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外傷;休克;搶救;護理
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4-0602-02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69
由于工業和城市交通的發展,嚴重外傷日漸多見,嚴重外傷引起失血性休克成為急診常見的搶救對象。從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急診科共收治嚴重外傷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現對這類患者的搶救及護理觀察總結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56例因嚴重外傷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2~80歲。致傷原因車禍傷28例,刀傷21例,其他7例。受傷部位顱腦損傷13例,胸部外傷8例,腹部外傷30例,骨盆骨折6例。經搶救成功52例,死亡4例。
搶救措施
1.評估傷情 創傷后的第一小時在臨床上被稱為“黃金1小時”,這個階段現場急救、途中轉運、急診救治情況決定了創傷患者的救治效果。休克后1小時內及時有效搶救的病死率為10%,超過1小時則增加明顯,超過8小時病死率達到75%。因此,接診患者后應迅速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1]。應使用簡練的語言在最短的時間內向清醒患者或目擊者詢問受傷方式,處理經過,迅速而全面地對患者進行體檢,判斷有無威脅傷員的生命征象,監測呼吸、血壓,觸摸大動脈搏動,觀察皮膚末梢循環,評估患者損傷程度及休克狀態,同時準備急救藥品器材,明確處理重點。
2.糾正休克 早期、快速、足量擴容是搶救休克成功的關鍵。迅速建立靜脈輸液通路,補充血容量,改善循環功能。1名護士負責靜脈通道管理,快速補充血容量。接診患者后立即快速建立2至3條靜脈通路,用于輸液和輸血。我科在搶救過程中,有10例因周圍靜脈穿刺困難,立即通知醫生行中心靜脈穿刺術并監測中心靜脈壓,有30例用留置針雙管輸液,一管輸入平衡液,另一管輸入膠體藥物,其中膠體使用長源雪安的26例,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例,緊急輸血 2例,22例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經及時擴充血容量,保證血液循環,52例患者在短期間內失血性休克狀況得到及時糾正,為進一步專科搶救治療爭取時間。
3.保持呼吸道通暢 顱腦外傷昏迷患者可因舌根后墜,血液或痰液等阻塞呼吸道引起肺通氣不足,導致低氧血癥,搶救者應迅速清除口、鼻內分泌物及異物,必要時立即行氣管插管,給予氧氣吸入,及時改善缺氧狀態[2]。其中10例患者行氣管插管術;5例患者出現血氣胸,行胸腔閉式引流術。經處理,患者未出現窒息現象。
4.處理出血傷口 對于開放性傷口,根據出血性質選擇不同的止血方法,其中36例用彈性繃帶包扎傷口,出血得到控制;14例頭部傷口用無菌紗布覆蓋,用彈力帽加壓包扎,5例四肢開放性骨折進行加壓包扎并用夾板固定。
5.完善相關檢查 及時配合醫生進行診斷性操作,如腹腔穿刺術,血氣分析,聯系床邊X線檢查,B超檢查等為明確診斷提供依據。同時積極做好術前準備,
由于外傷病情嚴重,應積極配合,遵醫囑做好備皮,定血型,配血,留置尿管,查輸血前五項,ECG和術前用藥,通知相應科室做好準備護送患者到相應科室,與有關科室交班,做好相應記錄。
臨床護理
1.嚴密觀察并記錄病情變化 監護生命體征、意識、瞳孔、CVP、肢體末梢循環,留置尿管記錄每小時尿液出入量。合并頭部外傷后躁動不安的患者要警惕有無顱內出血。同時注意觀察有無應激性潰瘍,要注意有無臟器功能衰竭,DIC早期癥狀。經過搶救有4例死亡,其中3例因車禍致傷腹部導致肝脾破例大出血,1例是因胸部刀刺傷并頸動脈斷離大出血致循環功能衰竭,其他患者無出現器官功能衰竭等并發癥。
2.用藥護理 由于患者休克,有效循環血量不足,需要大量補液,要明確記錄出血量及每小時尿量,配合補液,防止因補液過快引起急性肺水腫。應用強心藥和血管活性藥時,使用輸液泵輸注,輸液泵可節省人力又保證藥物能及時、準確的使用。應用藥物時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3.管道的護理 更換引流袋時注意無菌操作,記錄引流量、性質發現異常及時報告處理,躁動不合作的患者,上約束帶約束四肢防止管道脫落。上呼吸機患者,專人護理,做血氣分析,調節呼吸參數。本組未出現管道堵塞和逆行感染。
4.止血包扎的護理 嚴密觀察加壓包扎的肢體出血及傷情變化,防止包扎過緊或過松,如有肢體出現發黑發紫,指端冰冷時,應放松重新調整。有3例患者訴有肢體麻木、脹痛,報告醫生調整后,該癥狀緩解。本組未出現因護理不周而出現血管損傷或肢體壞死。
5.心理護理 驚慌或者心情煩躁的患者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對于這部分患者應說明醫護人員會盡力為其治療和護理,要穩定患者急劇波動的情緒使其配合治療與護理。有效的心理護理能使患者樹立信心,對疾病治療康復有重要意義。
6.安全轉送 患者經搶救后,病情趨向穩定時,需進一步檢查、治療,送專科治療時,先準備好途中需用的急救用物,電話通知有關科室做好準備,醫生護士一起護送,途中保持呼吸道、靜脈通路、各種引流管通暢,上心電監護,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我科56例患者中,4例死亡,有3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行CT檢查過程出現呼吸停止外,其余的都能安全轉送到相應科室。
嚴重外傷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搶救時,要準確快速進行評估,明確處理重點,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要協助醫生完善診斷性操作,積極做好術前準備。創傷后的黃金1小時的治療情況直接決定了創傷患者的救治效果,因此爭分奪秒地對創傷患者進行正確規范的早期干預是搶救成功與否的關鍵[3~4]。急診護士在護理創傷性休克患者時應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嫻熟的急救理論,并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高度的責任心及敏銳的觀察力。護士有明確的分工,按患者的傷情和輕重緩急安排搶救順序,與醫生緊密配合,保持冷靜的頭腦,積極主動地配合和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提高搶救成功率,為專科進一步治療創造了良好條件,降低了傷殘率和并發癥。
參考文獻
[1]李宗平,譚學書,劉 平.特大地震中顱腦創傷患者的救治體會[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9,25(11):977-979.
[2]吳雪贊.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25-26.
[3]黃 戈,黃 斌,沈 凱.胸部鈍性傷致心臟破裂3例[J].中華創傷雜志,2008,24(4):308-309.
[4]任培土,阮新賢,魯葆春.外傷性肝破裂41例的診治體會[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9,15(2):141-143.
(收稿日期:2012-03-12 修回日期:2012-07-12)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