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對于婚姻家庭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婚姻家庭的歷史發(fā)展上,恩格斯認為婚姻家庭是歷史發(fā)展的,具有連續(xù)性;在婚姻家庭的道德層面上,恩格斯認為人們在研究婚姻家庭時,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不同時期、社會、地區(qū)的婚姻愛情觀念和制度,認為婚姻家庭應該是合乎道德的,同時對資產階級婚姻家庭進行了批判;在婚姻家庭的未來發(fā)展上,他對共產主義社會婚姻家庭也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形成了自己的婚姻家庭觀。
關鍵詞:歷史發(fā)展;道德;婚姻家庭;恩格斯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275-04
收稿日期:2011-10-29
作者簡介:李岑(1987-),女,湖南衡陽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指導老師:熊麗英)。
關于婚姻家庭的問題,國內外很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其中,恩格斯的觀點最具有代表性。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系統(tǒng)地闡述了家庭的起源、演變和歷史發(fā)展趨勢,科學地分析了人類各個歷史時期家庭關系發(fā)展的特點。恩格斯認為,家庭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歷史發(fā)展的,具有連續(xù)性;各個時期的婚姻道德觀念都應該辯證的看待,不能全盤否定或肯定;他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婚姻家庭形式提出自己的設想,認為在共產主義社會,婚姻家庭以愛情為基礎并且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度。
一、恩格斯的婚姻家庭歷史發(fā)展觀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通過對大量的歷史材料進行分析,認為婚姻家庭不是從來就有的,性愛因素也非自古存在。在人類剛脫離動物界的最初階段,人們差不多完全受著陌生的、對立的、不可理解的外部大自然的支配,在這種生產非常落后的情況下,人們?yōu)榱藬U大人口進行再生產,把原始人的自然性欲擺在了第一位。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群婚制和偶婚制這兩種婚姻形式。在這兩個階段,異性間的結合還沒有性愛因素,只是增加了限制男女雙方間結合的習俗和觀念。不過在這段時期,夫妻雙方對感情的要求不斷增多,為男女間性愛因素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愛因素的萌芽是人類婚姻關系由對偶發(fā)展到一夫一妻制階段才出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霸谥惺兰o之前是談不到個人的性愛的?!盵1] 然而“中世紀是從具有性愛的萌芽的古代世界停止前進的地方接著向前走的,它以通奸的方式接著前進”[1],“從這種力圖破壞婚姻的愛情,到那種應該成為婚姻基礎的愛情,還有漫長的路程,這段路程是騎士們永遠走不到盡頭的?!盵1] 恩格斯認為,“現(xiàn)代的性愛,同單純的性欲,同古代的愛,是根本不同的。”[1] 他認為,現(xiàn)代的性愛首先是以雙方處于平等地位的互愛為前提,這種性愛的程度強烈而持久。
恩格斯指出婚姻關系的發(fā)展是由社會的經濟狀況決定的。恩格斯認為,人口生產乃是統(tǒng)一的社會生產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沒有這種生產,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就沒有人類社會的歷史。而人的生產的社會形式——家庭的發(fā)展階段則決定于物質資料生產的性質和發(fā)展水平?!霸谏a、交換和消費發(fā)展一定階段上,就會有一定社會制度,一定的家庭?!薄凹彝ブ贫韧耆芩兄频闹??!盵1] 有什么樣的社會物質生產方式及其經濟狀況就有什么基礎上的婚姻關系,而社會的物質生產方式的發(fā)展變化又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決定的。因而,婚姻的基礎問題也是一個社會歷史范疇,婚姻基礎的發(fā)展變化是受所有制的發(fā)展變化支配的,具有連續(xù)性。
既然婚姻家庭是個連續(xù)性的過程,那么我們就可以把婚姻家庭分成幾個階段來具體研究。關于婚姻家庭的具體研究,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通過對原始狀態(tài)的兩性關系的論述,以摩爾根的研究成果為依據(jù),把人類的發(fā)展分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三個歷史階段,進而又具體研究了與這三個歷史階段大體相適應的三種婚姻形式,即群婚制(包括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對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
1.血緣家庭。血緣家庭,這是群婚制的低級階段,它的特點是依據(jù)輩分來劃分婚姻范圍,它允許同輩之間進行通婚。它將祖父母劃分為一個通婚圈,父母親劃分為第二個通婚圈,子女劃分為第三個通婚圈,并且以此類推。恩格斯說:“這種家庭的典型形式,應該是一對配偶的子孫中每一代都互為兄弟姊妹,正因為如此,也互為夫妻?!盵1] 血緣家庭作出的一個貢獻,就是排除了祖父母與子孫、父母親與兒女之間的兩性關系,對最初原始雜亂的性關系進行了第一個限制,限制了不同輩分的人之間的通婚。而同輩的兄弟姐妹,則可以毫無顧忌地互為夫妻,并且人們在思想觀念上認同這種關系。
2.普那路亞家庭。普那路亞家庭,也稱“伙婚制”,是群婚的高級階段。它所做出的進步,“就在于對于姊妹和兄弟也排除了這種關系”[1],即性關系。由最開始的禁止同胞兄弟姐妹通婚擴大到了禁止旁系兄弟姐妹通婚。在這類家庭中,丈夫之間、妻子之間,稱呼彼此為“親密伴侶”,即“普那路亞”。如果將血緣家庭的婚姻關系看成是建立在有血緣關系的家庭內部,屬于內婚制的話,那么普納路亞家庭因為其禁止兄弟姐妹通婚,使得一個氏族的男子只能與另一個氏族中與他們沒有血緣關系的女子通婚,所以屬于外婚制。這個制度限制血親婚配,強迫人們只能和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進行通婚。它的好處在于,不僅使后輩的體格與智力更加強健,讓部落能夠得到更迅速完全的發(fā)展,還更加貼近現(xiàn)代的婚姻家庭觀念制度。
3.對偶家庭。對偶婚是在婚姻歷史上的第二種家庭形式,是從群婚制轉為個體婚制的過渡時期所存在的婚姻形式。隨著不許通婚的“兄弟”和“姐妹”的禁忌越來越復雜,婦女的羞辱感與難堪感不斷增加,群婚也就變得越來越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對偶家庭。起初一個男子在許多妻子中有一個主妻,而他對于這個女子來說也是她許多丈夫中的一個主夫。后來發(fā)展為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過著不穩(wěn)定的配偶生活,它雖然是一男一女結合,但家庭還沒有成為獨立的經濟單位,夫妻關系是松散的,經常變異的[1]。這時候的婚姻關系自然也很不穩(wěn)定,任何一方都有解除婚姻的權利,且雙方都有重婚自由;在子女問題上,則和過去一樣,子女屬于母親?!霸細v史上家庭的發(fā)展,就在于不斷縮小最初包括整個部落并在內部盛行兩性共同婚姻的那個范圍”[1],直到排除了所有血緣關系,結果只剩下一堆結合得還不牢靠的配偶。
4.一夫一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又叫個體婚制,是家庭的第三種形式。在對偶婚的后期,“群已經縮小到它的自然單位,僅由兩個原子組成的分子,即一男一女。自然選擇已經通過日益縮小婚姻關系的范圍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盵1] 家庭形式的進一步發(fā)展,需要新的動力了。隨著私有制的產生,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婚姻家庭成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家庭形式,“它的最后勝利乃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盵1] 隨著母系社會轉變?yōu)楦赶瞪鐣⑺接胸敭a和私有制的出現(xiàn),人類進入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一夫一妻階段,這也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它比對偶婚的婚姻關系要牢固很多,雙方已經不能自由解除婚姻關系,只有丈夫擁有解除婚姻關系的權利。但這種一夫一妻制并非是嚴格的,它被恩格斯稱為以通奸和賣淫為補充的一夫一妻制。
二、恩格斯的婚姻家庭道德觀
婚姻家庭問題,自然離不開道德問題。在《家庭、國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一文中,恩格斯雖然沒有系統(tǒng)闡述其在性愛、婚姻問題上的道德觀,但讀者可以從他的字里行間看到他的觀點和態(tài)度。
1.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不同時期、社會、地區(qū)的婚姻愛情觀念和制度。恩格斯認為,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時代的不同,地區(qū)的差異,每個時代、每個社會、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階級間的道德觀念也有所差異,不能機械的用同一種道德觀念去評價不同時代、社會、地區(qū)的道德觀念或社會制度。
關于野蠻時代,他寫道:“群婚絕不像我們庸人的慣于妓院的幻想所描繪的那樣;實行群婚的人們,并不是公開過著庸人暗中所過的那種淫蕩生活。”“所謂雜亂,是說后來由習俗所規(guī)定的那些限制在那時還不存在。但是由此絕不能說,在日常實踐中也必然是一片混亂的。”[1] 由此可見,恩格斯對群婚制并不是簡單批判的,而是聯(lián)系當時的具體條件來分析。他還引注了馬克思的話:“在原始時代,姊妹曾經是妻子,而這是合乎道德的?!盵1] 他將原始人在婚配上“雜亂”一分為二的看待,認為“野蠻”只是相對的。例如普那路亞家庭對氏族內部通婚的絕對禁止,就對后代的身心發(fā)展都有利,而且違反這一制度要嚴懲,以致即使是搶劫婦女者,也很謹慎地遵守這一法則。
恩格斯同樣以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待文明時代的性愛和婚姻。他認為文明時代的性愛和婚姻也并非全然是文明的,也有其消極的一面。他一方面對文明時代的人們在婚姻形式上的進步進行充分肯定,認為個體婚制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步,另一方面又指出一夫一妻制的這種進步,開辟了一個與奴隸制與財產私有并存的新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任何進步同時也是相對的退步?!耙恍┤说男腋:桶l(fā)展是通過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壓抑而實現(xiàn)的。”[1] 這種進步,“實質上是使婦女地位惡化,而便利了男子的不忠實。”[1] 因為其剝奪了婦女群婚自由卻包容了男性的群婚自由,甚至還褒獎男性群婚自由,認為丈夫對妻子不忠,“至多也不過被當做可以欣然接受的道德上的小污點”[1]?!霸谔熘鹘虈抑校改笧槟贻p的資產階級兒子選擇適當?shù)钠拮?,其結果是使專偶制所固有的矛盾得到最充分發(fā)展,丈夫方面是大肆實行淫游,妻子方面是大肆通奸”[1],在一夫一妻制度下,對于騎士、男爵、王公而言,“結婚是一種政治的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lián)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個人的意愿?!盵1]這些都讓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變得不那么神圣。
2.恩格斯對資產階級婚姻家庭的批判。恩格斯對真正的愛情非常推崇。他認為,對于兩性關系的評價,不僅要以結婚為前提,還要以雙方互相愛慕為條件。他認為當時資產階級中婚姻關系主要是金錢關系,其婚姻基礎主要是經濟條件。在資產階級看來,婚姻完全是一種個人(相對于男性而言)享樂的手段,它同商品一樣可供買賣,金錢是婚姻的酵母,婦女只是被視為共同淫樂的犧牲品和婢女來對待。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明確指出:“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企錢關系?!盵2]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通過仔細分析,認為當時資產階級中天主教和新教的婚姻締結,“都是由當事人的階級地位來決定的,因此總是權衡利害的婚姻。這種權衡利害的婚姻,在兩種場合都往往變?yōu)樽畲直傻馁u淫——有時是雙方的,而以妻子為最通?!盵1]。“妻子和普通的娼妓的不同之處,只在于她不是像雇傭女工做計件工作那樣出租自己的身體,而是把身體一次永遠出賣為奴隸。”[1]現(xiàn)代的資產階級的婚姻,“是建筑在資本上面,建筑在私人發(fā)財上面的。”“資產階級的婚姻實際上是公妻制”,它“以通奸和賣淫為補充”[1]。
恩格斯還認為,在資產階級當中,由于階級社會的階級壓迫剝削,私有制度及男權社會的統(tǒng)治,經濟條件是婚姻的基礎,這樣當時的婚姻的基礎和現(xiàn)代性愛處于完全對抗的狀態(tài)。“在歷史上出現(xiàn)的最初的階級對立,是同個體婚制下的夫妻間的對抗的發(fā)展同時發(fā)生的,而最初的階級壓迫是同男性對女性的奴役同時發(fā)生的。”[1] “隨著家長制家庭、尤其是隨著專偶制個體家庭的產生,情況就改變了,料理家務失去了它的公共性質。它與社會不再相干了,它變成一種私人的服務,妻子成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會生產之外?!盵1] 而且由于妻子被排除在社會勞動之外,只能由丈夫在社會上工作勞動賺錢養(yǎng)家,“這就使丈夫占據(jù)一種無須有任何特別的法律特權的統(tǒng)治地位。在家庭中,丈夫是資產者,妻子則相當于無產階級。”[1]增加了對丈夫的經濟依賴性,女性的毫無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甚至在家庭中也處于完全無權的地位的狀況,這也使恩格斯憤憤不平。他認為,婚姻的自愿性和平等性的實現(xiàn),都要以婦女回到社會勞動當中,改變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為條件。
三、恩格斯的婚姻家庭未來觀
恩格斯對婚姻家庭進行詳細闡述后,提出了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消滅后,取而代之的兩性關系將會是如何的問題,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婚姻家庭也提出了自己的設想,表達了自己所希望看到的共產主義社會婚姻家庭,或者可以說是自己理想化的婚姻家庭。
1.共產主義社會婚姻家庭以愛情為基礎。恩格斯設想在共產主義社會,性愛、婚姻、家庭三者應該是統(tǒng)一的,性愛將真正成為婚姻的基礎,與婚姻在共產主義社會實現(xiàn)統(tǒng)一。在他看來,“結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系,從而把今天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濟考慮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實現(xiàn)。到那時候,除了相互的愛慕以外,就再也不會有別的動機了?!盵1] 他認為,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徹底滅亡,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水平都有極大的提高,由此而產生的男女之間性愛將得到充分發(fā)展,成為婚姻和家庭的基礎。在以前的社會里,丈夫由于掌握家庭的財權,所以能夠壓迫妻子。隨著私有制的毀滅和物質財富快速增長,女子在家庭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男子再也不可能用金錢和其他社會手段買得婦女的獻身,婦女也以性愛為婚姻的唯一考量依據(jù)。只有到那時,才會出現(xiàn)徹底的真正以性愛為基礎的一夫一妻制。這種婚姻家庭的產生,是由社會經濟條件和文化生活以及道德情操所決定的。共產主義條件下的性愛特點:以男女雙方的互愛為基礎;“雙方的性愛常常達到這樣強烈而持久的程度,如果因為不能結合而彼此分離,對雙方來說即使不是一個最大的不幸,也是一個大不幸;為了能夠彼此結合,雙方甘冒很大的危險,甚至拿生命孤注一擲[1],對兩性關系的評價產生了以基于愛情的婚姻為前提新的道德標準。
2.男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恩格斯認為,男子在經濟上的統(tǒng)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在婚姻上的統(tǒng)治地位,隨著他們在經濟上統(tǒng)治地位的消失,其在婚姻上的統(tǒng)治地位也會隨之消失。恩格斯指出:在歷史的進程中,家庭關系隨著所有制關系的發(fā)展時期而經歷變動,因此,私有制的廢除也將對家庭關系產生極大的影響。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消滅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消滅了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實現(xiàn)了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隨著生產資料轉歸公有,私人的家務變?yōu)樯鐣氖聵I(yè),個體家庭就是社會的經濟單位了?!盵1] 婦女改變了在家中的劣勢地位,得到解放,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奴役婦女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已被摧毀,男女平等得到了法律和社會各方面的保護,并進而獲得真正的與男子在社會和在家庭中的平等權利。
3.離婚自由。如果說男女雙方以性愛為基礎,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來締結婚姻是結婚自由的話,那么在離婚方面,恩格斯也打破大家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婚姻再也不是不可離異的了,離婚也將真正自由。
“婚姻的不可解除性,部分地是專偶制所賴以產生的經濟狀況的后果,部分地是這種經濟狀況和專偶制之間的聯(lián)系還沒有被正確地理解并且被宗教加以夸大的那個時代留下的傳統(tǒng)?!盵1] 未來的家庭形式將體現(xiàn)人的解放的原則,符合人的本性的變更就是進步的,壓抑人的本性的制度、習俗、倫理道德則是反動的。恩格斯認為,“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繼續(xù)保持愛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1] 并且隨著一夫一妻制所賴以產生的經濟狀況的改變以及未來社會公共福利事業(yè)的存在,使得離婚后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都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因此,“如果感情確實已經消失或者已經被新的熱烈的愛情所排擠,那就會使離婚無論對于雙方或對于社會都成為幸事?!盵1] 但是恩格斯認為,除非萬不得已,否者不能離婚。他曾說:“如果……當真要決定離婚,那我認為只有在萬不得已時,只有在考慮成熟以后,只有在完全弄清楚必須這么做以后,才有權利決定采取這一極端的步驟,而且只能用最委婉的方式。”[3] 由此可見,恩格斯對待離婚問題是十分慎重的。
4.一夫一妻制度的真正實現(xiàn)。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指出,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關系的發(fā)展必然使“真正的專偶制”婚姻形式即一夫一妻制得以普遍實現(xiàn)。針對攻擊共產主義社會是“公妻制”的言論,他們指出:“公妻制完全是資產階級社會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的賣淫就是公妻制的充分表現(xiàn)。賣淫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它將隨著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共產主義組織并不實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滅公妻制”[4]。
馬克思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預見,現(xiàn)代的專偶制家庭,“必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恩格斯則指出,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古典的專偶制”是一種以男子的統(tǒng)治和財產繼承為特征的婚姻形式,它必然伴隨著公開的或變相的多偶制。而在剝削制度消亡后的共產主義社會,古典的專偶制隨著其財產基礎的消除而消亡,建立在公有制和男女平等基礎上的“真正的專偶制”,由于“一個在一夫一妻制發(fā)展的時候最多只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新的因素——個人性愛,開始發(fā)生作用”[1] ,“不僅不會消失,而且相反,只有那時才能完全實現(xiàn)?!盵1]“隨著生產資料轉歸社會所有,雇傭勞動、無產階級、從而一定數(shù)量的——用統(tǒng)計方法可以計算出來的——婦女為金錢而獻身的必要性,也要消失了?!盵1] “只要那種迫使婦女容忍男子的這些通常的不忠實行為的經濟考慮……一旦消失,那么由此而達到的婦女的平等地位,根據(jù)以往的全部經驗來判斷,與其說會促進婦女的多夫制,倒不如說會在無比大的程度上促進男子的真正的專偶制?!盵1] 他還引用摩爾根“既然專偶制家庭從文明時代開始以來,已經改進了,而且現(xiàn)代特別顯著,那么我們至少可以推測,它能夠進一步完善,直至達到兩性的平等為止?!盵1] 這段話,認為專偶制能夠長久存在,并且在兩性平等之前進行更進一步的改進。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96.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
[3] 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07-108.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Engels’s View of Marriage and Family
LI Cen,XIONG Li-ying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hangsha 410128,China)
Abstract:Engels’s book“family,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state of origin”,in marriage and family studies,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marriage and family history,Engels believed that marriage i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is continuous; in marriage and family morality level,Engels thought that the people in the study of marriage and family,want one divides into two. Look at the different period,society,area of the marriage idea and system,that marriage should be moral,at the same time of bourgeois marriage and family are criticized; in marriage and family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society,his marriage and family also proposed his own ideas,form their own view of marriage and family.
Key word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moral; marriage and family;Engels[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