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4-0563-02
中圖分類號:R 541.7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51
惡性心律失常指有血流動力學后果的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或心臟停搏,這是一類需要緊急救治的心律失常,又稱之為致命性心律失常,嚴重時會導致心源性猝死[1]。惡性心律失常常并發器質性心臟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等。該病具有發病緊急、病情嚴重、惡化速度快等特點,如不及時搶救死亡率極高[2]。本文通過對32例惡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在治療過程中如何快速診斷及提高心律失常患者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從而降低病人死亡率,現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 32例惡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齡43~75歲,平均53歲。基礎疾病為冠心病10例,急性心肌炎3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擴張性心肌病3例,肺栓塞1例。
2.方法 對患者采取嚴密心電監護,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情況,以便及早發現惡性心律失常,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救治措施。明確診斷之后,立刻給予患者抗惡性心律失常藥物復律。根據不同的病因、發病時寬QRS心動過速的不同類型,合理選用不同的藥物復律。胺碘酮為治療心律失常的首選藥物。將胺碘酮1.5~2.0 mg/kg稀釋10 min后靜脈注入,然后按1 mg/min持續靜滴6小時,再根據病情減量到0.5 mg/min維持靜滴,每日總的劑量最大不超過2 g。為了保持藥物的濃度,在靜脈推注同時可以增加服用胺碘酮400~600 mg/d,以后根據病情逐漸減少至維持劑量200 mg/d,或者選用利多卡因50~100 mg/5 min靜脈注射。出現心室顫動與室性心動過速時立刻采用電除顫復律,電除顫時分別按照200 J、200~300 J、360 J除顫3次。
結 果
32例惡性心律失常患者經過抗心律失常藥物救治和(或)電除顫急診救治后,成功救治28例,心源性猝死4例。其死亡原因為由惡性心室顫動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臟泵血功能衰竭等,導致患者多種器官衰竭和周圍組織無法進行血液灌注而快速死亡。
討 論
惡性心律失常是一種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疾病,其最嚴重時可導致心臟猝死,具有發病緊急、病情嚴重、惡化快速等特點,如不及時采取適當的急救措施搶救,其病死率極高。所以對于惡性心律失常病人應該及早發現,快速采取合理有效的救治措施,這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嚴密心電監護能夠及時提供心臟信息、識別癥狀,及早發現惡性心律失常,從而及時采取適當的急救措施搶救。因此惡性心律失常急救中應注意嚴密心電監護。在搶救前需準備好各種所需救治儀器,如人工呼吸機、除顫儀、氣管插管等,并將其放在適當的位置。在明確診斷后,先給予患者抗惡性心律失常藥物復律。在出現心室顫動與室性心動過速時應立刻采用電除顫復律,電除顫時分別按照200 J、200~300 J、360 J除顫3次。搶救成功后2~3天內心臟電生理還不很穩定,容易再次復發惡性心律失常,繼續綜合嚴密心電監護仍很重要。惡性心律失常患者發病較為突然,同時伴有胸悶、心悸和氣息急促等不適癥狀,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害怕、緊張、驚恐,甚至瀕死感。當患者病情平穩時,可考慮允許家屬朋友陪護以激勵病人的求生欲望,并向病人和家屬講述心理因素對疾病治療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消除病人的緊張感,減輕其思想負擔,從而堅持完成治療。
正確合理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也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因素[3]。應根據不同的病因、發病時寬QRS心動過速的不同類型,合理選用不同的藥物復律。抗心律失常首選藥物為胺碘酮,因為其作用于鉀、鈉、鈣離子通道,阻滯β-受體、α-受體,對于嚴重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病人情況增加口服劑量。但其主要副反應是心動過緩、低血壓,預防的方法是減慢給藥速度[4]。另外也可選用利多卡因50~100 mg/5min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對左室功能的影響很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效果很好。使用利多卡因后常出現意識不清、心動過緩、肌束顫動等副作用,根據血藥水平來指導治療可預防其副作用的發生。臨床上需要謹慎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過程可能會導致其他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因藥物之間相互影響,幾種藥物聯用更容易引發新的心律失常發生,另外還可能會導致合并癥。建議在惡性心律失常的急診救治中只使用一種抗心律失常藥物,若一種抗心律失常藥物足量使用后仍不能控制其病情,可采用電除顫復律。
綜上所述,惡性心律失常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因其發病緊急、病情嚴重、惡化快速,致死率極高,且往往是致命性的,是心臟猝死的先兆,因此應當高度重視,及早發現,一經發現及時采取有效救治措施搶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是惡性心律失常最基本且經常采用的治療方式,患者對藥物的反應表現因人因病而不同,且有非常明顯的個體差異性,需要嚴密觀察病情[5]。若抗心律失常藥物足量使用后仍然不能控制其病情,則采用電除顫復律。合理、正確的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及配合電除顫可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為救治成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 波.危重心律失常的臨床觀察與急救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6(5):207-208.
[2]畢立雄,張 黔.70例心律失常的門診急救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2):82-83.
[3]陶鳳英.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嚴重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與護理[J].醫學信息,2011(3):1109.
[4]徐 敏,高亞利,黃曉春,等.35例惡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護理[J].全科護理,2010,8(2):291-292.
[5]黃文娟,李素玲,陳楚惠.惡性心律失常50 例的搶救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3):5745.
(收稿日期:2012-03-26 修回日期:2012-05-30)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