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別告訴我你懂PPT》是這兩年受人關注的一本暢銷書,自該書成為圖書銷售的一匹黑馬后,在圖書市場上掀起了一陣“別告訴我××××”的熱潮。筆者專訪了《別告訴我你懂PPT》的作者李治和編輯韓衛東,得到了這本暢銷書幕后的出版故事。對這本書所做的個案研究,可以為出版人提供一些啟發。
關鍵詞:暢銷書;概念書;創新
2010年初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別告訴我你懂PPT》,在上市后的短時間內迅速躥紅,成為IT類暢銷書中的一匹黑馬。令人吃驚的是,這本暢銷書的作者是一個在此之前毫無寫書經驗的人,并曾在尋求出版機會的路上四處碰壁,甚至考慮過自費出版。而在本書出版前后,出版社為之所做的營銷宣傳工作也可以用“平淡無奇”來形容。但就是這樣一本并未被各方寄予厚望的書,居然成了暢銷書!
是什么原因讓這本書吸引了這么多讀者?它有什么過人之處呢?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分別專訪了此書的作者李治和編輯韓衛東,相信這本書從寫作到出版的故事會帶給出版人以啟發。
毫無寫書經歷的人寫了一本書
用作者李治自己的話來說,這本書的誕生是“蓄謀已久”卻又“純屬巧合”。
李治和PPT的故事有很多也很美妙。人人都會做的PPT,到她手里卻變成了神通廣大的法寶,為她贏得了更多的機會。憑借精心制作的PPT,她得到本科論文答辯全組最高分,贏得留美課堂上第一次發言的滿分成績,讓最挑剔的教授在總分15分的測試中給了她16分,還直接受到百事全球研發中心高級副總裁的親自面試……最精彩的故事還要屬PPT助李治在2004年贏得美國一次全國性研究生演講比賽的第二名。比賽結束后,她所在大學的教授請她在全系分享做PPT的經驗,不過,這時候李治還沒有做好這個準備。
五年后,李治回到北京,相繼在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和北師大MBA的講臺上和大家分享了制作PPT的一些經歷。這之后她有了更多PPT授課的機會。漸漸地,李治就有了出書的想法,希望系統地總結自己做PPT的心得并同更多人分享。
從大學開始,李治已經有10年的PPT制作經驗,寫作《別告訴我你懂PPT》的初稿花費了大約半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她翻看了不少同類的IT書,看完后第一反應是松了一口氣,因為自己寫書的方式同這些作者都不一樣。她的寫作理念是“告訴大家一種思路,而不是具體的操作”。
但是李治也覺得自己有薄弱的地方。同類PPT圖書的作者無論是職業培訓師,還是設計專業出身,都有過相關方面的教育或訓練,所以其寫作是從比一般讀者更高、更專業的角度來入手的。李治沒有接受過這些相對專業的訓練,但是她卻將這種劣勢逆轉成為寫書的一個優勢——即與讀者更平等的地位。李治作為一位業余PPT制作者,在沒有專業設計等知識的背景下,經過了一步步的摸索才得以將PPT做得更好。這種“菜鳥”變“達人”的經驗對于讀者來說往往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艱難出版路 精彩合作期
寫書的過程很快,李治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本書的初稿,但是找到合適的出版社卻沒那么容易,她甚至萌生了自己出錢出書的想法。可是緣分往往是悄然而至的。經朋友介紹,李治認識了本書編輯韓衛東。
當時韓衛東也剛好想要做一本有關PPT的書。他的初衷是“想做出一本與市面上教程書不同類型的PPT指導書,這本書不應該僅僅是教讀者‘摁’鍵,而是能讓讀者舉一反三,但是找來找去都沒有符合我想法的內容資源”。李治的想法和韓衛東的設想不謀而合,因此兩人便展開了合作。
在出版業中,已有很多和編輯打過交道的作者,他們熟稔整個出書過程。由于李治是個寫作新人,所以韓衛東只是把這次出書看作一次平常經歷,用他的話說就是用“玩”的心態,因此并沒有給自己施加太大的壓力。但是兩人合作起來卻也經歷了不少困難。
首先在初稿階段,由于李治完全是一個新手,加之剛從國外回來,在話語邏輯上還保持著美式思維,因此初稿中很多語句都采用主謂顛倒的句式,行文斷裂情況也很厲害。盡管作者或許覺得文章中間的跳躍順理成章,但對于讀者來說,還需要一些背景方面的補充,或者一些過渡段。所以韓衛東建議李治重新修改初稿,最終的成稿基本上等于重寫了一遍。
定稿讀起來讓人感覺語言活潑,很口語化,書中的一些用詞比如“骨灰級的PPT結構”,或者是一些李治自我調侃的俏皮話,如“畢業于一所盛產國家領導和恐龍的學校,無奈屬于后者”等等,都屬于一種“李治式幽默”。除了語言,在設計勒口處李治的漫畫形象時,韓衛東也反其道而行了一把——將李治的形象夸張化。最讓李治覺得精彩的應該是這本書的書名。“別告訴我你懂PPT”是韓衛東靈光一現的產物,但現在已經在市場上掀起了“別告訴我××××”的風潮。
稿子寫好后,就是后期的編輯制作了。韓衛東考慮到這類型圖書若是黑白印刷,效果會不大出彩,于是改用彩印。至于開本,則是依據當初的讀者定位——職場人士而定。職場人士有自己的閱讀特點,比如不喜歡看厚重的大部頭書、學術書等,如果做成大開本圖書,就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要是開本太小了,又不適合翻閱。最后經過討論,該書被設計成24開的口袋書(195mm×180mm),總共215頁,定價為38元。
回憶起搭檔的這段日子,李治和韓衛東各有各的感受。李治表示,作者應該有自己的一些堅持,但是編輯的意見也是要聽取的,畢竟編輯比寫作新手的經驗要多得多。而韓衛東則說,能夠吸引兩人繼續合作的應該是性格。他很欣賞李治身上的一些閃光點,比如聰明、實在。在合作過程中他們都能夠給彼此一些空間,說出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尊重最好的意見,而不是固守作者就一定要聽編輯的模式。可以說,編輯遇到合拍的作者也是一種緣分,能帶來愉快的工作氛圍和高效的工作成果。
平淡營銷竟然登上暢銷榜
從本書出版后,李治接受過一些采訪,也做過一些講座,但效果都不太好。韓衛東也說這本書并沒有做太多的宣傳,和其他圖書出版時的宣傳力度相比,這本書的推廣力度甚至可以說比較小:除了在新華書店這類主渠道進行宣傳,以及在一些購物廣場、機場、高鐵車站等地進行新書上架外,沒有什么宣傳推廣的特殊之處。
但是自從這本書在2010年1月上旬上市后,首印1.6萬冊,竟然熱賣,讓人看到了不俗的排名。在2010年春節期間卓越網庫存已然斷貨,3月初本書在卓越網圖書銷量總排名就達到了第二位。在筆者完成本文的時候,經作者告知,這本書已再版(2010年7月出版了加強版,定價42元)。
韓衛東總結了這本書暢銷的原因——勝在創新。李治一直想做一本實用、好讀、個性鮮明的PPT圖書,她把個人的工作經歷濃縮成一種動手能力和思維方式。這種理念體現在書里是一種創新。還有很多細節比如內容排版、色彩搭配也處處體現出創新性。無論對于編輯還是作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小結:暢銷不僅僅是個意外
毫無寫書經歷的作者,第一次涉獵IT類書的編輯,加上毫無特色的營銷,卻讓這本書取得了年度暢銷書的佳績,不能不說讓人很意外。但是,在偶然中,我們還是能找到這本書“意外”暢銷的必然之處。
從作者的角度來說,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作者將劣勢轉換成了優勢。雖然自己不是專業人員,但正是這樣,讓她和讀者站在了同樣的起點,平等的視角對讀者來說更為有用。其次,作者的特殊經歷為本書增添了傳奇和勵志的色彩:制作精美的PPT為作者贏得了那么多機會,對于讀者來說不能不是莫大的激勵。最后,是其輕松、自嘲的寫作風格使本書個性鮮明——誰會拒絕一本快樂的書呢?
從編輯方面分析,也有三個原因:首先,書名響亮、易記。書本暢銷后還引來了系列模仿書。其次,本書定位準確,能迅速占領職場人士這個市場。最后是書本的設計形式,合適的開本大小、版式設計、定價和圖文搭配等,都針對讀者設計了易于其接受的方式。
當然還有編輯與作者的完美配合。如果更多一些這樣的合作,或許還會有更多的“李治”出現,他們雖然沒有寫書經歷,但是有奇妙的想法。如果有優秀的編輯像本書編輯一樣去磨合、提升這些潛在作者,相信,中國作者的創作力會有更好的迸發。筆者相信本書的經歷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傳奇,也會帶給IT類圖書和其他各類圖書編輯以啟發。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2008級新聞傳播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