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增強網絡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和戰斗力,創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開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網絡陣地,要有一支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要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強化技術保障措施,既要積極引導,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動性。
關鍵詞:網絡;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1-0117-0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網絡既為我們開辟了新的途徑,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的戰略課題。
一、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的逐漸普及,網絡已經成一種影響人類日常生活的文化現象。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很多高校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而且大學生擁有個人計算機的比例不斷提高。網絡已成為校園信息傳播的平臺以及校園與社會溝通的重要媒介,越來越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機遇。
1.網絡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互聯網具有容量大、資源豐富等優勢。網絡信息之豐富已超出世人的想象。因特網作為全球最大的圖書館和信息數據庫,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影像資料,涵蓋古今中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這些豐富的素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1]
2.網絡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網絡文化可以通過文字、聲音、圖片和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展現和傳播,為大學生提供色彩斑斕的圖片、優美動聽的聲音、活潑可愛的視頻,具有生動性、趣味性和靈活性。在網絡環境中,大學生可以自己操控計算機,瀏覽學習組織者提供的素材,由被動的“說教”變為自主的學習領會。同時,宣傳教育的內容也由傳統的單一枯燥的文件變為圖文并茂、聲影兼備的材料,從而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精神實質。[2]所以說,高校利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和教育,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3.網絡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還有談心、座談等幾種方式,有很大的時空局限性。網絡技術的產生,網絡文化的興起并迅速占領校園,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因為網絡有利于信息傳播與交流,便捷了大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大學生眼界,活潑了大學生思想,受大學生的歡迎。網絡開辟了大學校園文化的新領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從而極大地擴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
4.網絡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由于網絡具有全球化、數字化、交互性、虛擬化等特點,減少了面對面的壓力,拉近了彼此心靈的距離,使學生可以自由、平等地去體驗網絡文化帶給他們的新境界。這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夠以教師、朋友等多種身份出現,與之平等交流,密切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獲得真實的思想信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發布有益的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積極引導,這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提供了契機,對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5.網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更加多樣化,促進了學生工作方法的創新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是報告會、演講、談心、社會實踐及各種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活動。而在網絡時代,隨著大學生上網普及率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樣化,如網上講座、BBS論壇、電子信箱、網上交談、紅色網站、熱線服務等等,這些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新方法受到了大學生廣泛歡迎。因此,充分利用好網絡,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有聲有色。[3]
二、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挑戰,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引起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混亂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原有的道德價值不斷受到沖擊,高校大學生由于價值觀尚未定型,是非觀念模糊、價值觀抉擇困難,網絡的隱蔽性和包容性更加劇了這種模糊性。網絡上常見的良莠不齊的信息,難免不影響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發展。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互聯網開放性特征,極力向中國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等有關信息,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傾斜、扭曲,形成西方化的傾向,喪失了對于理想和未來的追求,崇尚享樂和超前消費,缺少信念等等。
2.造成大學生道德意志薄弱
網絡是一個比現實世界更自由、更容易放任自己的虛擬世界。當大學生在現實世界中失落的時候,會在網絡中尋求快樂,逃避現實的問題。網絡容易使大學生產生精神麻木和道德情感冷漠,并失去現實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斷力,導致緊張、孤僻、冷漠和其他健康問題的出現,進而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等道德情感和平等互助、和諧一致的道德關系的破裂。
3.造成大學生責任感缺失
由于網絡本身的隱蔽性和匿名性,一些大學生在網絡上的行為就變得隨意、放縱,缺少一種行為的責任感,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和行為約束,把網絡當作極度自由的世界,以擺脫現實的拘束。一些大學生在網上肆意地發泄、侮辱、謾罵而不為自己的行為所負責。
三、網絡環境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網絡環境下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利用網絡增強馬克思主義的吸引力和戰斗力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守網上的馬克思主義陣地,不僅是鞏固我黨執政立國之本,也是高校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牢固樹立陣地意識,用馬克思主義占領網絡文化陣地,大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最新研究成果的網上傳播,進一步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高校校園網要建立起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專業網站,收集發布有關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重要思想的文章,并隨時更新。高校校園網不僅要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欄目,而且要新穎、內容要豐富,要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文化品位,滿足大學生的發展需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占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主動權。
2.創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增強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夯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高校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技術平臺,加強網站或專題網頁建設,開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欄,可下設理論學習、專家論著、時事縱橫、典型案例、馬列著作、視頻點播、在線咨詢等欄目,甚至可以利用動畫制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畫或視頻點播進行教育,增強教育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觀性”[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大學生對網絡的熱情和網絡交流互動的特點,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搬到校園網上,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比如,用紅色資源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內容,有利于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所以,高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網絡基礎設施,改善技術條件,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優化升級,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堅實的平臺。[5]
3.努力開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網絡陣地,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從提高大學生辨別是非榮辱的能力和意識入手,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網上開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陣地,在校園網絡文化中大力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能力,自覺的以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借助網絡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觀性的優點,全面、廣泛地宣傳堅持“八榮八恥”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讓大學生們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民族性、時代性、實踐性和針對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互動性特點,讓大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精髓體會得更加具體和直接,增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強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6]
4.必須要有一支適應時代要求、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在網絡時代,“要建立一支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以網絡為主要工作領域,適時監督、管理網絡狀況,及時溝通信息、參與討論,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由掌握了現代網絡技術的專、兼職思想政治工作者組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網絡教育意識,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增強網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國家和高校要重視和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網絡知識和技術運用能力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網絡技術,提高他們通過網絡獲取、整理和分析豐富的網上教育資源和利用網絡進行教育的能力,讓他們能夠恰當、自如地把理論知識、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融為一體,[8]順利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5.注重加強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資源平臺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資源平臺建設主要需要從硬件建設、軟件建設、資源庫建設三個方面來進行。在硬件建設方面,目前,我國一般高校的校園網絡硬件建設已初具規模,大都實現了網絡進辦公室、進圖書館、進課堂、進宿舍、但還需要適當改進和完善。主要的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數據庫不夠全面,無線網絡的覆蓋面不夠。在軟件建設方面,互聯網上信息魚龍混雜,頹廢消極信息和思想充斥其間。為此,高校應積極開發一些集思想性、知識性、娛樂性和易操作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軟件,有效屏蔽網上的各種不良信息。在資源庫建設方面,可以將學校服務器與網絡上大量免費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網站進行鏈接,方便學生對資源的獲取。此外,學校也應該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資源庫,通過不斷充實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素材庫、教案庫、課件庫,構建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網絡資源,進一步規范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料管理。
6.加強網絡監管力度,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保障
網絡給大學生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網絡監管不到位造成的。因此,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網絡監管是非常重要的。加強網絡監管是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正常進行和開展的根本保證。在具體規章制度的制定上,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條例。需要注意的是,對于網絡的管理制度不能用簡單的“堵”和“罰”來實施,而必須針對事情的具體情況,留有一定的商討空間,以教育和引導為主,并要盡量減小處罰的影響面。
7.強化技術保障措施
網絡給大學生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校園網技術手段落后造成的。因此,要建立技術防御系統,探求更為有效的屏蔽手段,通過采用嚴格的認證和訪問控制機制構建技術防線。一般看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建立規章制度,強化校內網站安全管理。其次,是實名制管理。實名制管理是要求將學生學號、學校論壇賬號、借書證號、資源共享證賬號與學校在學籍數據庫當中的通訊方式進行綁定備案,每個賬號都需要通過激活的方式來使用。通過實名制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網絡的虛擬性所造成的管理上的不便,同時還可以對于網絡事件進行有效地跟蹤,提高效率。
8.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積極引導,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動性,增強其自身的免疫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幫助大學生充分認識網絡的兩面性,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上網心態,能夠在網絡虛擬環境與現實生活之間轉換自如,不能本末倒置沉迷于網絡虛擬環境;要自覺遵守網絡道德規范,積極參加網絡文明建設;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規范大學生網民的言行舉止”。[9]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還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要充分相信學生,依靠學生,充分發揮其內在潛能,讓他們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建設,就網絡信息和社會思潮充分發表意見、展開討論,使他們明辨是非,實現從被動接受教育向主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轉變,由他律向自律的轉變,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10]
參考文獻
[1][5]李暉等.網絡時代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思考[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67-68,73.
[2]趙惜群,吳毅君.培育網絡文化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N].光明日報,2008-04-02(9).
[3]安仲森.試論網絡文化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影響與對策[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9):74-75.
[4][8]黃惠萍.論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網絡建構[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8):9-10.
[6]陳蓉.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新世紀論叢,2006(1):191.
[7]魏潾.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影響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12.
[9][10]高曉鐘.網絡文化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戰線,2008(4):134.
[責任編輯: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