是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紅磚綠瓦,綠樹掩映,郁郁蔥蔥,風景迷人。館內設施先進一流,室內布置匠心獨運,環境色彩賞心悅目。讀書閱覽環境非常寧靜典雅、自然舒適。
2.服務理念“以人為本”。均采用中央空調、通透式大開間、寬敞明亮,融藏書、借還、閱覽、聯網、咨詢等服務為一體,除了一些特藏外,所有文獻都是全開放式管理,采用統一管理,通閱、通借、通還,“一管三通”的先進管理模式,無論是借、還書服務臺,還是信息咨詢臺,均設在圖書館大廳最醒目、讀者最方便的地方,無不充分體現著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
3.“鎮館之寶”,獨具特色。各圖書館對特色收藏與服務都非常重視,各自均有鮮名的特色。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收藏古籍圖書近40萬冊,擁有元、明、清各朝珍貴版本,尤其以清末與民國時期華南地區出版的中外文報刊數量多且系統,地方文獻、孫中山研究文獻、港澳研究文獻等資源豐富且獨具特色。廣州大學圖書館與市委外宣辦合作,全力打造特色信息產品品牌,建設的“媒體眼中的廣州”全文新聞數據庫,在廣州政法、社會、經濟、城建、科教文衛體諸領域的信息擁有量上,成為廣東圖書館行業中專題信息庫之首,在全國高校圖書館當中也極為少見,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應。深圳圖書館在館藏建設上,以高新技術、商貿、時裝、法律等專題資源及深圳地方文獻、臺港澳文獻及外文書刊等為特色資源,并圍繞這些資源,開展系列特色服務。廣州圖書館也是同樣,目前形成“藝術設計資料”、“廣州地方文獻”等主題的圖書資料,并為這些資料設立了專室,其中“藝術設計資料”專室設在外文書刊室內,以服務各該主題較深度的需求,這是廣州圖書館的用心設計。流動性極大的汽車圖書館——“書吧”是廣州圖書館推出的新服務。建設和維護的“廣州數字文化網”,是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州市支中心的網絡服務平臺。
4.服務方式充分體現個性關懷。標識導航設計清晰明了。從一進圖書館門開始,各種標識和導航標記一目了然,讀者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到圖書館的樓層分布、功能介紹,信息公告欄、提醒標識(禁煙、安靜等),導航標識隨處可見,讀者入館借閱非常方便。
圖書與人融為一體。各閱覽區根據讀者的需要進行分隔,各主題分區清楚明確,各圖書館每層均設有讀者休息處,沙發、茶幾、音樂,方便讀者隨時調解自己的閱讀狀態,讀書與休息任意選擇,幫助讀者快速閱讀疲勞,特別是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每個書架下均設計有方便椅,只要讀者需要,讀者可以隨意拉出來,在書架旁就坐閱讀,充分顯示了書中有人,人置書海,圖書與人融為一體的和諧氛圍。
研究、討論空間方便讀者。根據讀者的需要,設有大、小不一的研究室、討論室,以預約、租借等方式提供給讀者,室內設有桌、椅、沙發、網絡基本設施,方便讀者學習、研究、討論,使人充分感受到閱讀求知的快樂,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
參考咨詢工作深入讀者第一線。我們考察的這幾個圖書館,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方便讀者,不僅在網上開展參考咨詢工作,而且將參考咨詢服務臺設在了圖書館大廳,讀者服務向深度進一步延伸,及時解答讀者的各種咨詢,為他們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參考咨詢工作在讀者服務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問題與差距
通過這次廣州、深圳之行,筆者對處在經濟發展比較快地區的圖書館,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對他們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服務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深切感受到了河南省圖書館存在的問題與差距。
1.館舍建筑。以鄭州市為例,目前各圖書館缺乏對圖書館人文環境建設的重視,除幾個名校能充分利用空間,采用大空間、靈活隔斷的開放式建筑模式外,更多的圖書館還是老式的建筑風格,空間小,布局不太合理,甚至有的圖書館沒有一個獨立的館舍,“寄居于”學校的教學樓間,體現不出方便、快捷的閱讀空間。
2.服務理念。統一管理,通借、通還的管理模式,在鄭州有不少高校已經開始使用,但是“以人為本,讀者第一”的服務理念,并沒有得到更深刻的理解與貫徹,主動服務的意識比較淡薄,它應該滲透到圖書館的所有工作中,一切細節中。比如說環境的優化、照明設施的安裝、閱覽桌椅的實用、標識的設置等等。而我們參觀的圖書館,不但在這些細節上都處理的很好,而且在管理上均是盡最大可能對讀者實行全開放,讀者書包里任何東西都可以帶,可以不在工作人員的視線內輕松自由的選擇閱讀,可以在專區討論,也可以在研究室開會研討,甚至累了還可以躺在圖書館的沙發上休息,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
3.信息咨詢。在鄭州市,圖書館除了借閱、查詢服務外,目前我還沒有看到有哪個圖書館將咨詢總臺設置在圖書館大廳,信息咨詢工作能真正深入到讀者中,信息咨詢工作僅僅停留在網上虛擬信息咨詢,講座等一些基本的參考咨詢工作,不能及時、有效、快捷解決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一點是我們最值得認真思考的。
4.特色服務。鄭州市各圖書館對開展主動服務、特色服務重視不夠,能夠開展且具有廣大影響力的項目不多,特別是具有品牌效應的。不能夠走出校門,跟地方政府、各企業單位緊密聯系合作,根據本館館藏特點建立的自建數據庫重建輕用,自娛自樂,忽視了其價值體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數據庫建庫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用,成為一紙空談。在這一點上,和我們參觀的四所圖書館成為鮮名對,差距很大,他們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以各館為例,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不但自建的中山大學學位論文數據庫,而且還建立了教育文獻數據庫、港澳文獻數據庫、珠江三角洲文獻數據庫、孫中山數字圖書館等特色數據庫也具有相當的規模和影響。另建有陳寅恪紀念室,商衍鎏、商承祚紀念室,梁方仲紀念室,李新魁紀念室及戴鎦齡紀念室等多個專家學者專藏室。廣東地方文獻、醫學文獻、孫中山研究文獻、港澳研究文獻豐富且具有鮮明的特色。廣州大學圖書館與市委外宣辦合作,全力打造特色信息產品品牌,圖書館建設的“媒體眼中的廣州”全文新聞數據庫,在廣州政法、社會、經濟、城建、科教文衛體諸領域的信息擁有量上,成為廣東圖書館行業中專題信息庫之首,在全國高校圖書館當中也極為少見,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應,受到教育部高教司及市委宣傳部領導的多次好評。廣州圖書館形成地方文獻、藝術設計、港臺版近代歷史文獻、音像資料等資源特色。深圳圖書館已經在媒體和社會公眾中樹立起三個鮮明的品牌形象: 開放、平等、免費的服務理念品牌;各具特色的圖書館專項服務品牌,如市民文化大講堂、公民法律大講堂、深圖藝苑、弱勢群體、殘障人士服務,深圳圖書館技術創新品牌,如深圳圖書館的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ILAS)、自助圖書館系統等。
三、思考與設想
在短短五天的時間里,雖然沒能更深入的了解與學習,但仍然收獲頗豐。無論是幽雅的環境、布局的設計、閱讀的氛圍、服務的理念,還是極具風格的館藏特色,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深深的意識到兩個地區圖書館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也許這種差距來自于地區發展,也許來自于學校,更有可能是來自于圖書館本身,雖然有許多先進經驗需因地制宜、難以模仿,但有許多管理經驗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和借鑒。我們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特別是在新館建設時,不但在館舍建筑上要有新的創意,而且在管理上也應轉變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才能縮小與發達地區圖書館的差距。
1.新館建設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充分彰顯服務為本,想讀者之所想,做館員之所能,使用世界通行的模數化設計,大空間、無間隔,統一荷載、統一柱網,實行庫、閱合一的平面大開間布局格式,使其可以靈活應對未來的發展變化。為方便用戶,將傳統圖書館的服務區域的布局,改為文獻和服務按樓層和區域集中。在讀者最方便的地方,設置服務總臺、咨詢臺,方便讀者辦證、借書、還書、咨詢。在整體服務功能上實現藏、借、閱、查、展一體化。與此同時,在空間允許范圍內,應充分考慮設置休息角、討論區、甚至圖書超市、咖啡廳等相關服務空間,通過藝術設計力求為讀者營造舒適的讀書、交流、休閑的環境與氛圍。
2.新館建設應努力營造合諧、舒適的閱讀氛圍。新館內飾,應充分考慮館內環境的美化,除館內大廳及各閱覽室外,還應包括墻角、樓梯間、洗水間的裝飾,營造一種合諧親切、舒適宜人的閱讀環境。如不同形狀不同高矮桌椅的配置、綠色植物及藝術字畫的搭配,甚至于閱覽桌采光的設計。我們在參觀深圳圖書館的時侯,對這一點印象極深。深圳圖書館在閱覽桌上均配備照明設施,讀者可以根據自已的需要,自由調整,這樣既可以省電,又解決了不同讀者的不同照明需要問題,使人感覺非常溫馨。
3.新館建設應注重特色館藏建設。一個圖書館的特色館藏,既是品牌,也是它的生命。如果沒有了特色,就失去了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我們學校圖書館應該在圖書館現有的館藏基礎上,結合我館獨有的磨料磨具、糧油食品數據庫特色,在合理安排經費使用的情況下,有計劃、有重點地采購圖書文獻資料,將特色藏書重新整合,建立特色收藏專庫,逐步建設具有我校特色的文獻資源文庫,形成學校圖書館的一個獨特亮點,這不僅僅是宣傳圖書館的一個關鍵點,而且也是提升學校形象的一個方面。
4.新館建設應加強參考咨詢服務工作。我們去參觀的這幾家圖書館,無不重視圖書館參考咨詢工作,不但將參考咨詢工作做到讀者最前沿,甚至走出校門,為廣大社會、政府、機關、企業做好參考咨詢工作。目前,我館要開展好參考咨詢服務工作,還需從最基本的工作展開,最主要的是館員的服務意識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首先,要突出特色化服務,吸引校內廣大教師、學生的注意力,加強文獻傳遞、課題服務的宣傳,深入院系開展圖書館特色資源及各種特色服務的推廣,使廣大教師和學生了解到圖書館已有的資源與服務,從而加以選擇和利用。其次,要加強要館內特色數據庫及學科導航庫的建設和推廣。目前我館已建立的糧油食品數據庫、磨料磨具數據庫、及重點學科導航庫為用戶及掌握這些領域及相關學科領域的最新動態提供了重要渠道,但是平臺的檢索功能和資源整合力度仍需加強并大力完善,最重要的是不能閉門造車,自我欣賞,而是要加強這些數據庫的宣傳與推廣,讓更多的讀者接觸和感受它的魅力,才能不斷用戶群,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5.新館建設應注重先進設備及技術的應用。我們參觀的深圳圖書館是全國第一家全面采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圖書館,將RFID技術與設備,創新性地應用于圖書館的工作領域,其智能化文獻管理體系和讀者服務體系建設,改變了傳統的管理與服務模式,體現了親和、自主、便利的服務理念,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它們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分享與借鑒。當然,RFID技術在具體應用于圖書館工作中,其相關技術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讀取數據易失靈、標簽容易被撕毀、損壞、磁條、門禁系統兼容問題,還有初投入及后期維護成本較高等等問題,都需要我們結合本校的管理現狀、技術與設備的整合能力、持續經費保障等因素進行綜合研究,慎重考慮,尤其在頻率選擇、相關標準及數據模型、定位排架方案、OPAC導引等方面更應該多方走訪、綜合調研,在應用之初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有效回避高投入的成本壓力,解決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安享RFID帶來的技術與管理優勢及巨大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夏期蕾,查貴庭.臺灣地區高校圖書館經驗與啟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9):208-218.
[2] 熊光明.上海地區有關高校圖書館考察見聞與啟示[J].農業圖書館學刊,2009,(4):85-87.
[3] 魯莉莉,韓小雅,劉結實.現代圖書館服務理理念的融會與彰顯[J].2010,(12):26-29.
[4] 巴根那,董莎莉.以新館建設為契機,加強我校圖書館建設[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120-121.
[5] 張秀坤,南玉霞.新館設計中的數字化建設問題研究[J].晉圖學刊,2010,(9):30-32.
[6] 王林.深圳圖書館RFID技術應用的理念與實踐[J].數字圖書館論壇,2009,(3):39-45.
[7] 付榮.RFID技術應用于圖書館自助借還服務的利與弊[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11).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