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點,符合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環節。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結合當前高校實踐教學實際,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現實路徑,有助于實踐教學的深入實施和實踐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立論基礎; 現實困境; 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1-0070-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以接觸社會、運用理論、掌握方法、鍛煉能力、提高素質為特征和目的,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和要求。實現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教育、導向、育人功能,實踐教學是重要環節和有效途徑。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結合當前高校實踐教學的實際,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現實路徑,有助于實踐教學的深入實施和實踐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立論基礎
認識實踐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夯實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是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有效開展和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既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點,又符合學生成長成才規律。
1.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現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有效銜接的關鍵環節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體現我國高校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造就高素質的人才打好思想基礎。這一教學目標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轉化為認同,由認同內化為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思維方法,同時外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其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和認同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除了進行課堂理論教學外,還必須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可以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實踐教學不是一種外在的可有可無的教育方式,而是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的關鍵環節。”[1]相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是一種過程性教學,通過實踐的過程達到教學的目的。具體來說,實踐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參加一系列的實踐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把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為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思維方法,在實踐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立體化、綜合性教育。
2.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做到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重要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實踐應用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不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必須把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教育緊密結合,正如毛澤東一貫主張的那樣,學校應當組織學生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把學得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這樣才能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抽象的知識變為比較具體的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2]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存在單純講理論多,結合實際少;正面灌輸多,啟發引導少;學生被動聽得多,積極參與少“三多三少”的現象。[3]扭轉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思想實際脫節、自我修養脫鉤、生活體驗脫離的狀況,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育作為一種參與和體驗式的教育,由于其強調從學生的直接經驗出發來學習,強調學生從實踐中親自感受和體會,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因而相對于理論教育的被動接受,更易為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烈的當代大學生所接受,成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4]通過開展實踐教學,拓展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豐富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充滿生機和活力。
3.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達到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相互統一的有效途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在現實中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定位自己、完善自己。大學時期,正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展成熟的重要時期,由于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這一成長過程中,有時不能準確地認識和估價自己,弄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擺不正自己的社會位置,經常出現角色期望值過高等問題。實踐教學能有效緩解和化解這一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矛盾。通過開展實踐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際,投身社會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社會問題,在觀察與思考中,找到評價自身價值的社會尺度,找準自己的恰當位置,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所學理論,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目標真正“內化”為自己的價值選擇,使思想理論教育的內容真正“內化”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在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的同時,實現了價值的導向、情操的陶冶和能力的培養的目標。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現實困境
分析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現實困境,是保證實踐教學深入開展的重要條件。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近年來各高校都開始注重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存在許多制約實踐教學深入開展的因素。
1.認識上的“失位”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一項由學校領導主管、教師主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目前,一些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存在認識上的不足。首先是一些高校領導還存在著思想政治教育“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不正確觀念,實踐教學停留在“紙上談兵”、“蜻蜓點水”的層面,致使實踐教學“虛化”;其次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認為實踐教學可有可無,存在重課堂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傾向,仍然采取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和單一的“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實踐教學上面不重視,沒必要去“勞民、傷財、費神”,致使實踐教學“空化”;最后是一些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一些學生認為實踐教學是“形式上的東西”、“浪費時間”,不如學點外語、計算機專業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更有用,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實踐教學是“游山玩水”、“走走看看”,致使實踐教學“形式化”。認識是行動的先導,上述認識上的各種偏差,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的深入開展和有效實施。
2.管理上的“失范”
實踐教學作為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環節,一般應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安排、考評體系、質量監控體系等完整內容。目前高校都不同程度的開展了一些社會實踐教學活動,但大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并沒有形成統一管理和相應的制度,教學上沒有納入教學計劃,經費上沒有相應的計劃安排,實施上沒有統一的要求和具體可行的方案,考評與監控上則更是處于空白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管理規范上的缺失,導致實踐教學的“隨意化”,常常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流于形式、半途而廢,難以持之以恒,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質量。
3.操作上的“失當”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從根本上講是一種課程意義上的社會實踐活動,它與課程理論教學相呼應。相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具有更強的目標性、計劃性和組織性。目前一些高校還存在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等同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現象。應該說主要由學校學工部、團委、宣傳部門組織學生參加的“志愿者”服務活動、“三下鄉”活動、假期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都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但從整體上講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性、完整性和深刻性,從參加成員上講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的廣泛性、普遍性。操作上的 “等同化”,嚴重削減了實踐教學的實際意義,降低了實踐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路徑選擇
走出實踐教學的“誤區”,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探索實踐教學的有效路徑,這是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持續開展的關鍵因素。結合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可從深化理念、構建體系、拓寬渠道、健全機制等幾方面進行路徑選擇。
1.樹立實踐育人理念,突出主體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面向現實社會的育人工作,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文件中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這種面向現實社會的實踐教學,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實踐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置身于真實、生動、具體的社會環境中,對現實問題進行主動思考、認真剖析、做出判斷、形成觀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向主動的尋求知識、探索未知轉化。實踐教學能夠增進學生的主體意識。在社會實踐中,學生要獨立的解決面對的具體問題,在解決這些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創造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處理錯綜復雜問題的能力。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把學生作為真正的教學主體、把實踐育人作為重要的教育理念、把實踐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
2.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加強針對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針對性很強地教學活動,要根據各門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構建適應各門課程教學大綱與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
(1)明確實踐教學目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四門課程。實踐教學要整合各門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優化各門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確立“一體化”總目標。
(2)確定實踐教學重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課程是相互聯系和相互銜接的整體,但又各具其特色和側重點,各門課程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重點開展實踐教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主要引導學生參與道德與法律方面的體驗性實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主要引導學生參與歷史考察的認知性實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主要引導學生開展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驗證性實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主要指導學生開展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理解的感悟性實踐。
(3)編制實踐教學方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應整合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優化實踐教學環節,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編制統一的實踐教學方案,確保實踐教學的“有序化”。
3.拓寬實踐教學渠道,增強實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收到實效,必須全方位拓展社會實踐渠道,引導學生廣泛、普遍的參與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升華思想、磨煉意志、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1)實踐教學與校園活動相結合校園活動主要包括各種類別的學術活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全校參與的慶典活動健康向上的社團活動等。結合校園活動開展實踐教學,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良好的思想素質。
(2)實踐教學與暑期社會實踐相結合實踐教學要結合學工部、團委等部門組織的假期“三下鄉”活動、社會調查活動以及節假日的普法宣傳活動、禁毒宣傳活動、環保宣傳活動、學雷鋒活動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基層、深入實際,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學會適應社會、正確對待社會,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
(3)實踐教學與志愿服務相結合志愿服務是當前大學組織較多、學生參與面較廣的活動,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運用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實踐教學,能縮小學生所學理論與實際的差距,彌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裂痕,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成才欲,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達到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統一。
(4)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基地相結合社會實踐基地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陣地。充分挖掘當地資源,聯系學校周邊的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廠礦企業、行政部門、事業單位、駐軍部隊、社會機構等,建立農村參觀教學基地、企業廠區參觀教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教學基地等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學生進行參觀學習、調查訪問,了解農村發展現狀,了解企業發展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了解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發展歷史,使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獲取知識和經驗,明確責任和義務,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和愛國主義的情懷。[6]
4.健全實踐教學機制,確保長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建立和健全管理機制、保障機制、監控機制、評價機制,保證實踐教學的長效性。
(1)管理機制科學的組織管理機制是實踐教學的基礎條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管理體制主要解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由誰來負責領導、由誰來進行管理以及如何領導和管理等問題,它包括實踐教學的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建立和健全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咨詢小組等組織機構。由學校黨委和行政領導牽頭、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領導小組,規定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目標要求、形式內容、方法途徑、時間要求等,加強實踐教學的指導和監督;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門為骨干、相關職能部門(宣傳部、團委、學生處、教務處)積極配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工作小組,制定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計劃,具體組織開展和實施實踐教學活動,落實實踐教學計劃;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卓有成效的校內外專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領導和主要實踐教學基地負責人為主要成員的咨詢小組,為實踐教學的推進、改革、深化獻計獻策。
(2)保障機制有力的保障機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關鍵部分。一是配備一支數量足、素質高、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教師是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實踐教學能力,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開展和實施,決定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首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組織教師廣泛開展社會實踐、學習考察和學術交流等活動,幫助教師了解世情、國情、省情、市情,增長他們的見識、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課堂實踐教學的內容;其次要配備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讓他們指導學生在校外的實習,指導學生實習報告、調研報告的寫作。二是確保實踐教學經費的落實,要多渠道投入經費,保障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實踐教學經費主要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活動經費、研究經費、獎勵經費、硬件配套設施等方面。三是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充分開發和利用當地的人文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建設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社會實踐基地,充分利用這些基地加強對大學生教育,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3)監控機制全程的質量監控機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必備環節。一是建立校內多層次監控體系,建立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領導小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組成的三級監控體系,制定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加強對各項實踐教學內容的組織、實施、考核等環節的管理,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二是建立學生自身的質量監控,學生是實踐教學的主體,建立與學生信息溝通的渠道,及時收集學生的實習信息與反饋意見,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以改進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三是加強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檢查和課程建設咨詢委員會專家的督查,這是質量監控的外在力量,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定期檢查和臨時抽查,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推動實踐教學高質量的運行。
(4)評價機制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是落實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首先是實踐教學考核評價要形成體系,既要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也要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其次是實踐教學考核評價要有量化標準,便于操作,易于執行;再次是實踐教學考核評價要有具體方法,采取定期召開各種座談會、經驗交流會、總結報告會等方法,對實踐教學進行測定和總評。通過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達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找出差距、明確方向的目的,推動實踐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7]
綜上所述,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實現實踐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從轉變觀念,拓展途徑入手,構建起人文與自然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8]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達到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有機統一,必須切實開展實踐教學。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現狀,探索實踐教學的有效路徑,建立實踐教學的長效機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才會得到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范生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哲學思考[J].貴州社會科學,2008(9):11.
[2]錢立潔.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32-33.
[3]蔣德勤.“移動課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當代訴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1(3):50-52.
[4]駱郁廷.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67.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光明日報,2004-10-15(1).
[6]楊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探討[J].理論觀察,2010(5):12-12.
[7]周湘蓮.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建設[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09-111.
[8]陳東英.立足“三個世界”探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65-68.
[責任編輯: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