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廣西平南縣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的發病情況,為防控工作提供依據。
方法 采用全自動生化儀定量檢測22 929例住院及門診患者的全血標本G6PD,分析比較不同性別、民族和年齡者的檢測結果。結果 G6PD總缺乏率為8.02%,其中男性缺乏率為9.49%,女性缺乏率為6.19%,男性缺乏率顯著高于女性(P<0.01)。漢族缺乏率為7.68%,壯族為9.08%,瑤族為11.05%,三種民族的缺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少數民族的缺乏率顯著高于漢族(P<0.01)。0~18歲缺乏率為10.11%,19~45歲為6.58%,46~82歲為7.04%,不同年齡組的缺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0~18歲的年齡段缺乏率最高(P<0.01)。結論 G6PD缺乏癥在本地區有較高的發病率,并且存在性別、民族和年齡上的差異,重視對住院病人和門診就診者的G6PD檢測,對指導對癥治療用藥、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全血
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4-0530-02
中圖分類號:R 5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33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 6-phosphate dehidrogenase,G6PD)缺乏癥在全世界累及1億人以上,我國發生率約為0.2%~15.7%,尤以南方各省較高[1]。為了解本縣轄區內人群G6PD缺乏發生率,我們收集在我院門診就診和住院病人的血標本,進行G6PD活性定量檢測,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1.對象 2010年11月~2011年9月我院住院和門診就診患者的全血標本22 929例,其中男性12 694例,女性10 235例。有漢族、壯族和瑤族,漢族18 343例占80.0%,壯族3 898例占17.0%,瑤族688例占3.0%。年齡0~82歲,其中0~18歲7 960例,19~45歲4 302例,46~82歲10 667例,農村和城鎮分別為14 904例和8 025例。
2.儀器和試劑 儀器:日本羅氏Modular P800模塊,試劑:長春匯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G6PD定量試劑盒。用EDTA.K2抗凝管抽取靜脈血,新生兒可采用臍帶血。
3.方法 標本按操作說明書處理,經溶血后用定量法上機檢測,各步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和儀器說明書進行,并執行每天室內質控。標本送檢后于當天檢測,不能當天檢測的置2~8℃冰箱保存次日檢測。正常參考值范圍:成人638~1980 U/L,臍帶血:832~2460 U/L。低于參考值下限為缺乏。
4.觀察項目 分析比較不同性別、民族和年齡者的檢測結果。
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1.不同性別的檢測結果比較 22 929例全血標本G6PD酶活性測定總缺乏率為8.02%,其中男性缺乏率為9.49%,女性缺乏率為6.19%,男性缺乏率顯著高于女性(P<0.01)。見表1。
2.不同民族的檢測結果比較 漢族缺乏率為7.68%,壯族為9.08%,瑤族為11.05%,三種民族的缺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少數民族的缺乏率顯著高于漢族
(P<0.01)。見表2。
3.不同年齡段的檢測結果比較 0~18歲缺乏率為10.11%,19~45歲為6.58%,46~82歲為7.04%,不同年齡組的缺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0~18歲年齡段的缺乏率最高(P<0.01)。見表3。
討 論
G6PD缺乏癥為伴性不完全顯性遺傳病,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酶缺乏癥,突變基因定位于X染色體上,男性為一條X和一條Y染色體,為半合子,酶活性顯著降低,可以發病。其缺陷基因來自母親,并傳給女兒,她們均為雜合子,能產生足夠量正常的G6PD酶,通常不出現任何癥狀。血中含G6PD酶活性正常和缺乏兩類紅細胞,兩者之比例決定酶活性測定的結果,其變動幅度很大,多數為中間缺乏值,少數接近正常參考值,很少數與半合子相近而可發病。女性純合子酶活性顯著降低,只有當她們的兒子出現缺陷時,才可能發現其異?;颍苌僖?。G6PD缺乏癥的發病者絕大多數為男性[1],因此臨床上男性缺乏率高于女性缺乏率。本組資料男性缺乏率為9.49%,女性缺乏率為6.19%,男性缺乏率顯著高于女性(P<0.01),與上述理論相符,但性別缺乏率高于文獻[2,3]報道,可能與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組,使用不同的檢測方法有關。
不同民族間G6PD缺乏率,漢族為7.68%,壯族為9.08%,瑤族為11.05%,三種民族的缺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少數民族的缺乏率顯著高于漢族(P<0.01)??赡芘c當地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例如偏愛使用民間醫療偏方,以及各民族間的婚姻狀況和優生優育重視程度不同有關。
不同年齡組G6PD缺乏率為0~18歲10.11%,19~45歲為6.58%,46~82歲為7.04%,不同年齡組的缺乏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0~18歲的年齡段缺乏率最高(P<0.01)??赡芘c2003年國家取消強制婚檢后,人們對婚檢不夠重視,婚檢率明顯下降,導致出生缺陷兒明顯上升有關。46~82歲比19~45歲缺乏率稍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取消強制婚檢前的醫療篩查水平較為穩定有關。
G6PD缺乏是一種紅細胞酶缺陷癥,引起溶血的主要原因是G6PD是一種可防止紅細胞氧化的酶,如果G6PD不足,紅細胞易受氧化損傷。當紅細胞暴露于氧化劑,其細胞結構將改變,引起細胞內的血紅蛋白沉淀(海因茲小體),造成紅細胞破裂[4],即溶血。常見溶血類型有先天性非球形紅細胞性溶血性貧血、蠶豆病、藥物誘發溶血、感染誘發溶血和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目前篩查方法主要有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硝基四氮唑藍試驗、Heinz小體、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熒光斑點試驗、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活性測定、分子生物學法等,前四種方法為篩選試驗,后兩種方法為確診試驗[5]。本文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G6PD,能準確反映酶活性。G6PD缺乏患者,酶活性一般都降低,根據缺乏程度,缺乏程度越高,酶活性檢測值越低。G6PD缺乏癥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一旦發病,只能對癥治療。
綜上所述,G6PD缺乏癥在本地區有較高的發病率,并且存在性別、民族和年齡上的差異,重視對住院病人和門診就診者的G6PD檢測,對指導用藥對癥治療、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等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陶元鋆.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M]//血液學及血液學檢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16-118.
[2]黃作群,唐 萍,覃桂芳,等.1 720例新生兒臍血G6PD篩查報告[J].廣西醫學,2007,29(8):1185-1186.
[3]姚英資,譚智偉,楊 孜,等. 深圳市龍崗區3 465例育齡人群G6PD缺乏癥篩查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13):2616-1617.
[4]尚 紅.醫學檢驗項目指南——幫你解析化驗結果[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06-508.
[5]譚齊賢.臨床血液學和血液檢驗[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2-144.
(收稿日期:2012-03-15 修回日期:2012-07-10)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