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金華市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演出市場也呈現一定的活躍勢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荒蕪到綠洲后的金華演藝市場,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弊端,從演出市場的系統和演出市場的激烈競爭兩大方面著手分析,希望能在此過程中,為金華市的演藝文化產業發展做出綿薄之力。
關鍵詞:演藝文化;弊端;競爭
中圖分類號:F2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194-02
收稿日期:2011-10-28
作者簡介:虞海斌(1981-),女,浙江義烏人,講師,從事藝術教育研究。
如今,金華市的演出市場顯現出一定的活躍態勢。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華的演藝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荒蕪到綠洲的過程。近年來,隨著金華市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也有了很大程度的進步。但仔細觀看,又難免發現其中不少的弊端,嚴重阻礙了產業的前行發展。下面,作者從多個角度剖析其產業結構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尋找其發展的瓶頸,提供相關行業的朋友們參考。
一、缺乏系統有序的演出市場
現如今,金華市的演出市場還遠不夠成熟,演出系統缺乏章程和規則。強者如旅游演出、政府推動的演出和地方戲演出,因為有政府給予的資金支持和演出劇場資源進行經營,表面上看似推出鴻篇大作,實際上經濟效益卻完全不盡如人意。弱者如高雅藝術演出、外來藝術演出、境外演出沒有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也沒有市場的規范管理,在整個演藝市場上步履艱難。民營團體的生存空間常常被無情擠壓,這無疑會給演出市場帶來惡性循環的隱患。
1.演出系統缺乏章程和規則。由于東陽橫店影視城作為依托,金華市的旅游演出占據了整個演藝市場的相當一部分空間。從影視城各個景區的不同文化內涵出發,編制了各種不同特色的演出項目,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和風格的演藝品牌;在金華,地方戲主要指的就是地方劇種婺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對婺劇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類似節日、壽辰、祝賀等都會請劇團進行演出。據統計,在金華市平均每天就有50多場次婺劇的演出;最后就是政府推組織的公益演出,近年來,隨著農村文化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政府送戲下鄉的活動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目前,金華市每年送戲下鄉的演出就高達1 500場左右,同時,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的蓬勃發展,各種節會演出也在不斷增多,類似金華的黃大仙旅游節、文化藝術節、又比如說義烏的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和永康的中國五金博覽會等,政府都會組織舉辦大型的開幕式文藝演出。再說說“三弱”。一是外來演出少,據數據統計,去年外請演出團體來金華市區演出的一共只有7場,并以兒童劇為主。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金華市的演出系統缺乏章程和規則,中介機構也不夠完善,目前在金華市具有演出經紀資質的中介機構只有4家,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和體制上的問題,大多處于癱瘓的狀態,因此,我們很難把外面的優秀劇團和劇目引進來;二是高雅演出少。全市每一年引進的高雅演出一般只有一兩場,由于高雅演出成本和場地的要求都很高,目前,全市就義烏有大型體育場和相匹配的劇場;三是境外商業性演出,這點在金華市幾乎就沒有。由于金華市的各劇目演出市場基本上都是針對農村的,不但沒有人才,也沒有品牌,更沒有開拓國際市場的經驗,因此,要走出門談何容易。
2.硬件設施匹配不夠完善。上面已有提到,對于高雅藝術的引進,對演出的場地有一定的要求。全市就只有義烏建有大型體育場和具備一定規模的劇場,其余各縣市的劇場由于都是幾十年前建造的,其功能已遠遠不能滿足目前許多大制作劇目的需要。因此,金華市在硬件設施匹配上還需進一步的投入和加強,這就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就金華市目前的演出設施來看,分期分批的建設改造金華市各地區的演出場所是勢在必行的大事。目前,金華市也正在著手建設金華體育中心、金華文化藝術中心和中國婺劇院,這無疑是一個演藝市場繁榮發展的好兆頭,想必對金華市的演藝文化市場會有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我想,在經濟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是否可以考慮對各地區之前建造的演出場館的改建工程,有效的改善金華市各地區的演出場所的硬件設施,以便減少場館建造后維護上的經濟壓力和演出單位的演出成本。
3.產業經濟效益低下。金華市演藝產業的結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經濟效益的獲取。由于金華市的演出大多是經營單位照冠名單位出資的形式,操作方式單一簡單,幾乎所有的演出票都是冠名單位贈送觀眾觀看,長久以往,使得金華市的百姓演藝消費意識非常淡薄,進一步導致了金華市的演出市場的惡性循環沒,從根本上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質發展的要求。我們的政府應該設法杜絕這種現象,積極培育金華市演出市場的觀眾群,克服主動送票的習慣,也可以落實多層次的票價制度,吸引不同層次的觀眾參與觀看,讓更多的百姓接觸這樣的高雅藝術。要發展好金華市的演藝產業,必須結合經營體制的改革,對金華市演藝行業的經營結構進行調整,對資源配置進行優化,多管齊下,積極培育更多更廣的演藝消費群體。只有擁有龐大的觀眾群,才能打破生存和發展的瓶頸。
二、演藝市場競爭激烈
隨著演藝產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市場的競爭也愈加激烈。相比較演藝產業發達的地區,金華市不管是在對地方文化的經濟保護意識上;或是在金華市演藝產業鏈結構制度上;又或是藝術人才對藝術作品的創作上,都是有待提高和完善的。
1.缺乏對地方文化的經濟保護意識。目前,在演藝文化發展策略上,講究一個全球化進程,各個國家都在盡力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通過國際化的文化市場推廣其價值觀。設問我們是否應該借鑒這樣的戰略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金華市現最具特色的就是金華婺劇演出和橫店影視城的旅游演出。金華婺劇作為地方劇種,很受金華市百姓的推崇,在農村市場相當活躍,但是,農村群眾對婺劇的觀看群體呈現老齡化趨勢,因此培養新一代的年輕觀眾是當務之急。一直以來,金華市的婺劇走的都是農村路線,尚未登上過大雅之堂。雖然,婺劇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列,但是,對外的影響力還有待提高,眼下,我們需要政府加強對婺劇文化的經濟保護意識,開拓更加廣泛的演出市場。再是我們的橫店影視城的旅游演出,作為國家級的文化產業試點,該產業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取得了一定的社會經濟效應,但某種程度上還是缺乏對外的品牌性戰略。我們需要通過規范的管理,建立固定的演藝模式,形成屬于我們自己的固定化形象,做成我們自己的演藝品牌,這是無形的資產。在打造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自己金華的地方特色,建立獨樹一幟的產業,拓寬思路,開拓視野,打造更加廣闊的市場。
2.產業鏈結構不夠完善。目前,金華市有四家演出經紀機構,持證的演出經紀人也有十余位,但卻幾乎沒有一個在真正從事演出經紀行業。我們說,一個演藝產品要面向市場,呈現給觀眾,是需要中介機構、演出經紀人、導演、演員、營銷人員等人才來共同運作的,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中介機構和經紀人。目前,在金華市從事演出經紀行業的一般是廣告公司,但卻只能做到小打小鬧的程度,因為廣告公司沒實力、沒經驗、也沒有演出經濟資質。因此,實際上,金華市的演出產業鏈是斷層的,加快金華市演出產業鏈的建設是發展金華市演藝行業的關鍵所在。其實,我們可以試行各縣市合作聯盟的形式,借鑒分賬制和院線制的營銷模式,還可以聯盟周邊大城市的演出院線,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工作,借助周邊大城市的市場來做活金華市的演出市場,加強金華市中介機構、演出團體、劇場的聯合;加強宏觀調控,做到各縣市之間演出場所和演出團體的長期合作,鼓勵我們的文藝團體和經紀公司直接向演出院線提供演出項目,做好產需直供機制;還應加強對現從事演出經紀的公司和人員的專業化培訓,逐步完善金華市的演藝產業鏈。
3.缺乏具備藝術創新能力的人才。人才是開發和培育市場的關鍵,金華市的演藝人員和演藝經紀人大多土生土長于農村,嚴重缺乏營銷手段、專業知識和相應資質,在金華、永康、義烏三個經濟發達的地區,雖然都有一家專門的演出經紀機構,但都依附于影劇院的事業單位,缺少專業的演藝人才,由于機制不活絡,演出場次也不多,難登大雅之堂。
由于藝術人才和經紀人才的缺乏,也就少了藝術創新和體制創新,然而,演出市場的發展根本在于創新。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近幾年,金華和義烏等地也先后根據本土地方特色,編排了一些大型民俗風情歌舞,如《仙山婺水·金華人》和《烏傷追夢》等,從舞美、音樂、選材都有相當強的創新性和獨特性,但因缺乏運作機制創新和市場營銷手段創新,最終,也只能成為深閨里的花骨朵,沒能走出相應的演出市場。因此,當務之急,我們要改進原有的演出體系,改被動為主動,推進行業資格認證體系,建立一支從經紀人、制作人、演員的高素質演出隊伍,逐步提升金華市演藝人才的全面素養和藝術創新能力。[責任編輯 安世友]
參考文獻:
[1] 芮暢.江蘇省工業設計研究現狀[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8:55-56.
[2] 王維國,謝蘭云.中國區域RD投入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9,(11):108-115.
[3] 楊斌,李向波.基于知識管理的企業技術創新問題的探討[J].價值工程,2005,(6):34-37.
[4] 吳翔.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瓶頸問題探討[J].藝術百家,2008,(8):8-12.(下轉195頁)
(上接191頁)
[5] 馬寧.國內工業設計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設計思想與藝術理論,2010,(2):31-34.
[6] 王效杰.驅動中國設計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四大動力[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7):146-148.
[7] Galbraith.The great crash 1929[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6:207-240.
[8] R Griffith.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across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2,(4).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Industry
ZHANG Da-wei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science and culture,the China’s design industry has gradually went through a process from embryo to grown. China’s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s have been aware of the design industry’s leading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and enthusiastically seek for the effective path of development. So this article selected relevant design industrial data among 2007 to 2009 of 29 cities (region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ing process. And then using the fixed effects models to study the panel data by econometrical methods. As a conclusion,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industry can obviously promote a city’s GDP and especially industrial GDP . Another model tells that a city’s expenditure on R D investment and education are also significant for the design industry promotion.
Key words: design industry;panel data;fixed effects; RD[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