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加快中小企業的發展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然而,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融資困境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首要問題。本文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進行了系統分析,從內源融資、直接融資、間接融資三個角度剖析了其融資難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方案和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理論;資本市場;社會服務體系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20世紀80年代后,中小企業的作用為世界各國所關注。從世界各國的發展看,中小企業的作用不容忽視。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總量已超過1000萬家,約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工業總產值和利稅分別占60%和40%,每年出口創匯占6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并且在拉動民間投資、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如此,我國政府對中小企業作用的認識不斷提高,對其發展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中小企業在經歷最初“抓大放小”到“發展大企業大集團與扶持中小企業并舉”的政策演變后,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但是,我國中小企業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很多困難。而其中融資問題則往往成為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瓶頸問題。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1.中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弱
企業的融資可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大類,而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又是外源融資的兩大主要渠道。內源融資作為企業資金融通的一個重要渠道,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優勢,因此,忽視內源融資,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我國中小企業內源融資狀況不理想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主觀方面,由于產權或體制上的原因,中小企業內部利潤分配存在短期化傾向。客觀方面,與中小企業盈利能力弱有關。我國中小企業的利潤指標逐年提高,而與大型企業的對比則顯示中小企業利潤相對較少,這說明中小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弱,這與中小企業的客觀實際狀況也是相符的。
2.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窄
就債權融資而言,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債券發行的主體必須是股份有限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和兩個以上國有企業或國有投資主體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于30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不低于6000萬元,企業債券必須有前三年連續盈利的記錄等。法律約束再加上資信不足,中小企業很少獲得債券發行的額度。就股票融資而言,在滬深兩大資本市場,由于政策傾向、法規約束及中小企業自身的原因,有幸進入這個市場的中小企業數量極少。對于2004年5月17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中小企業板,雖為中小企業搭建了一個為中小企業發展所迫切需要的開放式直接融資平臺,但還只能解決一小部分規模較大、成長性較高、效益較好的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
3.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滿足率低
在我國現行的金融體制下,中小企業很難進入直接融資市場。而進入間接融資市場也困難重重。同時,其間接融資過分集中于銀行貸款。根據2004年8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8.7%來自銀行貸款。以浙江溫州、寧波為例,有關部門對溫州地區190家企業的問卷調查,貸款占企業總負債的比重平均為61.3%。當資金困難時,有150家企業首先想到的是向銀行、信用社貸款,首選民間借款的為27家,首選拖欠貨款的13家。有關部門對寧波市207戶中小企業的問卷調查,“當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時”,有90.4%的企業選擇了“銀行信貸”的融資方式,“當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時”,有79.4%的企業選擇了“信貸”的融資方式,國際金融公司(IFC 2000)的問卷調查表明,我國中小企業在獲得銀行貸款方面存在著較大的障礙。IFC的調查顯示:有41%的中小企業認為融資困難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
對于我國的中小企業來說,還存在資本結構不佳、資產負債率高、融資成本高的情況。由于經濟體制、金融體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中小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總體上水平偏高,而且流動負債占總負債的比例很高。這是因為中小企業財務結構脆弱、規模偏小,從現有金融體系很難籌足所需資金,只有轉向民間資本和股東等個人借款,這些資金大多為短期借款,導致企業短期負債比率過高。同時由于現行制度,直接與中小企業發生信貸關系的基層銀行機構授權很小,基本無固定資產貸款投放權,只有規模不大的流動資金貸款權。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原因分析
1.競爭力弱,盈利能力不強
企業的競爭力不僅表現在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數量、質量方面,同時也受企業形象、研發水平、持續經營能力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在改革二十年里迅速成長發展,主要依賴于不斷擴大的賣方市場,而非競爭力。許多企業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者素質較低,資源浪費嚴重,生產方式落后,生產專業化程度低,這些企業經營開發能力弱,產業升級進展緩慢,這些都導致了中小企業競爭力弱,盈利能力不強。
2.中小企業上市難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開始建立股票交易的資本市場,這為資金短缺的企業提供了在股票市場運作中直接融資的機會。然而,我國股市發育不成熟,缺少層次性,入市條件簡單劃一,使廣大中小企業因入市門檻過高而很難進入。我國《公司法》規定的上市條件為: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5000萬元人民幣,業績為開業時間三年以上且最近三年連續盈利,持有股票面值達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于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對于規模不大,資本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顯然很難達到上述要求。目前,雖然二板市場已開始運作,但還只能解決一小部分規模較大、成長性較好的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問題。雖然二板市場的上市門檻較主板市場低,但上市費用仍很高昂。對于我國占絕大多數的傳統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來說,二板市場上市較為困難。
3.中小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直接融資難
除股權融資外,發行債券是企業直接融入資金的另一條重要途徑。然而,由于調整我國債券發行關系的法律、法規在規劃設計上存在一些缺陷,使中小企業很難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籌集資金。《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和兩個以上的國有企業或者其他兩個以上的國有投資主體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為籌集生產經營資金,可以依照本法發行公司債券。同時,還對發行企業的規模、盈利等方面規定了較嚴格的條件。這種“規模控制、集中管理”的方式使中小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
4.中小企業貸款難
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要求高,不僅要求較高的盈利能力,還要求有足額的、合法的、易變現的抵押物(或質物),或者擔保公司提供擔保。而中小企業恰恰是盈利較弱,缺乏合符銀行要求的貸款抵押物(或質物)。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評級、授信等要求資料多、條件較高,許多中小企業因盈利能力、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不規范等原因,邁不過最低門檻,被擋在銀行大門外。即使現在有擔保公司可以提供擔保,但擔保公司一般要求中小企業反擔保,提供反擔保的中小企業也不多。所以中小企業到商業銀行貸款難。
四、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途徑
我國中小企業可以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采取下列措施,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1.增強中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是中小企業自身實力問題。如何有效提升自身實力對于解決其融資問題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增強中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必須從提高企業自身能力素質出發。加快改革,加強和規范企業治理結構。強化經營者素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經營者的素質和管理水平。中小企業經營者要加強學習,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把有限的資金用好,發揮出最大效益。加強財務管理,規范財務行為。中小企業要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杜絕假報表、假合同、假證明等造假現象的發生,為金融機構獲得真實的信息提供條件。因此,必須強化其真實信息披露意識,樹立全局觀念、長遠觀念;同時,必須建立完善企業財務制度、內控制度和監督機制,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更新融資觀念,合理籌措資金。中小企業首先應樹立負債經營的現代經營意識,充分認識各種現代融資工具,有效利用企業各種閑置資本和存貨,通過各種融資渠道,采取多種融資方式為企業融通資金。同時企業融資要從實際出發,在可能的情況下,要選擇恰當的融資時間,把握最佳的融資機會,制定最佳的融資期限和融資方式。
2.加強政府公共財政政策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大力支持
企業規模越小,有效信息的獲取越困難。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加之許多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財務狀況不透明,使得銀行無法獲取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針對此問題,政府應強調其服務功能,建立獨特有效的信用擔保體系,增強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信心和能力,同時,通過擔保等措施加強扶持和鼓勵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也可通過財政補貼,制定各種基金援助計劃,列入當年的財政支出預算。還可在稅收上予以優惠,稅收優惠政策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具有特殊的意義。
3.建立解決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體系
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中,考慮到中小企業獨特的困難和資本運行的風險,專門建立與中小企業相聯系的市場籌資制度。美國是市場主導型的融資模式,資本市場發達,并設立了三個專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資本市場,即納斯達克小型市場、小額股票掛牌系統、粉紅單市場。日本除了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中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十分重視直接融資市場的建立。在1963年建立了柜臺交易市場,1991年仿效美國建立了日本創業板市場,但在市場規模上還遠不如美國。我國雖有創業板市場,但規模不夠,應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板市場(二板市場)、探索設立區域性三板市場、逐步設立柜臺市場,完善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體系。
4.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
高效率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應滿足中小企業籌資需求,使之在支付相應的價格后籌集到所需資金,合理的交易成本,使中小企業籌資成本降低;其相對于大型金融機構而言,其管理鏈條短、層次少、經營靈活、適應性強,更滿足中小企業時間短、金額小、快捷的融資需求。所以,必須對現有的金融體制進行改革和制度創新,我國金融制度創新的內容主要有:引進新的金融組織機構,建立適合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金融組織體系,包括組建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大力發展民營的、地方的中小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時,能充分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低成本的了解到地方的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項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商業銀行改革現有授信、評級流程,推廣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信貸審批流程;降低中小企業風險控制要求,提高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擴大中小企業擔保抵押物范圍,提高擔保能力。
5. 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服務中小企業
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在全國設有許多咨詢中心、企業發展中心、信息中心、退休經理志愿者服務團,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規劃、賬目管理、現金流量分析、制定預算等服務。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有力的促進了信用擔保體系的發展。因此,我國應逐步完善社會服務體系,規范中介機構行為,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基礎服務。中小企業不僅需要財政金融政策的支持,更有賴于社會中介服務體系的健全與完善,對此,政府應給予必要的支持。一是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法律、市場、技術、經濟金融等方面的咨詢服務。二是鼓勵科研機構與中小企業合作,幫助中小企業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制。三是規范抵押評估、登記程序和操作規程,降低收費標準,減輕企業負擔。四是通過立法規范企業信用信息的登記、匯總、查詢、披露。五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手段,逐步健全面向社會開放的中小企業信息服務體系。
近年來,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產生重要影響。我國政府也十分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并采取了很多措施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從中小企業的界定入手,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和融資現狀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并從內源融資、直接融資、間接融資三個角度剖析了其融資難的原因,針對分析的原因提出了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國平,鄧繼斌,王漢金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綜合對策 [J]. 中國城市金融觀察思考,2009,12
[2] 高航.中小企業信貸融資之中外比較 [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07)
[3] 劉新宇.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與解決對策 [J]. 法制與社會,2009,(19)
[4] 成迪龍.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的融資決策 [J]. 企業導報,2009,(5)
[5] 萬永紅.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 [J]. 現代商貿工業,2009,(16)
[6] 秦黎,朱麗宣.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問題探討[J] 《長白學刊》,2008(03)
[7] 王進英.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分析與對策 [J]. 《農村.農業.農民(B版)》,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