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進出口方程進行協整檢驗來研究實際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的長期影響,并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對中國進出口的短期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在長期和短期內,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對進口、出口的影響顯著不同,對進口都表現為正向沖擊,對出口都表現為負向沖擊。最后,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議。
關鍵詞:實際匯率波動;進口;出口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5-0157-02
引言
匯率是一個國家進行國際經濟活動時最重要的綜合性價格指標,是調節一國經濟的重要工具。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實現并軌之后,我國實行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相對于2005年前幾年相對穩定的匯率8.28,截至2010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幅度己超過20%,人民幣匯率波動不斷增大。人民幣升值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在逐漸顯現,因此,分析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匯率作為一國進行經濟活動需要參考的關鍵價格指標,其變動對進出口有著重大影響。為此,國內外眾多學者針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很多研究,同時也得出了一些不一致的結論。
(一)國外研究的觀點
國外學者對匯率波動與進出口的研究結果一般分為三種。一種觀點認為,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沒有影響。Rose和Yellow(1989)運用美國1960—1985年的季度數據分別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雙邊貿易彈性和美國的總體貿易彈性進行估計,發現美元對其他貨幣實際匯率變動對美國進出口既沒有長期影響,也沒有短期影響。第二種結論則是實際匯率變動對進出口存在正面影響。Marquez(1990) 采用1973—1985年的季度數據,以發展中國家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研究得出:進出口價格彈性之和分別為-1.44和-0.78,ML條件得以滿足,貶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貿易收支。第三種觀點認為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存在負面影響。DellAriccia和Giovanni(1998)通過研究歐盟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在加入共同邊界、共同語言、共同組織等虛擬變量后,認為名義匯率的不確定性對貿易收支有微弱的負面影響。
(二)國內研究的觀點
針對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這一問題,國內學者也紛紛展開的了探討。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得出兩種結論。一種觀點認為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沒有影響,厲以寧等(1991)通過對我國1970—1983年的相關數據實證分析后認為,我國的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絕對值分別只有0.657 1和0.050 6,不滿足ML條件;沈國兵、楊毅(2005)利用1998—2003年的月度數據對中美之間貿易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中美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匯率之間沒有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人民幣匯率浮動并不能解決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問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有影響。趙蓉彬(2004)依據1950—2001年我國進出口額和匯率數據,利用協整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通過實證分析得出,實際匯率與進出口有很強的協整關系,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影響程度要大于對進口的影響,認為匯率可以作為調控國際收支的有效政策工具。
二、人民幣匯率對進出口貿易影響效應計量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
(一)模型設定
在本文的實證研究中,我們采用Reinhart(1995)提出的不完全替代模型,假設進口需求是本國產出Y、進口商品價格PM、國內商品價格PD、匯率S(直接標價法) 等變量的函數。出口需求是貿易伙伴國收入水平Y*、本國出口商品PX、貿易伙伴國出口商品的價格PX*、匯率S 等變量的函數。因此得進、出口需求函數:
Md=(Y,PM,PD,S) (1)
Xd=Xd(Y*,PX,PX*,S) (2)
這里,Md 表示進口需求,Xd 表示出口需求。同時假定商品供給的價格彈性無窮大。
為了簡化計算,假設PD=PX=P(P表示本國一般物價水平),PM=PX*=P*( P*表示貿易伙伴國一般物價水平),因本文考慮的是實際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且有:實際匯率E=SP*/P,所以上式可以改寫為:
Md=Md(Y,E) (3)
Xd=Xd(Y*,E) (4)
假定上述變量采取乘積的函數形式,并在等式兩邊取對數,則有:
mt = αm + βm yt + λmet (5)
xt =αx+ βxyt + λxet (6)
(二)變量選取與數據采集
進出口方程采用的各變量的含義和處理方法如下:IM、EX分別表示中國的實際進、出口額,分別用名義進出口額除以進出口價格指數計算得出;Y表示中國的實際收入,用實際GDP來進行衡量;Y*用美國實際GDP來衡量;PM表示中國進口價格,由中國的CPI表示;PX表示中國的出口價格,由美國的CPI表示;ε表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數據樣本期間為1994一2010年的年度數據,中美兩國國內生產總值原始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和美國商務部網站。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原始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和美國勞工部網站,經過轉換得到以1994年為基期的CPI數據(注:GDP、EX、IM單位為億美元)。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匯率數據來自于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處理采用Eviews5.0軟件。實證研究過程中,為消除數據中存在的異方差,對所有變量取對數。
三、實證分析
(一)平穩性的單位根檢驗
結果表明各變量的原值都是I(1)過程,而各差分變量都是I(0)過程,因此各變量單整階數一致,可以使用Engle - Granger的兩步法來判斷變量間的長短期關系。
(二)協整分析
上述五個變量LnGDP、LnGDP1、LnEX、LnIM、LnRER都是一階單整列,滿足協整檢驗的前提,結合進出口需求函數對這五個變量進行協整檢驗。
對進出口方程進行協整檢驗結果如表所示:
檢驗結果說明進出口方程的殘差序列分別在5%和10%的水平上顯著,因此,認為殘差序列e為平穩序列,表明進出口方程均具有長期均衡關系。
出口方程的協整關系式為:
LnEX= -31.25+3.53LnGDP1-0.66LnR
(-10.26)(16.52)(-1.17)
R2=0.96,F=162.56
進口方程的協整關系式為:
LnIM=-12.41+1.47LnGDP+3.09LnR
(-10.57)(27.77)(7.81)
R2=0.98;F=443.1
(三)誤差修正模型檢驗
在得出了匯率波動性同中國進出口之間的長期關系后,可以進一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來研究二者之間的短期關系。
1.出口的誤差修正方程為:
ΔLnXt=-0.023-0.414ecm1,t-1 +3.398Δlngdp1,t-1.332Δlnrt
(-0.392)(-1.982) (2.947) (-2.097)
ecm1,t-1 的系數為-0.414,表明當短期波動偏離長期均衡時,將以-0.414的調整力度將非均衡狀態拉回到均衡狀態。匯率波動性在短期內對出口產生負向沖擊,表明匯率上升在短期內會抑制出口。
2.進口的誤差修正方程為:
ΔLnMt = -0.185-0.978ecm2,t-1+2.718Δlngdpt+3.742Δlnrt
(-2.9) (-6.45) (5.27) (4.33)
ecm1,t-1 的系數為-0.978,表明當短期波動偏離長期均衡時,將以-0.978的調整力度將非均衡狀態拉回到均衡狀態。匯率波動性在短期內對進口產生正向沖擊,表明匯率上升在短期內會促進進口。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通過對1994—2010年的人民幣匯率和中國進出口額進行協整檢驗,來分析匯率波動對進出口的長期影響,并通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考察了這一波動性對中國進出口的短期影響。分析結果表明: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對進出口的影響顯著不同,對進口在長、短期內均表現為正向沖擊,對出口在長、短期內均表現為負向沖擊。
本文的結論表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波動性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是顯著的。中國貨幣當局在關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水平值的同時,也應進一步關注其波動性。由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水平值和波動性受中國和貿易國名義匯率、價格水平以及外部沖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直接調控,因此,中國政策當局應當綜合使用匯率政策、利率政策、財稅政策等多種調控措施來調節貿易收支,單純的匯率政策難以解決中國貿易中的深層次問題。
參考文獻:
[1] 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 厲以寧,等.中國對外經濟與國際收支研究[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1.
[3] 戴祖祥.我國貿易收支的彈性分析:1981—1995[J].經濟研究,1997,(7).
[4] 沈國兵,楊毅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中國貿易收支關系[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2005,(5).
[5] 姜波克.國際金融新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