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社會問題”是存在于網絡社會中的網民普遍遇到的一種“病態現象”,它不僅妨礙了網絡社會中大部分或一部分網民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而且對整個網絡社會造成了較大的危害。要構建和諧的網絡社會,就必須高度重視“網絡社會問題”,而正確認識“網絡社會問題”的前提,就必須搞清楚什么是構成網絡社會問題的要素等基本問題。
關鍵詞:“網絡社會問題”;構成要素;特征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258-02
收稿日期:2011-10-14
作者簡介:王平一(1959-),男,江蘇無錫人,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從事網絡社會問題等研究。
“網絡社會問題”是存在于網絡社會中的一種“病態現象”,它涉及到整個網絡社會及所有網民。這種現象不僅妨礙了網絡社會中大部分或一部分網民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而且對整個網絡社會造成了危害。如網絡色情、網絡詐騙等問題已經并且正在對網絡社會造成較大的破壞或危害。因此,要構建和諧的網絡社會,就必須高度重視網絡社會問題,而正確認識網絡社會問題的前提,就必須搞清楚什么是構成網絡社會問題的要素,其主要特征有哪些等基本問題。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網絡社會問題是被網民認定的一種具有病態性質的“公共麻煩”,它的構成要素應該具備這樣幾個方面的條件:
1.網絡社會問題是在網絡社會中產生的問題。網絡社會問題出現和存在的前提是網絡社會。從網絡社會問題存在的范圍來看,它是一種涉及到整個網絡社會并與所有網民有聯系的問題;并超越網民個人直接的網絡社會生活的具體情境,延伸到整個網絡社會生活空間之中,從而構成了廣泛的網絡社會關系。網絡社會問題區別于傳統社會問題的主要標志是它產生于網絡社會中。所有的網絡社會問題都與網絡本身有著某種關聯性,其或者是以網絡本身為對象如網絡病毒就是對網絡本身進行攻擊的一種惡意行為;或者通過以網絡為手段來實施在現實社會中發生的“越軌”行為,如網絡色情、網絡欺詐等;或者是在整個網絡化環境中凸顯出來的社會現象,如信任危機問題、信息安全問題等。總之,離開網絡這個特定的環境,就談不上是網絡社會問題。
2.網絡社會問題不是人們頭腦中的假想或臆測,是存在于網絡社會中的客觀事實網絡社會問題是一種客觀事實,其外在的表現形式即一種現象、一個事件、一種行為都十分具體。它是網絡社會生活中確實存在著的某種具有失范性質的非正常狀態,而不是人們在自己的頭腦中隨意作出的假想或臆測。“網絡色情”是一種網絡社會問題,這是因為在網絡社會中確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色情活動。社區有“同城約會”、“兩性空間”;聊天室有“第一次親密接觸”、“一夜情深”等等。以性為招牌的欄目更是充斥各大網站。關于性技巧、性挑逗、性心理、性愛寶典、一夜情、一夜性等詞匯遍地都是。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一些視頻聊天室利用攝像頭,讓一些“小姐”在“客戶”面前,現場直播各種等級的有償色情服務。一些網站,甚至是備受關注的門戶網站為了獲取暴利,不僅提供淫穢色情圖片、錄像、電影和文字,還赤裸裸地進行網上“性交流”、“視頻性交”。有的網站還公然在網上招嫖,教唆、引誘網民進行淫穢色情活動。從網絡色情對網絡社會生活秩序所構成的干擾以及對其他網民所造成的物質、精神和心理上的損失等方面的客觀事實來看,“網絡色情”就是一種嚴重的網絡社會問題。
3.網絡社會問題是網絡社會中影響相當多網民的“公共麻煩”,它違背了網絡社會中已有的網絡行動規范和網絡價值原則。網絡社會問題是在網絡環境下產生的一種“公共麻煩”,而不是簡單的“個人煩惱”。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認為,“個人麻煩”產生于個人性格,發生在有限的生活領域內,屬于個人的私事,它是個人感到自己的利益或生存條件以及所持有的價值觀念遭受威脅時所產生的,需通過個人的行動加以克服。“公共問題”卻是涉及整個社會的問題,是屬于大眾的事,它超越了個人狹小的生活環境,與全體社會成員或大部分社會成員生活密切相關。它對社會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網絡社會中,網民們只有按照一定的行為規范和價值原則生活,網絡社會才能夠正常運行。而網絡社會問題恰恰違背了網絡社會中已有的網絡行動規范和網絡價值原則。這一社會現象已經對網絡社會正常的運行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或后果,違背了網民們所公認的網絡社會規范和網絡倫理原則,并且觸犯和危害了網絡社會中相當一部分網民的實際利益,網絡社會中的大多數人或相當多的人都認為這種網絡社會現象是“公共麻煩”,且持否定態度,認為該種網絡社會現象不但“有問題”,而且是“病態”的,必須加以關注和予以解決。網絡垃圾郵件之所以是網絡社會問題是因為它在網絡上日益泛濫,它所侵害的決不是個人或少數人,而是相當一部分網民,已成為讓眾多網民頭痛和煩惱的事情。它嚴重侵害了電子郵件用戶的通信利益,影響了電子郵件服務的正常運營秩序,同時,危害了互聯網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成為互聯網上的一大公害。
4.網絡社會問題具有普遍性,所以必然引起公眾的關注。根據美國社會學家斯卡皮蒂的觀點,公共問題要成為社會問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大部分人必須認為是社會問題,如果大多數人認為某種社會現象的存在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那就不是社會問題;第二,大部分社會成員有改善某種社會問題的愿望,并相信其可以通過社會的共同行動來加以解決。可見,網絡社會問題需要公眾在主觀上加以認定,是主觀與客觀的有機統一。網民主觀上的普遍認定是判斷網絡社會問題的必要條件之一。網絡社會問題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但如果人們并沒有在主觀上達成共識,甚至不把它當做一種“問題”對待,那么也不能稱之為網絡社會問題。網絡犯罪是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它與發生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犯罪現象相比較,可以說除了殺人、強奸、直接傷害等必須通過人們直接的身體接觸才能發生的犯罪現象以外,其他幾乎所有的社會犯罪現象在網絡上都已經有所體現。網民十分痛恨網絡盜竊、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行為,因為其具有普遍性,所以引起了網民的極大關注。
5.網絡社會問題的形成原因及產生的后果具有社會性,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加以控制。導致網絡社會問題出現的原因盡管在現象上具有個人或個體的特征,但從本質上來看,則是由于在網絡社會建構與變遷過程中所出現的網絡互動的關系失調、網絡社會的規范脫節、網絡社會的整合錯位以及網絡社會的功能障礙等社會性的原因所致。而從這些問題所造成的社會后果來看,它的社會性非常明顯,涉及到了整個網絡社會生活的范圍,相對它們的解決或消除也不是某個人或少數人能夠辦到的,而是必須通過整個網絡社會的集體行動和努力才能改善或控制。從控制渠道來看,網絡社會問題的解決或改善必須借助于政府和網民的力量,如果只是通過少數人或某個專業部門的努力就可以改變某種網絡環境中的社會病態現象,那么這種病態現象還不能稱之為網絡社會問題。例如,要解決網絡犯罪問題,僅僅依靠公安機關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它與整個網民的法律意識、網絡從業人員的生活與生產方式都息息相關,涉及到教育、文化、生產、管理等許多部門,必須予以綜合治理才能確有成效。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構成網絡社會問題的要素其實包括了客觀事實與人們的主觀認定這樣兩個方面的整合。一種網絡病態社會現象只有當它同時被人們廣泛而確定地感受到并產生出主觀方面的肯定性的看法的時候,才構成了所謂的“網絡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