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理運用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的基本素質之一,課堂教學語言由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兩部分構成,有聲語言主要是口語,無聲語言包括表情、目光、姿態等等,只有正確認識課堂教學語言各構成部分的特點及要求,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合理運用教學語言來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關鍵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口語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1-0322-02
收稿日期:2011-10-28
作者簡介:禹安勝(1972-),男,湖南安鄉人,講師,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研究;金鐵(1968-),男,遼寧海城人,副教授,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研究;管剛(1978-),男,河南光山人,講師,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研究。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教學語言藝術修養是教師的素質之一,是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它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優劣。白居易也曾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課堂教學語言既是教師為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又是師生心靈連接的橋梁,合理運用課堂教學語言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關注的。
課堂教學語言分兩類:一類是有聲語言,主要指口語;另一類是無聲語言,主要指姿態、表情、目光等等。兩種語言綜合運用,共同構成了課堂教學語言。
一、課堂教學語言——口語的主要特點
比利時學者G.德朗金爾德說:“在我們的教學形式中,教師的口頭語言行為表示了他所做的全部事情和他要做的全部事情。”可見,口語是課堂教學語言中的主要部分。那么口語有哪些具體特點呢?歸納起來,課堂教學口語表達應該盡量做到:(1)準確、簡潔;(2)生動、流暢;(3)優美、形象。
所謂“準確”是指語言用詞貼切,含意正確無誤,不存在歧義,如果詞不達意含糊不清,學生就會思維混亂,知識無法吸收。“簡潔”是指教師用詞言簡意賅,思路清晰。啰里啰唆,長篇累牘勢必讓學生抓不住要點,茫然無措。“生動”是指內容新鮮有趣,新穎奇特,教師語言鮮活、機智敏捷,富有感染力。“流暢”是指教師的思維不斷線,層層遞進,一氣呵成,學生接收的信息完整,不零散。“優美”,“優”指從容優雅,得之于心而應之于口,信手拈來,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揮灑自如;“美”是指教師的語言瀟灑漂亮,妙語連珠,厚積薄發,點石成金,使學生聽課如坐春風,如飲甘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所謂“形象”是指對事物的特征,描形繪色,摹狀寫聲,惟妙惟肖,使學生如臨其境,直觀逼真。口語的這些特點是層層遞進的關系,“準確簡潔”是口語的基本要求,“生動流暢”是口語的較高級別,“優美形象”是口語的最高境界。
二、口語培養的途徑
課堂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一是通過廣泛的閱讀;二是通過專門的口語訓練;三是多反思、多總結。
1.豐富的語言,離不開扎實寬厚的基礎知識。語言出之于口,發之于心,思想是語言的核心,書讀多了,語言素養自然也會提高,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熟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則口若懸河,寫則下筆成文;說則妙語連珠,語驚四座,寫則洋洋灑灑,文采飛揚,沒有廣泛的閱讀做基石是無法達到的。
2.需要進行專門的口語訓練。口語訓練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平常的課堂實踐,二是通過有意識的自我鍛煉。在平時的課堂授課過程中,要從口語的特點出發,時時注意課堂用語“簡潔準確”與否,“流暢生動”與否,“優美形象”與否,并在講授中予以調整。在課下,通過鏡子練習,不失一種有效手段。
3.需要多反思,多總結。找尋有關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書籍,從中把握口語表達的規律,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加以解決;同時從課堂實踐中去感悟,從學生的課堂反應中去摸索累積經驗,不斷總結提高。
三、口語表達需要注意的其他幾個問題
1.使用普通話。規范的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廣大的教師盡可能地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授課,堅決杜絕以方言授課,只有把普通話練標準了,才能讓學生聽得清楚明白,易于理解。
2.口語要注意抑揚頓挫。口語的抑揚頓挫是指教師上課的語調具有高低起伏的變化,語調的低沉是“抑”,語調的高亢是“揚”,例如為了表達民族氣節或英雄壯舉時就必須帶有氣勢恢弘“揚”的語勢,似飛瀑激流,氣吞山河,動人心魄;如果是為了抒發感情,語言宜平緩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圓,猶如溪流滴水,叮當有聲;如果是表示哀傷、悲慟就應該采用“抑”的低沉語調。頓挫,也叫停頓。教學中適當停頓可以更好地表情達意,體現語言的承前啟后和教師的情感,它有助于學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在停頓間隙進行思考、消化。
3.口語要把握好語速。教學語言節奏的快慢,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活動。口語的節奏要以感情變化為基礎,與教學內容本身相一致。因此,語速的變化,要服從內容的需要。如果是一堂課的開始,因為學生剛進入狀態,精神松弛,教師無論是復習舊課,還是導入新課,課堂語言都宜慢,當學生情緒已調動起來,思維進入正常軌道時,語速可逐漸加快,當分析到重點和難點時,語速宜慢不宜快,給學生反應理解消化的時間。教師要善于運用語速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此達到語言流暢、生動的效果。
4.語言幽默風趣。幽默是一種調料,課堂上適當運用一點幽默,可以讓整堂課顯得輕松愉快,拉近師生關系,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幽默一方面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個人魅力,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熱情開朗的個性。因此教師不妨培養一點幽默感。
四、無聲語言的運用
課堂教學語言中的無聲語言主要包括教師的表情、目光、姿態等,無聲語言可以表達教師的思想、性格、意圖、肯定與否定,是對有聲語言的補充和加強,有效運用無聲語言會給教學帶來有聲語言無法實現的效果。
1.表情。體態言語專家測定:人的感情全部表達=7%言詞+38%聲調+55%面部表情。可見表情在人的感情表達中何等重要!喜悅的表情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和藹可親,易于接近,嚴肅的表情讓學生肅然起敬,產生敬畏心理,從教學需要出發,教師的表情應該以親切和藹為主。大凡有經驗的教師,在課堂上總是露出親切而自然的微笑,這種微笑,沒有聲音,但卻有一種無形的魔力,讓學生倍感親近。
2.目光。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的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眼睛表達出來。柔和、摯誠的目光會給學生以激勵和上進心,埋怨、責怪的眼光會使學生不安,失去信心。因此,教師的目光應該主要以親切、和藹、信任和期待為主,必要時也可采用其他方式,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信心。教師在課堂上要將目光撒向教室每個角落,與全體學生建立目光交流,不要冷落了任何一個學生。在提問時,要將信任、期待的目光投向被提問的學生,在語言上施以鼓勵、表揚、稱贊,這樣能使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增強學習成功的信心。
3.姿態。姿態是指體態、手勢、步姿、站姿等等,姿態語言是對教學語言的有機補充,恰當運用姿態語言可以表達出用口頭語言不能表達出來的信息,起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例如教師進入教室,步伐穩健、穿戴得體、鎮定自信、面帶微笑,慈愛的目光里透著嚴肅,一句“同學們好”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尊重、慈愛、信心與鼓勵,使課堂氣氛嚴肅而又輕松。在提問學生時身體微微前傾,表示認真聆聽。講課時適當用手勢加強語氣,可以提高口語的表達效果,但也不能過多。切不可滯呆、孤高。
五、結束語
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語言能力的高低反映著一個教師的素質。“人非生而知之”,教學語言水平的提高是在教學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給予高度重視,將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綜合運用,并有意識地加以訓練,久而久之,就會收到明顯效果。愿每一位教師都能在課堂教學中,用充滿藝術魅力的教學語言在教書育人的舞臺上彈奏出和諧美麗的樂章。
參考文獻:
[1] 徐楠.淺談教師的課堂語言[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2):176.
[2] 莫文業.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J].法制與經濟,2010,(8):138.
[3] 吳榮泉.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魅力與展現[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6,(1):87.[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