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定制出版”既是企業的營銷手段,也是出版商的一種出版策略,目前我國定制出版仍處于起步階段,與英美國家相比,在發展水平、模式、受眾對象、出版環境、發行方式和內容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我們應該在充分吸收英美國家定制出版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特殊情況,走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定制出版道路。
關鍵詞:定制出版;差異;發展
一、“定制出版”概念辨析
在我國,定制出版(Custom Publishing)仍是比較新鮮的概念。雖然有少數嗅覺靈敏的企業,比如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的“定制出版網”,以及北京天合星聯定制傳媒等已經在開展定制出版業務,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行業。
事實上,在國外尤其在英國和美國,定制出版發展得相當壯大,市場廣闊,運營模式和行業規范成熟。據調查,2006年美國出版了125#8198;044種定制出版物,比2005年增長7%。定制出版的全部費用在保持第七次連續增長的基礎上創下最高紀錄,比2005年增長了21%,高達556億美元①。2008年英國定制雜志產業的市場價值達到9.04億英鎊,分別比2006年的6.8億英鎊和2007年的7.88億英鎊增長了33%和15%,十年來增長近三倍,定制雜志已經成為英國第四大媒體。②
“定制出版”的概念在國外并沒有統一定見。僅就這一概念的名稱而言,就有多種叫法:美國一般稱之為定制傳媒(Custom Media)、品牌傳媒(Branded Media)、客戶傳媒(Customer Media)、會員傳媒(Member Media)、內容營銷(Content Marketing)、定制出版(Custom Publishing)等;英國則稱其為契約出版(Contract Publishing)、客戶出版(Customer Publishing)等;中國通常叫做定制出版、定制傳媒、定向出版、客戶出版等。其中,“定制出版”在中國的使用頻率最高,在百度搜索、CNKI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中的使用次數均超過“定制傳媒”和“客戶出版”等概念。
對于“定制出版”的內涵,美國商業媒體協會(American Business Media)將其定義為:所有定制的、個性化的溝通解決方案,包括企業宣傳冊、內刊、主題出版物、企業雜志、商業指南等等。維基百科給出的定義是:定制傳媒(Custom Media)是一個營銷術語,一般指為增強媒體贊助者與受眾之間的聯系而研發、制作和發行各種媒體產品(紙質、數字、視頻和音頻等)的行為。③盡管各種定義在描述上都略有不同,但都承認定制出版是企業為加強與目標客戶的關系、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增進客戶忠誠度而制作的與企業相關的、對企業有價值的、包含企業理念的各種出版物(包括紙質、數字、網絡出版物等)。從本質上來說,“定制出版”既是企業的營銷手段,也是出版商的一種出版策略。
二、我國定制出版與英美定制出版的差異比較
受經濟發展水平、出版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我國定制出版與國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現以英美為例,與中國定制出版業進行比較分析。
1.發展水平
英美定制出版業起步早、發展快、規模大、水平高。1895年美國農具商約翰·迪爾(John Deere)創辦的企業內刊《犁》(Furrow)是定制出版的第一份刊物,目前此刊物已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到世界各地。根據美國媒體投資公司VSS(Veronis Suhler Stevenson)的數據,美國定制出版業總收入在2009年達到389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12.1%,這個增長速度幾乎是電視的三倍,廣播和衛星廣播的兩倍。④另外,英美兩國都擁有專業的定制出版行業協會,開展定制出版數據調查,并定期舉辦相關會議,接受咨詢等。
中國的定制出版業則呈現起步晚、發展慢、不成規模、水平低等特點。真正的定制出版在我國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專門從事定制出版的服務商很少,如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天合星聯等,且集中于北上廣一線城市,各自為政,難成規模。市場上許多定制業務,如部分外包的企業內刊、刊中刊、產品手冊、宣傳手冊、行業通訊報告、企業白皮書等,大多都分散在不同的媒介、廣告公司,公關公司和文化、管理咨詢公司,缺少為客戶提供整體定制出版策略的服務機構。也因為分散,定制出版整體概念的認知度也比較低,這種狀況與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有一定聯系的。
2.出版模式
對于企業來說,定制出版業務主要有兩種模式:自行制作(in-house)和業務外包(out-sourced)。前者是指企業自身成立專門的部門或項目組,獨立完成定制出版物的制作;后者是指企業將定制出版業務交給專門的定制出版商。
英美國家的企業多愿意將定制出版業務外包給專業的定制出版商,即out-sourced模式,這樣企業自身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另一方面企業不但能夠精簡人員編制、縮減冗余部門,還能借助定制出版商優秀的編輯采編團隊和豐富的出版經驗,獲得一本稱心如意的雜志。當然,這可能需要企業更多的支出。
在中國,絕大多數企業喜歡成立自己的內刊編輯部來負責定制出版,或者規定某個部門承擔全部定制出版任務,也就是in-house模式。這種將定制出版的工作與企業策劃和市場推廣整合到一起的做法,在一定意義上節約了企業成本。據調查,京津兩地房地產企業專門設立有內刊編輯部或者編委會的占69.7%,一些企業的內刊編輯部規模達到了十幾個人,一些企業還有非常細致的采編制度。數據顯示,僅有15.1%的企業內刊編輯人員擔任全職工作,其余的企業內刊編輯人員還從事品牌推廣、策劃、公關、人力資源、網站運營等工作。⑤
事實上,英美兩國定制出版業的早期發展過程中,很多企業也傾向于選擇in-house模式,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和定制出版行業的成熟,他們才開始選擇out-sourced模式。很顯然,在制作期刊雜志、報紙書籍的時候,相對于定制出版商而言,企業的內刊編輯部顯得太弱小、太業余。
很多中國企業擔心定制出版商不能領會企業的文化內涵和運營機制,因而由他們制作的定制出版物無法體現企業精髓。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因為相對企業自身而言,定制出版商擁有專業的采編設計團隊、出版策劃團隊和豐富的出版經驗,與企業溝通的障礙是很小的。
3.受眾對象和定位
按照受眾對象可將定制出版物分為顧客雜志和企業內刊,前者專門為企業的客戶而編制,后者則是為企業員工編制。英美大多數的定制出版物是客戶雜志,對定制出版擁有明確的定位。在美國定制出版協會(Custom Publishing Council)的一項調查中,26%的被調查者稱非常熟悉定制出版物,32%稱比較熟悉,當向被調查者出示客戶出版物清單時,有93%的消費者對其中至少一種客戶出版物比較熟悉。⑥由此可知,美國消費者對客戶出版的認知度較高,也從側面反映出,美國企業對定制出版的定位非常明確:圍繞客戶定制出版。
對英美企業來說,定制出版更多意義上是一種營銷手段。“客戶出版物本質上還是企業的一種營銷手段,是企業整合營銷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為企業整體營銷目標服務。”⑦定制出版物必然具有“出版物”的屬性,但企業定制出版的目的是增強客戶忠誠度、提升品牌影響力、維護客戶關系,最終引導消費行為,促進企業產品銷售,其“營銷”屬性遠遠大于“出版物”屬性。另外,很多定制出版物除了刊登自身廣告外,還會有選擇地刊登第三方廣告,以增加收入,減少定制出版成本支出,甚至達到自負盈虧,這使其“營銷”屬性更加濃厚。
相反,中國的定制出版物多為企業內刊,面對的受眾對象是企業內部員工。《首屆中國企業內刊調查報告》顯示,國內共有企業自己創辦的非營利性內刊12#8198;000多種,而且每年還在以25%左右的速度遞增,其中只對內的內刊占了12.1%,只對外的內刊占了9.1%,同一份內刊兼具對內對外功能的占了45.5%,對內對外分別辦刊的占了33.3%;另外,被調查的企業中,讀者對象主要針對內部員工的占了90.9%,針對目標客戶和經銷商的分別占了66.7%和45.3%。⑧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相對于英美國家來說,中國企業內刊的受眾對象基本上鎖定為企業員工,而且定位模糊,兼具對內宣傳和對外營銷的功能,側重于對內宣傳企業文化、宣傳公司方針政策、傳達企業領導意圖。一定程度上,企業內刊成了企業自娛自樂的工具,這種現狀與我國企業管理者落后的定制出版意識有一定關系。
4.出版環境
英美國家的出版環境較為寬松,刊號開放,實行刊物備案制,所以企業均可以為自己的定制出版刊物申請刊號,而且對第三方廣告也沒有嚴格的限制。為了增強定制出版業競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以及吸引更多廣告商,越來越多的英國定制雜志開始接受雜志發行量認證機構發行公信會(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的認證。⑨
中國定制出版的出版環境相對嚴格,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內部資料性出版物管理辦法》中規定“內部資料,免費交流”“不得收取任何費用,不得刊登廣告,不得在社會上征訂發行,不得傳播到境外,不得拉贊助或搞有償經營性活動”,因此企業內刊不能獲得刊號,基本上都是靠主辦單位“養”著,刊物也都是非賣品,以免費贈閱、交換、內部交流等方式發行。
5.發行方式
英國和美國定制出版的發行方式多樣化,一般情況下是免費發行,也有付費模式,如《瘦身世界雜志》(Slimming World Magazine)就在全國報刊亭銷售,每期銷量達到25萬份左右,另外英國兩個超市桑斯博里(J.Sainsbury)和維特羅斯(Waitrose)也在自己的連鎖門店內銷售自己的雜志。⑩如果企業的定制出版物頁數不多,有些企業會選擇以插頁、附頁和副刊等形式依附于其他出版物發行,但是這種發行方式要求兩者目標群體有比較大的重合性,比如著名的網絡家電零售商“世界商店”(World Stores)出版的客戶雜志《世界商店精華》(World Stores Essentials)就采取一部分直接郵寄到目標群體、一部分附在未來出版公司(Future Publishing)旗下幾種電子和技術雜志中發行的方式。中國定制出版的發行方式則非常單一,基本上都是免費贈閱,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出版環境較為嚴格,企業定制出版物無法獲得刊號公開發行,所以只能免費贈閱給會員,或者以內部資料的形式分發給企業內部人員。
6.出版物的內容
英美國家定制出版物的內容結合了行業特點和消費者的需求,一方面要體現行業的最新動態,另一方面要迎合消費者需求,比如一本航空雜志,其內容會包括航空公司的最新動態信息、最新服務信息、會員消息等,也會包含時尚、娛樂、新聞和專家建議等,以此來吸引讀者,同時也會將公司的最新消息傳遞給客戶。相比之下,中國企業的定制出版物的內容則要單調、枯燥得多。從圖2可以看出,企業的內刊成為企業的喉舌,以領導言論、公司動態、員工活動為主要內容,很少體現企業客戶的意志,當然,也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
三、結語
目前,我國定制出版業與英美國家相比相對落后,但這并非說明我國定制出版沒有前景。我國定制出版仍處于起步階段,應該在充分吸收英美國家定制出版經驗的基礎上,走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定制出版道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出版環境的變化,我國的定制出版必將突破現狀,獲得較大發展。
(作者系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 龐遠燕,葉新.美國定制出版模式解析[J].中國出版,2007(10).
②⑦⑨ 徐漢斯.英美客戶出版研究(二)[J].出版科學,2010(2).
③ Wikipedia. Custom media[E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Custom_media.
④ Folio: Magazine Staff. Clamor Over Custom [EB/OL].http://www.foliomag.com/2006/clamor-over-custom,2006-03-30.
⑤ 張煜.內刊時代的來臨[EB/OL].中國傳媒網,http://www.corpmedia.com.cn/media/art_04_2.htm.
⑥ Americans’Relationship with the Custom Publications and the Companies That Provide Them: The State of the Industry 2005[R]. CustomPublishing Council,2005.
⑧ 肖明超.首屆中國企業內刊調查報告[R].零點研究集團,2004.
⑩ Christine Michael. Brands can Benefit from Title and Readers’loyalty [EB/OL]. http://www.apa.co.uk/news/brands-can-benefit-from-title-and-readers-loyalty,200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