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俄羅斯氣候變化的現狀及歷史發展狀況入手,經分析得出了俄羅斯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實踐中面臨著促進因素與限制因素并存之復雜局面的結論?;谝陨辖Y論,著力于分析在不同階段中俄羅斯對氣候問題的不同的應對態度,并在此基礎之上,試圖對俄羅斯未來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態勢做出粗淺的分析和預測。
關鍵詞:俄羅斯;氣候變化;挑戰;應對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5-0280-03
一、俄羅斯氣候變化現狀
每每提到俄羅斯,人們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總是漫長冬季里皚皚白雪的畫面。然而,氣候變化的影響使俄羅斯的氣候悄然發生變化。連續的高溫、干旱和森林大火使俄羅斯意識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加速進行。2010年6月以來,高溫浪潮席卷俄羅斯長達6周,造成1 200人溺死于海邊的嚴重后果。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民眾連線時表示,“嚴重的干旱也吞噬著俄羅斯的農作物,造成2 500萬英畝作物絕收,面積相當于美國肯塔基州的大小。俄羅斯2010年國家農業生產與去年相比減少9.9%。”另外,森林大火蔓延勢態逐步升級,火情逐漸失控,到8月20日時,大火共燒毀了30萬英畝土地,在多達12個地區內摧毀了1 500座建筑,使一些地區不得不進入緊急狀態;而莫斯科郊區的幾處泥煤燃燒地不時散發出有毒煙氣,籠罩整個城市,使俄羅斯首都的空氣質量變得十分糟糕,人們呼吸困難。對此,俄羅斯官方已經將這一切總結為:全球變暖亟待解決。
二、俄羅斯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歷史回顧
(一)1992—2004年:氣候變化問題是俄羅斯參與國際事務的跳板
1992年俄羅斯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當時世界各國乃至俄羅斯自己對本次簽約活動的關注并非集中在對待氣候變化問題的政策傾向,而更多的是俄羅斯作為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行使其主權的簽約活動本身。
2002年小布什總統上臺后,美國不顧全世界的反對,悍然退出《京都議定書》。由于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全球性特點,只有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個國家批準后,《京都議定書》方能成為真正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于是美國的“背信棄義”使得《議定書》無法順利實施。俄羅斯在此關鍵時刻抓住了這個絕好的機會,通過了《議定書》,2004年11月時任總統普京的正式簽署挽救了《京都議定書》并使其得以順利實施。這是冷戰后俄羅斯第一次以正義者和領跑者的姿態參與到事關全人類利益的國際合作當中??梢哉f,簽署《京都議定書》是俄羅斯做出的一個與“麻煩制造者”——美國截然相反的“華麗轉身”,極大地提高了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威信,為俄羅斯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政治環境。
(二)2005—2006年:地位超然,行動微弱
正如當時俄羅斯副總理朱可夫所指出的那樣,《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減排的規定并沒有對俄羅斯的發展造成太大的影響。《京都議定書》規定以1990年為基準年,要求俄羅斯到2012年時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得超過該年的水平。1990年恰是俄羅斯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年份,前蘇聯的瓦解,使俄羅斯的工業規模迅速縮小。這樣給俄羅斯留下了相對巨大的溫室氣體排放空間,縱然到了2020年,俄羅斯也很難達到1990年的排放水平。這意味著,即使俄羅斯實現了《京都議定書》的減排規定,其溫室氣體排放曲線仍可維持上升趨勢。這一階段俄羅斯作為全球唯一完成了《議定書》減排任務的國家,在國際氣候政治中處于相對超然的地位,并沒有受到過多的壓力。當然,也有敏銳的批評者指出,“俄羅斯溫室氣體排放的減少是由于蘇聯解體所帶來的工業規??s小而客觀形成的,并非由于其主觀意愿上的控制和減少溫室體的排放。實際上,俄羅斯碳排放量一直持續增長,并缺少治理政策。”
(三)2007—2009年:態度曖昧,左右搖擺
2007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第四次評估報考使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傾注了更多的關注。俄羅斯意識到,是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事關一個家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因此,俄羅斯一方面頻繁出席氣候談判、充分表明自己的立場,努力營造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另一方面,俄羅斯又不得不局限于其自身特殊的國家利益而面對其與全球利益的沖突和困境。這必然導致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態度的左右搖擺和曖昧不定。僅以2009年俄羅斯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一系列的立場和態度為例便清晰可見:首先,2009年5月俄羅斯環保部發布《氣候議定書》,使輿論界認為俄羅斯政府就氣候變化問題的態度有所轉變;而時隔一個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就推翻環保部的說法,聲稱俄羅斯不會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量,到2020年的增排量將為200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7月10日的G8峰會上,梅德韋杰夫確認了到2020年的減排目標,并提出俄羅斯有潛力到2050年將其溫室氣體減少到1990年的50%的新目標;短短半年之后,12月11日,俄羅斯氣候問題顧問亞歷山大·別德里茨基在俄新社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俄羅斯不打算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限制本國經濟增長,“俄羅斯應該像所有國家一樣走過先增長然后再絕對減排的道路”;而哥本哈根會議前夕,俄羅斯再次高調宣布新的減排目標,預計到2020年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削減由原來的10%—15%上升為25%;在哥本哈根會議的進程中,俄羅斯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顧問愛麗娜·克里斯卡亞科娃卻表示,“俄羅斯將會盡可能的拖延協議的正式批準,如果協議正式生效,那么我們將會拖延其實施?!倍砹_斯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態度可謂一會兒一個樣,這種將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態能力作為氣候外交的基本出發點而忽略與國際接軌的表現,無疑是氣候外交的短視。
三、俄羅斯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推動因素
(一)話語權的爭奪
所謂話語權是指一個國家在國家利益的基礎上對某一問題進行定義、評判、裁決等方面的主導權或控制權。具體到氣候問題,便可解釋為各國基于自身利益對氣候治理領域的相關國際標準、規范、模式、程序等方面的制定權、解釋權、主導權和控制權。無疑,掌握關于氣候問題的話語權不僅給該國帶來物質利益,而且必將帶來重要的“軟實力”,是國際氣候談判朝著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發展。作為全球唯一達到《京都議定書》規定目標的國家,俄羅斯在爭奪話語權方面掌握了重要的優勢。俄羅斯也不會放過這一機會,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使其國家利益最大化。
(二)地緣政治的驅動
全球變暖使北極地區的氣溫上升,北極的氣候變化的同時也改變了北極的地緣政治格局,甚至有可能把北極從合作之地轉變為對抗之地。首先,北極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和其他各種礦產資源,北極氣候的變化將導致北極地區的自然資源開采和利用變得便利。其次,北極氣候變化使北冰洋航道顯現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北冰洋航道一旦開通,世界貿易平衡將被打破,誰控制了北冰洋,誰就控制了世界經濟的新走廊。此外,北冰洋航路的開通,勢必增加海軍戰斗準備,為海軍軍力部署提供方便。再次,氣候變化導致利用北極地區油氣資源的便利性,出現了對能源與領土的爭奪。由此可見,北極氣候變化雖然使俄羅斯收獲了一些物質上的利益,但同時也將俄羅斯的安全利益置于不利地位。俄羅斯政府亟需制定一套統一的氣候變化應對之策,除了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本身之外,當然也要包括氣候變化問題對俄羅斯安全潛在威脅的評估和預測。
(三)經濟利益的驅動
首先,如前所述,俄羅斯越來越多的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災難性后果使國家蒙受巨額的經濟損失,參與氣候合作以求應對國內的氣候變化問題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其次,落實《京都議定書》有助于吸引大量外資來發展俄羅斯的經濟現代化及環保技術的應用。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為: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股份公司和芬蘭“Foutune”公司利用《京都議定書》機制開展了幾個聯合項目,使CO2排放量減少3 500萬噸的同時也為俄羅斯能源控股公司投資項目提供了額外的融資來源。另一方面,《京都議定書》將溫室氣體排放權引入市場機制,使其作為商品在國際市場內流動。如前所述,巨大的排放空間留給俄羅斯巨大數目的排放配額,對于碳排放配額貿易俄羅斯勢必寄予厚望。
四、俄羅斯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阻礙因素
(一)對能源的高度依賴
眾所周知,普京上臺之后全方位推進能源外交,以能源為武器為俄羅斯帶來了嶄新的局面。目前能源產業約占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30%,占預算收入的50%,占整個外匯收入的64%??梢哉f,能源產業是維持俄羅斯經濟持續增長的支柱產業。一旦參與全球減排就意味著大規模地削減化石燃料的燃燒,這必然對俄羅斯能源的生產和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尤其目前金融危機余波未了,為了盡快走出經濟的持續低迷,俄羅斯更要運籌帷幄妥善運用手中的寶貴的能源籌碼。因此,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經濟角度,俄羅斯是否真正愿意參與實施任何大幅減排計劃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二)懷疑論大量存在
在俄羅斯否認人類行為造成氣候變化說的政治家和科學家不在少數。2009年12月7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高調出席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而諷刺的是,就在哥本哈根大會召開前兩個月,俄羅斯國家電視臺播出了一部名為“全球變暖:歷史騙局”的紀錄片該片將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的觀點描述為國際媒體陰謀策劃的結果。這無疑會讓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參與國際氣候合作的真實與否產生質疑。
(三)民眾樂觀其成,缺乏節能意識
很多人認為,氣候變暖對俄羅斯而言未必是件壞事,氣候變暖會延長農作物的適耕期,增加種植能作物新品種的可能性,擴大農耕區的范圍;不僅如此,全球變暖在燃料—能源領域也是有利的,因為這將增加水資源的地位,為發展水電提供了新的可能;與此同時,氣候變暖甚至還會減少俄羅斯供暖季節的能源消費,對于厭倦了冰封、寒冷的俄羅斯來說,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幅美妙的藍圖;另一方面,俄羅斯的民眾早已習慣于廉價的化石能源,要讓公眾花費更多去購買清潔能源,顯然需要一段時間的心理建構。
五、俄羅斯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相關措施
(一)堅持在生態領域的優先方向
俄羅斯占據世界森林的22%,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43.2%,CO2吸收量即碳匯在世界排名第一。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再強調,“新氣候協議中要把俄羅斯境內森林對CO2的吸收能力考慮在內——這一點尤為重要?!?/p>
此外,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而天然氣的CO2排放量僅為燃煤的60%,是21世紀的清潔能源之一。俄羅斯是歐盟天然氣的主要供應者,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歐盟減少廢氣的排放應歸功于俄羅斯源源不斷供應的天然氣。在可預見的未來,俄羅斯必將妥善運用自己的生態能源,以加強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和提升作為環保領域關鍵的世界大國形象。
(二)綠色轉型
俄羅斯因促成《京都議定書》而在國際社會廣受贊譽,卻因沒有做出是值得減排行動和政策一直飽受環保組織的批評。目前,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發展低碳經濟,已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俄羅斯除了加大在提高能效技術方面的投入之外,也要努力適應國際潮流,開辟新型綠色的發展模式。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指出“發展核能符合為對抗氣候變化而轉向使用‘綠色技術’的一個重要任務”。
(三)加強法制建設,健全公民意識
2009年12月28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正式簽署了俄羅斯氣候政策的綱領性文件——《俄羅斯氣候學說》。該文件反映了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看法,提出了俄羅斯氣候政策的目標、內容及實施方式,其中包括在俄羅斯氣候變暖的情況下政府采取的措施。這將成為俄羅斯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氣候變化體系的第一步。
而對于廣大民眾,俄羅斯政府舉行了多次交流會讓他們了解到氣候變化不僅會使西伯利亞變暖,還會帶來很多其他問題,總之弊大于利。并且俄羅斯與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行和參與多種活動,以提高民眾的節能意識。應對氣候變化逐漸成為俄羅斯國家議程的優先事項。
參考文獻:
[1] 普京連線民眾創紀錄[N].環球時報,2010-12-17(2).
[2] 熱浪席卷俄羅斯 當局或改變氣候變化政策[EB/OL].http://huanbao.jxcn.cn/20100806/100033518.html.
[3] 京都議定書.http://baike.baidu.com/view/41423.htm.
[4] 周游.影響俄羅斯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因素分析[J].社會科學輯刊,2010,(2).
[5] 張運輸.俄羅斯回擊對其氣候目標的指責[EB/OL].http://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_105410549527958.html.
[6] 毛艷.俄羅斯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措施及挑戰[J].國際論壇,2010,(6).
[7] 張靜.俄羅斯、美國和歐盟在氣候與京都議定書問題上的合作與競爭[J].宿州學院學報,2008,(5).
[8] 王偉男.國際氣候話語權之爭[J].國際問題研究,2010,(4).
[9] 何奇松.氣候變化與北極地緣政治博弈[J].外交評論,2010,(5).
[10] 危險氣候現象每年給俄經濟帶來巨額損失[.EB/OL].http://www.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caijing/20060927/41543583-print.html.
[11] 美國氣候行動合作伙伴聯盟[N].人民日報,2007-01-22.
[12] 俄媒:2030年前俄石油開采量將增加8%至20%[EB/OL].http://www.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caijing/20081111/42326627.html.
[13] 俄總統顧問:俄不會為溫室氣體減排而限制經濟增長[EB/OL].http://www.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caijing/20091211/42658609-print.html.
[14] Anders Haug Larsen,“Russian climate policy”[EB/OL]http://naturvernforbundet.no/getfile.php/Dokumenter/rapporter/2009/Fact-Sheet-Russia.pdf.
[15] 寧宵宵,葉欣.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即將召開 世界各國態度如何?[J].世界博覽,2009,(23).
[16] 熱浪席卷俄羅斯 單據后改變氣候變化政策[EB/OL].http://huanbao.jxcn.cn/20100806/100033518.html.
[17] 顏昕.俄羅斯總統簽署了《俄羅斯氣候學說》[EB/OL.].http://www.cma.gov.cn/qhbh/newsbobao/200912/t20091229_55160.html.
[18] 關鍵斌.俄羅斯為何能輕松提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N].中國青年報,2009-11-05.
[19] 龐大鵬.俄羅斯發展道路的“繼承性”——普京2007年國情咨文分析[J].當代世界,2007,(12).
[20] 陳丹.俄羅斯總統表態:氣候變化是“災難性”威脅[EB/OL].http://news.qq.com/a/20091123/001234.htm.
[責任編輯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