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大學生黨員是在校大學生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肩負神圣而光榮的歷史使命,更是黨和國家的未來與希望。但當前部分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意識較弱,這就需要高度重視與加強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針對這一問題,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從明確責任意識,強化責任擔當能力等方面切實加強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黨員; 責任擔當; 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1-0105-03
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思想政治覺悟較高的學生骨干群體,他們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加強對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研究,不僅有助于促進大學生黨員自身的全面發展,而且有助于引導大學生黨員為實現黨的奮斗目標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同時也為新時期高校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現實緊迫性
在相同的社會生活中,不同的社會角色決定了在社會生活中有不同的責任擔當。責任是社會成員對社會所承擔的與自己的社會角色相適應的行為和社會成員對自己的實際所為的行為所承擔一定后果的義務。[1]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的優秀群體。他們肩負的歷史使命不言而喻。大學生黨員既是一個接受多年教育、掌握了較多科學文化知識的大學生,又是一名接受黨的培養教育,政治覺悟較高、思想作風過硬的共產黨員。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的緊迫性主要在于,一方面,他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維護者和宣傳者,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擔,是實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標的中流砥柱,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意識的高低會影響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大學生黨員是中國共產黨的一份子,是新一代共產黨員的主體,他們能否良好地擔當起自身相應的責任,不僅關系著今天黨的執政地位穩固與否,也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延續,歷史使命的實現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1.大學生黨員加強自身黨性修養的迫切要求
作為大學生黨員,未來走向社會,將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或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干力量。大學生黨員不僅僅要掌握過硬的科學文化知識,實踐技能,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要承擔起實現黨的奮斗目標的重任。因此,在高校切實加強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加強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能夠使大學生黨員提升自身的黨性修養,發揮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更好的感染和帶動周圍的同學加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偉大事業中來,增強黨的感召力和號召力,從而加強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大學生黨員要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黨章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奉獻社會,服務人民,以身作則,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七大通過的新黨章中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現階段奮斗目標。大學生黨員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沒有責任擔當能力的大學生黨員不可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一個責任感薄弱的大學生,往往會缺乏集體觀念、行為渙散,在未來實踐活動中必然會降低勞動群體行為活動效率。[2]胡錦濤總書記在致全國青聯十一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五大的賀信中滿懷深情地寄語青年:“我們國家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希望廣大青年和青年學生自覺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以堅定遠大的理想勵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銳意創新的激情投身實踐,以艱苦扎實的奮斗成就人生,不斷創造新的青春業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發努力。”
3.黨的前途和命運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成立已有90多周年。在這90多年的歲月中,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作為大學生黨員,如果責任擔當意識淡薄,責任擔當能力弱,那么中國共產黨的未來是難以維系自身作為執政黨的地位的。一個執政黨如果沒有了應有的責任擔當能力,國家的發展與富強就得不到保障,中華民族就無法屹立與世界強國之林。“青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3]這句話強烈的表達了國家的興亡取決于我國的青年。大學生黨員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青年有生力量,迫切需要重視對其責任擔當的教育,這樣才能擔負起中國共產黨前途與命運的重托,保持黨作為執政黨的持久的生命力。
二、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國內各高校非常重視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黨建工作。從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角度來看,大學生黨員已成為立場堅定、思想政治覺悟崇高的一個優秀群體。但在大學生黨員中仍有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后,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沒有按照黨員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動機不正確,黨性修養不高;部分學生黨員存在個人責任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與社會參與度較低,沒有承擔相應的社會職責和義務,沒有起到學生黨員應有的表率和先鋒模范作用,沒有體現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責任和擔當。上述這些問題表明,目前,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還存在著以下不足:
1.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程度不夠
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是否能取得實效,要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而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的重視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對責任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但部分教育工作者僅僅是把責任教育掛在嘴邊,并沒有在教育實踐中落實。雖然大學生中一些責任缺失現象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擔憂,但他們往往也只是在講到誠信等問題時,提出一些停留在表面泛泛的、低層次的要求。大學生黨員意識不到責任對于自己乃至國家未來的重要性。部分教育工作者也很少關注大學生責任的教育,沒有意識到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一些教師責任失范的行為對大學生責任的教育也只能起到負面的影響。
2.教育方法較為單一
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較單一,責任擔當的培養屬于內在修養的養成。如果僅接受理論教育,而沒有實踐的體驗和深刻的感悟,這對責任擔當教育而言是一種誤區。目前大部分學校的責任擔當教育重理論輕實踐。一般只是在黨課上進行理論教育,較少從組織上引導和組織大學生黨員去實踐,在踐行責任擔當的過程中提高認識,實現對責任的擔當。還缺乏組織相應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教育,把責任擔當教育與實踐結合起來中。使得部分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僅僅停留在嘴邊。
3.教育工作者沒有形成合力
高校作為大學生黨員學習理論知識、提高思想素質的中心,在責任擔當教育問題上并未形成良好的合力。部分高校沒有把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做為黨務工作的任務,高校黨群團干部、學生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上缺乏相互配合。專業課教師僅限于教授專業課的理論知識,沒有在日常教務工作中加入對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輔導員以及心理咨詢工作者很少開展關于責任擔當的主題教育活動,高校教師、輔導員與心理咨詢教師三者很少在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問題上進行溝通,沒有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形成合力,共同開展對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
三、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對策
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黨員教育的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在新的形勢下,積極探索新時期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社會主導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其一,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大學生黨員只有不斷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才能把國家的前途命運,堅持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樣的歷史使命肩負到自己的身上,在社會中真正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承者、實踐者和開拓者。其二,大學生黨員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要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責任擔當意識,心懷祖國富強、人民富裕的理想去努力,以負責任的態度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其三,愛國主義是人們在祖國土地上長期生活、勞動、奮斗中形成的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正是對祖國與人民的責任擔當,沒有對于祖國與人民血濃于水的情感,這種擔當是毫無動力可言的。因而在對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中,就必須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深化大學生黨員對于民族與國家的愛與忠誠,促使大學生黨員為我國的和諧社會主義建設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其四,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要堅持以“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標準。幫助大學生黨員明辨榮辱,樹立“八榮”意識,以“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為一切行為的基石。通過學習“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學生黨員要起到先鋒帶頭作用,成為大學生乃至人民群眾的表率,明確責任擔當意識,踐行責任擔當。
2.明確責任擔當意識,提高自身黨性修養
作為大學生黨員不僅僅要明確生命責任、他人責任、家庭責任等層面的責任擔當意識,更要明確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接班人而具有的社會和國家責任擔當意識。能夠引導、影響身邊的人積極承擔社會事務。大學生黨員要提高自身黨性修養,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黨章、黨史和黨的方針、路線、政策;高校要開展黨課教育,使大學生黨員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使大學生黨員對于我黨的認識科學化,對于黨的培養有全面的認識,對黨性的理解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付諸于實踐。
3.強化責任擔當能力,提高社會實踐磨練
強化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能力要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高校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赴貧困山區支教、敬老院義工活動、赴荒漠化地區的綠化植樹活動、加入志愿者組織去孤兒院關愛孤兒、走出校園,深入社區進行社會服務。這些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大學生黨員親身經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強對國情的了解,對國家的熱愛,增強與人的溝通與和諧相處的能力。更深刻地認識自身,認識社會,提高和鞏固已形成的責任擔當意識,強化責任擔當能力的目的。
4.創新教育手段,發揮大學生黨團組織的教育作用
高校在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基礎上,創新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手段。高校黨團組織要利用新媒體等網絡載體,建立紅色網絡,使大學生黨員在建立紅色網站、瀏覽紅色網站的過程中,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將責任擔當教育融入其中,加深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民族主義等紅色精神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正面引導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意識,提高大學生黨員的自覺性。其次,高校黨團組織要應針對責任擔當教育開展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黨員重走長征路,使大學生黨員體會艱苦的生活條件,珍惜現在的生活。組織黨員先鋒隊,走出校園,深入社區進行社會服務的實踐活動。以此調動大學生黨員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通過活動與實踐深化學習理論知識,加強信念理想,更可以讓大學生黨員通過實際行動,考察自身的責任擔當意識,發現自身的問題。第三,黨團組織在選拔預備黨員與吸納新黨員的環節上要嚴格大學生入黨前的考察,嚴格培訓,不斷審核,保證真正優秀的大學生入黨。入黨后,也要建立起黨員考評機制,高校黨務工作者與大學生對大學生黨員共同評議,使大學生黨員嚴格要求自己。
5.發揮教育工作者的合力作用,營造良好的高校氛圍
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是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是高校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教育工作,強化輔導員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責任擔當意識,只有提高教師的責任擔當能力,才會影響學生,在學生中樹立表率的作用。二是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在傳授專業課知識的同時,把責任擔當教育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學生,做到育人、育心,培養學生責任感的形成,使學生受益匪淺。教育工作者要有合作意識,做到勤溝通,及時發現學生責任擔當缺失的問題,做到資源共享,最大限度的發揮集體的智慧。三是營造一個良好的教書育人學習環境,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刻苦鉆研的學習氛圍、學生和教師要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使大學生黨員責任擔當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廖愛鋒.論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J]. 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4):104-105.
[2]陳建華,張園.高校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途徑研究[J] 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86-89.
[責任編輯: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