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對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的概念、特點、實施背景和現實意義進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對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研究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連鎖企業;戰略管理;實施背景;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204-02
收稿日期:2011-09-15
作者簡介:于爾東(1981-),男,河北秦皇島人,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高職教育、財務管理研究;王娜(1980-),女,河北秦皇島人,團總支書記,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高職教育、財務管理研究。
一、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的概念與特點
連鎖企業戰略管理是根據連鎖企業內外環境實際及變化,制定連鎖企業戰略并進行實施、評價和優化的動態過程,包括連鎖企業戰略的制定、實施、評價和優化四個階段,每個階段之間彼此依存、相互聯系,共同形成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的過程,決定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的效率。
1.完整性。連鎖企業戰略管理是一個由戰略規劃、實施、評價和優化四個階段組成的動態管理過程。任何環節的忽視或忽略都會影響到管理績效的正常發揮。現實中,一些連鎖企業只注重戰略制定,忽視戰略實施,甚至有的連鎖企業不經過系統論證,就隨便制訂了自己的發展戰略計劃;也有的連鎖企業雖然注重戰略制定與實施,卻忽略了戰略評價,尤其是內外環境變化,盡管實現了預期目標,同時也造成了戰略實施過程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由此藉生“戰略管理沒有意義”的誤區也就在所難免。
2.統籌性。連鎖企業戰略管理強調管理過程的整體性,突出管理過程各構成要素之間的有機協調,使之能夠產生最優化的效果。連鎖企業戰略管理通過明確的價值目標和指向,來協調企業內部各部門的行為活動,調動各部門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積極性,評價各部門的業績水平和貢獻大小。任何部門的活動和行為選擇,必須首先要考慮自身對其他部門的影響以及對整個連鎖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例如連鎖企業生產部門為了加快產品生產,減少原材料庫存量,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大量產品,結果給銷售部門帶來了銷售壓力,造成了產品積壓,那么戰略評價時就要對生產部門進行批評。
3.適應性。內外環境是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的關注點,是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依據和根本條件。動態性是內外環境共有的特點,相比較而言,外部環境的動態性更加明顯和強烈,而內部環境的動態性主要是在連鎖企業適應外部環境過程中逐漸表現出來的。如何有效適應內外環境變化正是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目標。對于連鎖企業而言,外部環境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教育環境、科技環境和社會心理環境等,每一層面的環境都會給連鎖企業戰略管理帶來不同程度、水平的影響。戰略管理主體就需要隨時關注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方式、態勢及其產生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并進行相應的戰略調整與優化。
4.全員性。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由于涉及的內容和層面較多,時間跨度較大,因此需要連鎖企業全體管理者、員工的積極參與和支持。高層管理者側重于戰略制定和戰略優化,中層管理者側重于戰略評價,戰略實施則主要依靠于員工。同時,廣大員工也是戰略評價的主體,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于戰略優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的實施背景
實施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
1.連鎖企業內部原因。(1)提升經營管理業績。一些連鎖企業將戰略管理作為提升經營管理業績的重要途徑,每隔三至五年就重新制定發展戰略,新的發展戰略通常在舊的發展戰略基礎上加以制定,使得戰略管理成為連鎖企業的常態化工作。通過保持戰略管理的常態化來提升經營管理業績、促進連鎖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已經成為一些連鎖企業的普遍認知。(2)擺脫經營管理危機?,F實中,多數連鎖企業是在經營管理出現危機的情況下實施戰略管理,并將戰略管理作為企業擺脫經營管理困境、化解經營管理危機的有效手段。通過實施戰略管理來使得企業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產品設計的努力方向、市場競爭的有利范圍、技術轉型升級的方向等。
2.連鎖企業外部原因。任何規模和性質的連鎖企業的生存發展都離不開一定的環境生態因子。按照環境生態因子的性質,可以將其劃分為三種類型:經濟生態因子、社會生態因子和自然生態因子。經濟生態因子是影響連鎖企業生存發展的經濟性因素,主要包括消費市場因子、物資市場因子、資金市場因子、勞動力市場因子、產業與產業結構因子、交通因子、通信因子以及國際經濟因子等。社會生態因子主要由文化因子、教育因子、科技因子、社會制度和政策因子、國際政治因子組成。自然生態因子是指連鎖企業所處的自然生態:一是地域地緣因子,指與連鎖企業相鄰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態和可能構成的交通、通信條件;二是自然資源因子,指影響連鎖企業生存發展的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物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和大氣資源等。在環境生態因子體系中,經濟生態因子對于連鎖企業的影響最為直接,社會生態因子次之,自然生態因子最微弱。雖然自然生態因子最微弱,但是并不否認自然生態因子對連鎖企業的影響。
三、連鎖企業戰略管理的意義
1.有助于提高連鎖企業的適應能力。連鎖經營作為企業經營形式的一種類型,在商業經濟發展中已經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對于推動經濟發展、活躍市場經濟、加快企業發展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連鎖經營是機械化大生產在流通領域的創新與應用,是解決“流通領域和生產領域的發展速度跟不上消費領域的發展速度”問題的有效途徑,但是連鎖經營不僅僅是單純的零售企業經營形式的改變,還涉及企業組織結構、管理制度、主權關系、利益分配等一系列的調整變革,尤其是對于中國的連鎖企業,在發展和運作水平上較之國外企業還存在明顯差距。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遞進深入,中國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朝著更為合理的方向發展,由此帶動了社會需求的多樣化變化,它要求連鎖企業必須做出適應性選擇,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然而,快速變化的市場經濟環境總使得連鎖企業應接不暇,多元化的消費需求結構不斷打破連鎖企業已有的銷售模式,對未來發展走向的不明確常使得連鎖企業的經營管理選擇搖擺不定。于是,經營理念的落后、發展結構的失衡和市場角色的錯位就成為制約和影響連鎖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
2.有助于增強連鎖企業的競爭優勢。目前,世界范圍的連鎖經營已經步入了快速化的發展軌道,無論從連鎖零售集團數量、門店數量、銷售額,還是從銷售額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例來看,連鎖經營都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任何經營模式的存在發展都有其不可忽視的緣由,這種緣由更多表現為這種經營模式的特色優勢,也就是說,一定的特色優勢是任何經營模式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是其有別于其他經營模式的突出特征。連鎖經營具有多層面的特征:經營的統一化和標準化、經營的多行業、經營的快速化、經營的國際化和集團化、經營的競爭化。這些特征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決定連鎖經營的競爭優勢。然而,這些特征并不是任意組合、隨意疊加,而是遵循一定的內在規律和要求,往往需要基于連鎖企業的經營管理實際來加以體現。競爭優勢是連鎖經營存在的基礎,也是連鎖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連鎖企業將提高競爭優勢作為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在此過程中,一些連鎖企業忽視對自身現狀和實際的盤點,不注重連鎖經營與其他經營形式的差異性與共同性分析,未從本質層面把握連鎖經營的特色優勢,也有的連鎖企業缺乏對連鎖經營性質、作用和功能的準確認識,未經系統研究就直接從國外連鎖經營成功模式中演繹出自身的經營模式,企圖在較短時間內塑造特色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將塑造特色優勢視為一項系統工程,納入到連鎖企業發展戰略的內容體系之中,進而保證連鎖企業競爭優勢的合理構建與長期保持。
3.有助于促進連鎖企業的實力增強。連鎖企業的實力主要體現在資金、技術設備、人才資源、信息管理、市場規模、組織結構、管理水平等諸多方面。任何一個方面的不足都有可能影響到連鎖企業實力的整體水平。目前,多數連鎖企業以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為切入點,不斷加強實力建設,推動連鎖企業持續發展。絕大多數連鎖企業希望通過增加銷售收入來擴大市場規模,通過減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進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實現持續穩定發展。但是一些連鎖企業長期禁錮于傳統的經營理念和模式之中,裹足不前,既不求發展,也不愿投入,還不敢創新,對自身實力能否得到快速提升并帶動連鎖持續發展持懷疑態度和觀望心理。加之,連鎖企業的實力建設需要經歷一個較為復雜和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產生顯著效果。此外,實力建設成本投入大也使得多數連鎖企業難以接受,尤其對于新成立的連鎖企業而言,實現正常管理和運轉已經是捉襟見肘,更遑論實力建設的資金投入。連鎖企業需要加強實力建設,但實力建設需要有一個系統、全面的發展戰略來加以統籌規劃。因此,只有實施戰略管理,才能有效保證連鎖企業實力建設的穩步進行。
4.有助于推動連鎖企業的外延發展。與實力建設相對應,外延發展也是連鎖企業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趨開放、區域之間互動聯合的不斷緊密,連鎖企業會越來越趨向于外延發展,對外部環境的利用能力將成為衡量連鎖企業發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傳統發展理念過多強調企業內部環境要素的結構整合與功能優化,忽視企業主體結構的外延發展,既不能夠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的積極性,也不能夠提高企業的整體實力。事實上,外部環境是連鎖企業實現正常生存、發展的動力之源,各類外部環境因子都不同程度地對連鎖企業生存發展起保障、支撐和推動作用。忽視外部環境因子的作用功效,都有可能影響到連鎖企業的正常生存和健康發展。外延發展和內涵建設同等重要,只重視內涵建設,而忽視外延發展,連鎖企業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就不可能實現。要實現連鎖企業的持續發展,就必須在實力建設的基礎上推動外延發展。外延發展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外部環境因子和力量,增強連鎖企業與外部環境的互動性為指向,其核心是實現連鎖企業管理體制創新,優化連鎖企業環境結構,使之與社會環境的客觀要求相適應。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