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研究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表明,教師的實踐經歷、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責任心以及學校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專業和課程興趣等因素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而教師性別、教學規模、考試方式等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較小,并根據問卷分析結果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教學效果;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288-03
收稿日期:2011-10-19
作者簡介:謝西林(1973-),女,江蘇宜興人,助理研究員,從事教學管理研究;王依群(1971-),女,山西太原人,助理研究員,從事教學管理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教育正在從精英教育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多元化教育轉變。作為國內較知名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南京工程學院一直在積極適應并倡導這一變革,及時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教學模式,狠抓教學質量和效果,以適應社會需要,培養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效果卻不盡理想,學生的厭學情緒較為嚴重,上課出勤率不高,遲到早退現象時有發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課堂上睡覺、聊天、聽音樂、玩手機、吃零食、看小說的現象較為普遍,致使實際教學效果嚴重下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是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界必須認真研究和直接面對的現實問題。
基于此,本研究以南京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本科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對教學工作中影響教學效果的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抽樣調查,并根據其結果分析和總結出各種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對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以期提升高校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二、樣本選擇及變量選取
(一)樣本選擇
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以南京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部分本科生作為調查對象。完全面向學生、完全從學生的角度來提出問題、制定問卷、評價教學效果是本次研究的一大特點。此次調查共面向不同年級6個班(大一到大三各兩個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以后經審核,剔除其中填寫不完全和單一答案一選到底的不合格者,共回收有效問卷150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75%。本研究問卷主要采用5分制李克特(Likert)量表(1=非常不重要或非常不滿意,2=不重要或不滿意,3=一般,4=重要或滿意,5=非常重要或非常滿意)。
(二)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教學效果。本次調查所研究的問題是哪些因素會對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模型的被解釋變量是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對教學效果進行準確的量化測度非常困難,我們選擇以定性分析結果為準,即以接受調查的眾多學生的總體評價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基準。
2.解釋變量。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程度也各不相同。我們選取了32個影響因素,并把其歸納為教師背景、授課情況、學生層面和學校院系層面四大類因素(具體參見問卷調查表)。請接受調查的學生進行無記名評價打分,回收后加以綜合分析。
三、教學效果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一)教學效果現狀
根據回收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我院教學總體教學效果平均得分為2.65,接近3,表明學生對我院的總體教學效果評價為一般。其中非常滿意的有11位,非常不滿意的有兩位,不滿意的有15位,其余均為滿意或一般。由此可見我院的教學總體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夠理想,還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二)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本調查問卷設計了影響教學效果的教師背景、授課情況、學生層面和學校院系層面四大類因素,其中各大類又分成若干因素,共計32個具體影響因素。根據回收的調查問卷,具體分析如下:
1.教師背景因素。第一大類因素教師背景設計包括了五項具體因素,即教齡、學歷、職稱、性別和實踐經歷。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這五項因素平均得分(見表1):
由表1可知:對于教師背景來說,性別因素影響力最弱,平均得分不到3分,教齡、學歷、職稱三因素平均得分均超過了3分,接近3.5分,而實踐經歷平均得分最高,達到了4分。這表明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的教齡、學歷、職稱等對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非常重要,特別是性別因素的影響比較微弱,而實踐經歷才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
2.教師授課情況。第二大類因素教師的授課情況設計包括了十項具體因素,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這十項因素平均得分(見表2):
由表2可知,對于教師授課情況來說,各具體因素均比較重要,基本上平均得分在4分左右,其中教學的態度、方法、素質、手段和責任心五項均超過了4分,其余五項平均得分雖然不到4分,但差距很小,均超過了3.8分。這表明教師的授課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極為重要。
3.學生層面。第三大類學生層面設計包括了八項具體因素,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這八項平均得分(見表3):
由表3可知,對于學生層面來說,各項具體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有強有弱,其中專業興趣、課程興趣和重視程度較為重要,得分均超過了4分;此外接受能力和努力程度兩項因素平均得分略低于4分,達到了3.9分以上,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其余預習復習、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平均得分較低,說明此三項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不太重要。
4.學校院系層面。第四大類學校院系層面設計包括了十項具體因素,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這十項平均得分(見表4):
由表4可知,對于學校院系層面來說,各項具體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程度差異較大,其中學習氛圍和課程實用性兩項因素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學校院系對教學的重視程度以及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其余六項雖然對教學效果也有影響,但力度不大,特別是教學規模和考試方式兩項,平均得分僅為3.6分。但從總體來看,學校院系層面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還是比較重要的。
四、結論和建議
綜上所述,我院的教學效果總體情況還是良好的,但不可否認還存在著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在對教學效果影響的諸多因素中,教師層面教師的實踐經歷、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素質、教學手段和教學責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學生層面學生的專業興趣、課程興趣和重視程度非常重要,而學校院系層面總體的學習氛圍、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課程的實用性也很重要。因此,我們應對這些因素予以足夠的重視,并努力加強和提高這方面的投入和建設,以提升和改善我院的實際教學效果。
1.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純理論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已不受學生歡迎,我們應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把學習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即一方面引進有企業實踐工作經驗的高級人才,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把我們的教師送到企業去,通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培養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
2.培養良好的教學態度,提高教師的教學責任心。教師的教學態度和責任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通貨膨脹的加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的心態也逐漸浮躁。學校應在加強引導的同時,加大對教師的考核和獎勵力度,真正使得有能力教師可以安心于教學,并獲得應有的回報。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廣大教師良好的教學態度,提高其教學責任心。
3.豐富和改進教學方法。良好的教學方法也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學校、院系和教師都需要重視這個問題,努力避免“填鴨式教學”的方法和方式,應積極采用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特別是教師,可以靈活采用案例教學、體驗式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多媒體教學、沙盤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把抽象、枯燥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內容,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如此學生不僅學得輕松快樂,還學得牢固扎實,教學效果自然會得到較好的提升。
此外,學校還應該著重培養良好的學習氛圍。高校是個年輕人聚集的學習場所,氛圍對其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大部分同學都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則剩下的那部分同學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到鞭策和影響。這種氛圍的養成有賴于學校的重視和引導。一方面,學校要努力提倡和激勵學習的風氣,同時制定與學習相關的獎懲措施或條例;另一方面,學校更需要在專業的開設,課程的設置上下工夫,淘汰那些過時的、純理論的、不實用的專業和課程,建立起學以致用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和課程體系,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同時,更能得到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的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實踐能力。唯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