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房屋工業株式會社主任劉康與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壽青云博士聯合在2012年第2期《住宅科技》上發表題為《日本工業化住宅發展的研究與分析》一文,介紹了日本“工業化住宅”的形成背景:作為日本民間最早的預制建筑公司——大和房屋工業株式會社于1955年率先研發出鋼管房屋,這也是工業化住宅的原型。它采用22.7~27.3mm的鋼管和網架組合而成,外墻和屋頂分別使用波形鋼板和波形彩鋼板。當時主要的用途是倉庫,如果加上木制門窗和簡易的石膏板內裝,就可作為臨時屋舍,用作工地臨時用房或臨時校舍等用途。在1973年日本建設省頒布實施的預制住宅性能認定制度里,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工業化住宅性能認定制度”這個名稱。在隨后日本的經濟高速成長期,工業化住宅的市場前景不斷被看好,而且強調了包含居住舒適性等多項性能的高度工業化技術集成的特點,大量企業先后加入到工業化住宅研發和生產的行列中來。進入21世紀,在全球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公司又把創新的重點更多地投入到住宅本身以外的部分,更多地關注使用者的居住舒適性、健康醫療、清潔能源利用等方面。
工業化住宅具有品質良好、節材節能和性能高效的特點,對我國建筑業發展具有可持續視野下的借鑒意義,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設計系統。由于住宅的個性化特點,因此大型工業化住宅企業都有自己一整套完整的設計軟件和部品庫,一線設計人員只需要根據土地形狀和客戶要求,把基本方案完成就可以,系統會自動計算需要多少部品,每個部品需要多少零配件,每個零配件的重量、顏色、價格、生產廠家等信息也同時自動生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設計時間。二是生產系統。當設計信息傳送到工廠以后,在生產系統里進一步細化,并發送指令給零部件廠商,根據零部件廠商的反饋,確定各部材的到達時間,以便工廠安排生產時間,同時可以有效地減少建材消耗和廢品的產生。三是施工系統。由于建材實現了高精度,現場只需要按要求用螺栓組裝即可,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工人(3名)在吊車的配合下,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一棟150m2的標準二層獨立住宅的安裝工作。由于在設計、生產、施工等各個環節都保證了高品質,所有裝飾材料都經過嚴格篩選,選用可以吸收甲醛等有害物質的新型環保材料,因此既可以保障建筑質量,同時可以調節室內的濕度,保證居住者的健康。四是設備性能。住宅工業化不但提高隔熱性能,并采用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清潔可再生能源技術和高性能鋰蓄電池來儲存能源,再通過智能控制系統來有效地管理能源的分配和使用,做到自給自足,環保節能低碳。
■責任編輯:張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