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4-0560-02
中圖分類號:R 745.4+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49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的疼痛癥狀群[1,2]。其病程纏綿,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痛苦。我院自1996年至今應用“杜乳全蛇酒”聯合西藥治療坐骨神經痛,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中,住院病例98例,門診52例;男90例,女60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75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20年。病史在2年內的51例,2~5年43例,6~10年35例,10年以上21例,其中,腰椎間盤突出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坐骨神經痛的診斷標準。
2.診斷標準 參照《神經病學》診斷[3]:①青壯年多見,單側居多;②疼痛主要沿坐骨神經及其分布區觸電樣痛,持續性鈍痛,陣發性加劇;③活動、咳嗽、噴嚏、用力排便等可使疼痛加劇,有的病人患側小腿后外側有麻木或痛覺減退,足背外側也有此種癥狀;④直腿抬高試驗、腰拾物試驗均為陽性;⑤有一陣陣加劇的燒灼樣或者針刺樣疼痛,夜間更嚴重[4];⑥疼痛放射至下肢及小腿處,活動受限,屈伸不利,陰雨天風寒濕邪侵襲和勞作后發病[5];⑦輔助檢查:X光片、CT、MRI、椎管造影有助于脊柱、椎管內疾病、椎間盤脫出的診斷,B超可發現盆腔相關疾病,肌電圖及神經傳導速度對坐骨神經損害部位、程度及預后有意義;⑧排除椎體內腫瘤、結核等脊柱及脊髓器質性疾病。
3.西醫治療
(1)病因治療: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如腰椎間盤突出的早期患者,應臥床休息3~4周使癥狀穩定[4]。
(2)藥物治療:①非甾體類藥:如吲哚美辛片、布洛芬片、雙氯酚酸鉀片等;②皮質激素類藥:如強的松片等;③神經營養劑:如維生素B1和B12等;④脫水藥物:如20%甘露醇等。⑤654-2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6]。
(3)物理療法: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紅外線、紫外線照射療法等。慢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等,也可用針灸、按摩等。
(4)封閉療法:可減輕神經根周圍的炎癥及粘連。常用醋酸潑尼松龍加1%利多卡因各1 ml椎旁封閉,對一些癥狀較重的患者和一些病程長患者,用醋酸曲安縮松10 mg加1%利多卡因5~20 ml,作腰椎旁神經根或臀部坐骨神經總干進行封閉療法[7],每5天進行1次,3~4次為1個療程(兩穴位交替進行)。
4.中醫中藥治療 “杜乳全蛇酒”:杜仲4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白花蛇1條,全蟲20克,防風20克,川烏15克,草烏14克,稀簽草30克,三七15克,紅花10克,血藤20克,羌活15克,獨活15克,牛膝20克,秦艽20克,白酒3公斤,將上述中藥全部裝入大瓶內,用60度白酒浸泡密閉1周后即可服用,每次服15 ml,日服2次,飯前服用,有高血壓、胃潰瘍患者慎服,在發熱、月經期間禁服。若不能飲酒者,可改用其他劑型。
5.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癥狀完全消失,可恢復原擔任工作或原工作強度,隨訪半年無復發。顯效:癥狀基本消失,停藥后癥狀不再加重,可恢復原工作或稍減輕工作強度。有效:疼痛緩解,停藥后癥狀有復發。無效:治療1個療程以上癥狀無改善,而改用其他療法者。
6.治療結果 療程7天~1個月,平均療程18天,臨床治愈73例,顯效69例,無效8例,治愈率為48.67%,總有效率為94.67%。
討 論
坐骨神經痛,西醫認為是一種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疼痛的臨床綜合征。其主要原因是神經根及神經干無菌性炎癥所致,故筆者應用西藥對癥處理,重者以曲安縮松加利多卡因封閉治療,其主要作用是消炎、消腫、脫敏和阻滯神經傳導,可阻斷由病灶刺激所產生的病理沖動傳入中樞系統,從而減緩,甚至消除疼痛等癥狀[8]。并使中樞的功能恢復和保持正常。中醫將坐骨神經痛歸納為痹癥范疇,其病理機制為風、寒、濕不同程度地侵襲人體,閉阻經脈以致氣血不暢,引起關節肌肉的疼痛及酸重、麻木。坐骨神經痛的臨床表現以疼痛為主要癥狀,常疼痛難忍,夜重晝輕,上下相竄,按中醫辨證為風寒兩邪所致[9],治則驅風散寒。“杜乳全蛇酒”是以純中藥制成,方中重用川烏、草烏、羌活、獨活溫濕散寒,除濕止痛,以白花蛇、全蟲、乳沒溫經散寒,活絡止痛,酌加紅花、三七活血散瘀,以白酒辛溫走散之性為向導,全方一起協同作用,故此方治療坐骨神經痛有顯著療效。筆者在應用以上療法中,未發現不良反應,個別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有疼痛加重、輕度腹瀉、胃痛等現象,但堅持服用2個療程以后,癥狀均自行消失。中西藥聯用治療可減少西藥的用量或用藥次數,從而減少其毒副作用,便于長期服用,且安全、效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 順,蔡玉穎.坐骨神經痛中西醫治療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3(9):799-801.
[2]黃金蘭,李敦玲.中西醫結合治療坐骨神經痛臨床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6):57-58.
[3]賈建平,崔麗英,王 偉,等.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44.
[4]楊先禮.五藤艽仙湯治療坐骨神經痛38例[J].陜西中醫,2010,31(12):1620-1621.
[5]張繼元.中藥痹痛湯治療坐骨神經痛36例[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4,25(19):1799.
[6]王繼雄.穴位注射治療坐骨神經痛30例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1,28(2):58-59,65.
[7]李 凱,王宇強.坐骨神經痛的中醫治療近況[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4,27(1):28-30.
[8]姚正強,劉 莉.自擬活血止痛湯化裁配合西藥穴位注射治療坐骨神經痛35例[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1):170.
[9]盧啟忠.坐骨神經痛的中醫治療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1,2(5):187-188.
(收稿日期:2012-05-24 修回日期:2012-07-17)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