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制度經濟學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約翰·洛克斯·康芒斯(John R.Commons)在其代表作《制度經濟學》中闡述了“交易”的產權性質等諸多制度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康芒斯的產權思想為現代產權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來的現代產權經濟學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回顧其產權思想將更有利于理解現代產權理論的內涵和意義。
關鍵詞:康芒斯;產權思想;評析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112-02
收稿日期:2011-09-18
作者簡介:張鵬(1979-),男,河南鞏義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外國經濟思想史研究;王丹(1979-),女,河南開封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外國經濟思想史研究。
美國經濟學家約翰·洛克斯·康芒斯(John R.Commons)是近代制度經濟學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制度經濟學》(1934)中的許多產權思想精華對后來的現代產權經濟學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一、康芒斯的產權思想
1.交易的產權實質。康芒斯提出了“交易”這一獨特的概念,認為交易才是經濟活動的最基本形態,才能作為經濟學的基本范疇。“交易是所有權的轉移”[1],它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對物質的東西的所有權的讓與和取得。康芒斯之所以如此重視所有權的轉移問題,是由于他認為,所有權是經濟活動的基礎,不先取得合法的控制權,生產和消費就不能進行。財產的真正的本來的意義不是指物質的東西,而是指使用和處理某物的絕對權利。不論形式如何,財產總是與占有、保留、讓與、取得和不受干涉的權利相聯系的。最基本的財產權利是所有權,在法律上,即排斥他人未經所有人或占有人同意就進入或使用財產的權利;在經濟上,它們包括一切所有權的轉移,具有物質上和法律上的雙重意義。
康芒斯認為,交易分為買賣的、管理的和限額的三種交易類型,三種交易都離不開所有權。買賣交易是所有權的轉移;管理交易是“創造財富”,實際上是財產權利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關系問題;而限額交易是“分派財富創造的負擔和利益”,也就是財產權利的處置權和權責利對應關系的強調。
在論述管理的交易時,康芒斯還深入分析了現代企業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及其引起的有關委托代理的關系。康芒斯發現,在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問題上,存在著分離與委托—代理關系,如監工作為代理人只是受雇主的委托管理與經營,在一定場合他的行為使雇主有責任承擔一種債務,并且存在企業主與監工(管理者)的一種委托與代理的關系。“這代理的原則……基本同樣是含有一種轉移財產所有權的意思。”[1] 之所以產生代理行為,是因為財產所有權的存在,產權的存在必然伴隨著代理問題。
2.貨幣交易中的產權問題。康芒斯認為,“交換”的實質是交換雙方一種財產權利讓與和另一種財產權利的取得,進入到現代社會,“交換”中通常以貨幣為媒介和支付手段,而貨幣則實際是一種財產權利,貨幣充當媒介或支付手段時,本質上也是所有權發生了轉移,由持幣一方讓渡給擁有產品的所有權的一方,貨幣的所有權發生改變,因此交換也是貨幣的所有權轉移。
康芒斯認為,所有權是可以通過度量的,而所有權的度量正是通過貨幣的計量功能來完成的。“這是貨幣為什么是一種和商品不同的東西的一個原因,它是計量的標準。”“貨幣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從錯綜復雜中造成同一的計量標準。” [2]之所以如此,康芒斯解釋說,由于所有權的存在,需要一種度量因稀少性而出現所有權的交易有關量方面的制度安排。買賣交易涉及到貨幣與商品兩個方面,其實質也是所有權的轉移,而計量特性的貨幣可以量度收入—支出的比率。“在買賣的交易里,計量的單位是元。它量度支出對收入的比率。支出是所有權的讓與。收入是所有權的取得。那么,元是買賣的交易里相對稀少性的計量單位,工時是管理的交易里相對效率的計量單位。”[1]
3.財產的權利性質及其保護。康芒斯認為,在經濟學上意義極為重要的,不是物質本身,而是法律上的占有權和財產權利的轉讓性,除此而外,任何其他一種持有或轉移是侵占、掠奪和偷竊。從而把財產引到了財產權利的分析路徑上,并將財產權利的系列權利束擴展了許多,包括占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自由讓渡的權利(可轉讓性)以及受到法律保護而應該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 [2]。
康芒斯的財產權概念中也包含著對財產權的法律保護的思想。康芒斯指出,財產權的意義在州級的或者聯邦中央的法律上,體現為如下規定:(1)私有財產,不給予公道的報酬,不得收歸公用;(2)各州不得制定任何損害契約義務的法律;(3)不經合法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這些規定,實際上支持了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則以及財產權利中關于占有、處置和受到國家保護的意見與主張[2]。
康芒斯在分析了有形的物質的財產權的基礎上,還把財產權的含義擴展到了無形的財產。“無形的財產是完全不同的各種預期……它們的現在價值決定于在集體行動的控制下預期可以從未來交易中獲得的數量和價格。” [2] 他進一步指出,“無形”并不是“無形體”的含義,而是指它們的稀少性和未來性,這兩樣東西的預期是財產,因此,不管是有形體的財產、無形體的財產、或者是無形的財產,財產的意義是四重的:有用性、稀少性、未來性以及集體的法律上的權利、義務、自由和暴露等關系。他意味著占有、保留、讓與、取得和不受干涉的權利。從這個角度分析買賣交易,就是所有權的關系的全部或一部分轉移。這樣,就把財產權利的內涵豐富為占有、保留、讓與、取得、處置、不受干涉等一組權利,并適用于有形或無形的財產形式。
4.信用與財產權利。“未來性”是理解康芒斯的信用理論的核心。未來性客觀地存在于一種現在的“經濟量”里,這經濟量就是“信用”,它的意義和債務相等 [2]。未來性直接關系到物資與所有權、財產與財產權利之區別。物資只是從過去到現在的時間點的物質積累,只有從現在的時間點開始賦予其未來性之后,它們對于人類才作為所有權而存在。因為物資作為純粹物質的存在總是在過去,它們本身沒有未來性,而所有權總是對物資的未來的使用或出賣的現在的權利。可見,權利與義務、債權與債務都是預期,它們不僅存在于精神上,而更存在于目前的行動與計劃的調節中。在“未來性”概念的基礎上,康芒斯指出,“信用”是一組或一束權利,是對(財產)的未來使用的一切權利,是占有權、使用權、轉讓權等財產權利的交換。這種權利“全世界不得侵犯”[2] 。
二、康芒斯產權思想的評析
康芒斯的產權思想對后來產權理論的發展完善具有思想啟蒙的作用,其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首次提出“交易”是經濟學的基本單位。康芒斯認為,傳統經濟學是一種以“商品”為基本單位、關注人與自然關系、以人是自由、理性和利己為假設的物資經濟學,而制度經濟學則是一種以“交易”為基本單位、關注人與人之間關系、以人是社會人、集體行動中的成員、擁有“制度化的頭腦”為假設的所有權經濟學。把“交易”而不是“商品”作為經濟學的基本范疇是他對制度經濟學的一大貢獻,為后來新制度經濟學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啟蒙。在以康芒斯為代表的舊制度學派的理論基礎上,科斯重新提出和解釋了后來作為新制度經濟學、法經濟學等學科核心范疇的“交易成本”概念。換言之,科斯是在“交易”概念已被創立、界定和使用的基礎上,提出了“交易費用”概念。科斯選擇“交易”作為分析的基本單位,考察交易活動的費用,并突出地強調了交易關系作為法律上所有權的轉讓的制度上的意義,顯然是對康芒斯的繼承。除了科斯以外,把“組織”納入到法和經濟學研究的威廉姆森也對“交易”進行了研究,而且威廉姆森的“交易”概念的含義比科斯的“交易”概念更接近于康芒斯的理論傳統。而且,威廉姆森還承襲和發展了康芒斯所認為的建立經濟組織的目的往往是為了協調交易雙方的矛盾,以避免實際的或可能發生的各種沖突的思想。在他的著作中,他反復證明一個道理,即“經濟組織的核心問題在于節省交易成本”。
2.突出了產權對于資源配置以及經濟績效的作用。康芒斯不是把價格與資源配置看做純粹理論化的市場中供給與需求的函數,而是把供給需求與交易形式、財富結構、進而與法律權利聯系起來。人們只有先取得法律上的所有權,才能通過物質上的所有權增加財富的生產或消費,才能擁有或轉移自己的所有權,才能維持產權的完整性,以確保足夠的經濟刺激。所以,真正決定資源配置與經濟績效的是產權制度結構。
3.為現代產權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康芒斯把法律上的財產權概念引入到經濟分析中,并加以擴展,為現代產權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新古典經濟學統治西方經濟學界的時代,康芒斯理論中所包含的深邃的產權思想對于現代產權經濟理論的興起與發展無疑地具有啟示與開拓意義。在他之后的幾十年中,通過科斯、諾思、威廉姆森等諸多學者的努力,產權經濟學獲得了極大的進展,產權理論成為分析社會經濟問題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4.開創了法學、經濟學的跨學科研究。作為現代西方法經濟學的偉大先驅,康芒斯非常重視法律制度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他批評傳統經濟學把法律制度排除在研究之外的做法。康芒斯通過“交易”這一基本單位把法律、經濟學和倫理學聯結在一起。康芒斯將法律制度看成是協調沖突的規則體系的觀點也對現代法經濟學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康芒斯.制度經濟學: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74-83.
[2] 康芒斯.制度經濟學:下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11-162.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