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資本作為一種先進的風險管理方法,科學地實現了資本和風險的整合,對保險公司防范風險、穩健經營、實現最大效益都具有積極的影響。本文通過剖析保險公司經濟資本的內涵,對保險公司所面臨的風險識別和量化方法、經濟資本風險約束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經濟資本;保險公司;非預期損失;風險約束
經濟資本最早起源于銀行對風險的管理,并在銀行內部得到廣泛的運用。之后,由于金融混業的發展,經濟資本的運用也逐步推廣到保險業,瑞士再保險公司1994年就引入了經濟資本模式,并于1995年6月將這一模式完全用于公司信用風險、保險風險和金融風險的管理。英國皇家太陽聯合保險公司于1998年建立了經濟資本系統,法國安盛集團于1999年引入了經濟資本理念,于2002年6月首次開發了統一的經濟資本系統,用于判斷各業務線的資本配置狀況和盈利。現在,經濟資本在全球保險行業中已經成為重要的和廣為使用的管理工具。經濟資本對于保險公司而言,不僅解決了舊的償付能力監管的問題,保證整個保險行業健康的發展,而且,保險公司還可以運用經濟資本,加強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使資本分配更有效率,使績效評估更加合理和完善,使得保險產品的定價更為科學、優化產品價值管理。在2011年度以“經濟資本”為主題的區域聯合國際精算研討會上,中國保監會副主席、中國精算師協會會長魏迎寧表示,希望以此為契機,使中國保險業更加重視經濟資本的作用,并使其在中國保險業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可見,經濟資本的運用對保險公司意義重大。
一、保險公司經濟資本內涵
1.保險公司經濟資本
經濟資本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引入西方銀行業,后來,保險業繼銀行業之后也引入了此概念。根據保險公司的損失特點,一般可以將其損失分為預期損失、非預期損失和異常損失。預期損失是根據大數定律計算出來的期望損失,一般以準備金形式和保險公司經營成本一起在保險產品定價中進行補償。異常損失指發生頻率低、損失巨大的巨災風險,例如戰爭和重大災難,是保險公司自身無法抵御的。非預期損失介于預期損失和異常損失之間,保險公司可以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其發生的概率及損失程度進行量化,這部分損失需要保險公司用資本進行補償。而經濟資本正是為了吸納保險公司風險損失而引入的數量概念,因此,經濟資本在數量上應等于非預期損失的量化。
2.經濟資本與賬面資本、監管資本
經濟資本科學地將風險和資本整合在一起,它既不是風險本身,也不是真實的資本,是對應著風險的虛擬資本形式,代表著一種全新的風險管理理念。它與保險公司賬面資本、監管資本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1)賬面資本。賬面資本又稱為權益資本,即保險公司財務報表中顯示的所有者權益,等于資產減去負債。在保險公司實際經營過程中,經濟資本可能大于或小于賬面資本,但根據保險公司審慎經營的原則,保險公司應當將經濟資本控制在保險公司賬面資本即持有的實際資本范圍之內。(2)監管資本。監管資本是監管者對保險公司經營的最低資本要求。雖然經濟資本與監管資本都是風險緩沖,但前者是由企業管理者從內部來認定和安排這種緩沖,反映了股東價值最大化對企業管理的要求;而監管資本則是由監管當局從外部來認定這種緩沖,反映了監管當局對股東的資本要求,體現為股東的資本費用。監管資本體現了監管當局要求,它不能代表保險公司實際吸收非預期損失的能力。監管規定不一定反映特定公司的風險特征,而且風險加權資產不能作為全部風險的正確測度。而經濟資本反映了市場及保險公司內部風險管理的要求,它是為承擔風險真正需要的資本,完全反映了保險公司自身的風險特征。
二、保險公司經濟資本估算
1.保險公司風險識別
經濟資本在數值上等于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值。因此,計量經濟資本的第一步就必須是對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進行界定和分類。保險公司是一個集合和分散風險的專業管理機構,面臨著比普通企業更大更復雜的風險。在保險公司經營保險業務時,保險企業在收取保費的同時承保了由于各種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所造成的損失,由于保費的厘定已包含了對這些損失的預期,只要計算過程和方法正確,就應該有足夠的準備金預備這類損失的發生,因此,這類損失并不構成對保險企業本身的風險。保險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是指在其經營業務的過程中,由于諸多外部和內部因素,如利率和匯率波動、通貨膨脹率變化、費率厘定發生偏差、承保風險的集中程度、資本市場的波動以及人為的、法律的、政治等方面發生的變化,從而造成實際的經營結果和預期目標之間產生偏差,進而使保險公司遭受損失的風險。我們可以將這些風險主要分為以下四種:
(1)保險風險。保險風險指由于對死亡率、疾病率、賠付率、退保率等判斷不正確導致產品定價錯誤或者準備金提取不足,再保險安排不當,非預期重大理賠等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包括死亡率風險、退保率風險、發病率風險、年金死亡率風險、財產和意外風險等。
(2)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等市場價格的不利變動而造成損失,以及由于重大危機造成業務收入無法彌補費用的可能性。因此,市場風險包括權益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以及商品風險。利率風險是壽險公司的主要風險,它包含資產負債不匹配風險。
(3)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由于債務人或者交易對手不能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信用狀況的不利變動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包括違約風險、市場風險溢價、清算風險、國家風險和集中風險。
(4)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指由于操作流程不完善、人為過錯和信息系統故障等原因導致損失的可能性。具體包括欺騙、錯誤、系統障礙和流動性風險。
2.風險量化與經濟資本
對保險公司的風險進行識別和分類后,根據風險的特征,選用合適的計量方法或模型對這些類別風險分別進行量化處理,由于最壞的情景不可能同時發生,所以考慮保險公司內部風險類別之間的相關性,對風險進行整合即可以得到保險公司總的經濟資本量。具體四類風險量化方法如下:
(1)保險風險的量化。保險風險經濟資本計算方法是,它將風險因子(包括死亡率,壽命,殘疾,恢復,失效和資本金選擇權)的變化對市值準備金產生的影響數量化,即將未來的現金流貼現。假設風險因子的變化服從一定的分布,給定敏感性,各個獨立的風險因子對市值準備金產生的影響就可以計算出來,然后再考慮各因子的波動性及因子間的相關性,將各因子聯合起來,產生標準的離差分布。這樣就計算出保險風險經濟資本。
(2)市場風險的量化。計算市場風險的主要方法是在險價值(VaR),它是在正常的市場條件和給定的置信水平(通常為99%)上,在給定的持有期間內,某一投資組合預期可能發生的最大損失。或者說,在正常的市場條件和給定的持有期間內,該投資組合發生VaR值損失的概率僅為給定的概率水平(即置信水平)。該方法最早由JP摩根公司提出。由于它較真實地反映了市場因素連續、動態變化的特征,估算結果準確、敏感,因此受到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歡迎和肯定,成為度量市場風險中普遍使用的模型。
(3)信用風險的量化。現代信用風險計量模型構建于現代金融理論基礎上,應用金融市場數據分析債務人的信用水平,不僅關注違約,更注重債務人風險水平的波動,同時試圖將資產組合效應考慮在內。現代信用風險計量模型以J.B.摩根于1997年推出的Creditmetrics模型、KMV公司的KMV模型以及瑞士信貸的CreditRisk+模型為代表。
(4)操作風險的量化。操作風險量化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自上而下法適用于把集團看作一個整體,或者按照業務種類、產品種類等計算風險資本,具體方法包括基本指標法、多種指標法、同類機構比較法等;自下而上法則按照單個業務流程計算出所需資本后,再加總計算出整體業務甚至整個集團所需的風險資本,具體方法包括專家判斷法、高級計量法、統計法等。
三、經濟資本風險約束作用
對風險進行計量確定經濟資本量之后,經濟資本的風險約束力量便產生了。這種力量體現在資本對資產擴張的約束。作為高杠桿經營行業,保險公司內生著盲目擴張的動機,這種約束對于保險公司的意義就顯得尤為重大。
1.利潤驅動下的破產危機
保險公司與其他的工商企業一樣,經營目標都是利潤最大化。在傳統的經營管理中,衡量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的指標是資產回報率(ROA),測度投資回報的指標是股權回報率(ROE),它們之間通過股本乘數(EM)發生直接的聯系。
其中,ROE=■,ROA=■EM=■
顯然,稅后凈利潤/股權資本=稅后凈利潤/資產×資產/股權資本,即:
ROE=ROA×EM
從而得出下列結論:在資產回報率(ROA)給定時,在資產一定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資本金越低,股東回報越高;在資本金一定的情況下,資產規模越大,股東回報越高。所以,資產擴張很自然就成為保險公司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手段。在傳統的保險公司經營管理中,由于資產擴張不受資本制約,股東追求高額回報(ROE)的結果必然誘使保險公司不計風險地盲目擴大資產規模,使得風險加速累積,潛在損失激增,最終資不抵債,出現破產危機。
2.經濟資本風險約束下的破產阻隔
通過對保險公司所有風險識別、計量,最后得到所需要的經濟資本總量,就可以將其與實際資本進行比較,從而反映保險公司當前的經營風險狀態。如果經濟資本小于實際資本,意味著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在資本的承受范圍之內,保險公司經營處于安全狀態。但是,實際資本超過經濟資本的部分資本,由于沒有承擔相應的風險而不能發揮最大價值。如果經濟資本大于實際資本,則反映了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超過了實際資本所能承受的范圍,保險公司經營處于危險狀態,一旦風險集中爆發,極有可能資不抵債而不得不破產。所以,經濟資本不超過保險公司實際資本便構成了保險公司的風險邊界。
如果保險公司發現經濟資本與實際資本存在較大的差額,經營風險較大的時候,則應該及時地調整經濟資本或是實際資本。對于實際資本,可以從外部籌集新的資本來彌補不足;對于經濟資本,則可以調整自身業務結構,增加業務的內涵價值,剝離那些內涵價值不高的資產,使得整體風險降低而經濟資本量相應減少,逐步接近實際資本水平。而一般情況下,通過外部籌集新的資本并不能隨時都可以實現的,保險公司只能通過減少承擔的風險降低經濟資本量來保障清償能力。可見,經濟資本風險約束是硬性的,它約束著保險公司資產擴張的速度和規模,使得保險公司遵循資本——風險的嚴格對應關系,若無視這一數量約束,保險公司就會走上資不抵債破產的道路。
四、結語
經濟資本的概念引入中國已有幾年時間,雖然中國保險業已經接受了這一概念,并認識到其重要性,但由于我國保險公司在風險觀念、風險計量技術、數據的搜集、制度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保險公司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目前運用經濟資本進行風險管理、調整發展戰略的保險公司還是少數,多數保險公司仍處于粗放經營的狀況。但隨著我國保險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觀念的改變,風險管理技術的提高,經濟資本一定可以成為我國保險公司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最大動力。
參考文獻:
[1]魏迎寧,陳戈.論保險公司經濟資本.保險研究[J],2008(5).
[2]何艷,張慶洪.合理確定經濟資本,夯實保險公司“做大做強”的基礎[J].上海保險,2006(11).
[3]吳堅雋.保險公司經濟資本管理的現實定位與發展趨勢[J].上海保險.2005(10).
【基金項目】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保險公司經濟資本管理應用研究”研究成果(科研項目編號:zx1002992006,zxpt05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