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土耳其詩人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他說人的一生有兩樣東西是不會忘懷的,一個是母親的面孔,一個是城市的面孔。其實,除了城市的面孔之外,還有她的氣息更是不能讓人忘懷。城市的氣息就是她的自然氣息和人文氣息。
自然氣息就是城市的自然環境,這既包括城市的純自然基礎,也包括城市的人化自然基礎。恩格斯曾在1848年寫道:“法國懂得巴黎對于它有什么意義,所以法國曾不遺余力地細心撫育巴黎。就像一個宮女靜靜地躺在閃閃發光的青銅長沙發上一樣,這個驕傲的城市安閑地屹立在蜿蜒曲折的塞納河河谷中沐著陽光、栽著葡萄的丘陵上。在凡爾賽的兩條鐵路上從車窗下望,可以看到村落和小城市星羅棋布的一片翠綠的河谷,世界上哪兒能找到這樣美麗的景色呢?像修倫、圣克魯、色佛爾、蒙莫蘭錫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鄉村和城市,環境是那么引人入勝,建筑是那么精致優美,布置是那么別具風味,世界上哪兒能找到這樣美麗的地方呢?隨便走到哪一個關卡,隨便沿著哪一條道路信步走去,到處都可以看到那樣美麗的環境,那樣別具風味地利用每一個地方,那樣優美和精致。”我們的城市建設與管理就應當著力在解決人化自然基礎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當前,一些大城市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聲污染等問題突出,并呈現出復合化的趨勢。城市生態環境承載不斷加大,自我修復能力退化,這些問題都是應當下大力氣加以解決的人化自然問題。
人文氣息就是城市的文化環境,這既包括城市的精神氛圍,也包括人們的文明素養。人們愿意在某一個城市生活與工作,與這個城市的文化環境有很大關系。紐約所具有的優質契約力、一流融合力、卓越創造力、強大競爭力、非凡應變力的精神品格吸引著世界上很多的優秀人才。新加坡奉行的“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助,尊重個人;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的價值觀使她的居民具有了比較高的文明素養。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特別指出: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當借鑒他們的經驗,而且比他們管得更好。顯然,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管理無非就是兩個主要路徑:一是依法管理,建立健全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個人言談舉止、衣食住行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違法必究;二是以德管理,以德育人,通過對市民進行主流價值觀教育,使市民具有愛國、敬業、團結、奉獻的優良品格。當前,北京正在轟轟烈烈推進的踐行“北京精神”活動為北京的城市管理再上新臺階提供了新的動力。北京是一個富有進取心的城市。這種進取心在當代的表現就是創新,創新既表現為技術創新,也表現為制度創新,更表現為思想創新、方法的創新,比如北京在20世紀80年代創造的“門前三包”制度和進入21世紀后創造的網格化管理就是很好的創新典范。期待更多的諸如此類的創新不斷涌現出來。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作為一個城市管理工作者,永恒任務就是努力做到:城市管理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