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業現代化是現在理論界熱議的問題之一,也是發展經濟學的重要議題,旨在理清研究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幾個問題,以便進一步開展農業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 農業現代化;研究;前提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5-0066-02
近年來,農業問題一直是經濟學界普遍關注和熱議的一個問題。中央從2004年開始,連續8年下達的一號文件都是關于三農問題的,由此可見國家與社會各界對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農業問題同時也是發展經濟學的主要議題之一,發展經濟學致力于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理論,這當中,就包括農業現代化的問題。農業能不能成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源泉,農業與工業發展的先后順序和模式存在怎樣的關系,如何改造發展中國家的傳統農業,如何在發展中國家實現農業現代化等等這些問題一直是經濟學家們爭論和研究的中心。目前,關于研究我國農業現代化范疇的文獻琳瑯滿目,相關研究成果也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但在一些文獻中,對農業現代化中某些概念的理解還存在偏差。本文試圖理清研究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農業現代化的概念
在農業問題的研究領域,通常會涉及到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農村工業化這三個概念,有些學者在研究與傳統農業相對的農業形式時,會根據自身研究情況,通用這三個概念,但這幾個概念內涵的界定,學界目前還沒有較為權威的論述。張培剛在闡述工業化的定義時曾經提及到這幾個概念,“早在40多年前我就說過,我關于‘工業化’的這個定義是試用性的,但它比其他學者所用的定義或解釋要廣泛的多。因為它不僅包括工業本身的機械化和現代化,而且也包括農業的機械化和現代化?!倍?,其在論述關于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的“先行官”作用時又說道:“在我的上述‘工業化’的定義里,不僅包括有農業的現代化和農村工業化,而且還強調了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的重要性和他們的‘先行官’作用?!痹谒倪@兩段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張培剛先生對于農村工業化和農業機械化這兩個概念是通用的,沒有加以嚴格區分。
農業現代化的概念,由于提出較早,目前學界已有統一的認識。一般來說,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由落后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實現了這個轉化過程的農業就叫做農業現代化的農業。農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時代性和世界性的特點。農業現代化可以概括為“四化”,即機械化、化學化、水利化和電氣化,機械化排在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位置。農業機械化,一般是指運用先進設備代替人力的手工勞動,在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中大面積采用機械化作業,從而降低勞動的體力強度,提高勞動效率。由此可見,農業現代化的概念范疇應該涵蓋農業機械化和農村工業化,而農業機械化和農村工業化是可以通用的。
二、工業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在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二三十年里,一直推行的是單純地發展制造業的工業化過程。在他們看來,工業化僅僅意味著制造業的工業化。這種不顧及或不重視發展農業,把國家工業化的過程與發展農業看做是相互對立的做法,是有失偏頗的。亞洲四小龍的工業化經驗使我們看到,在經濟“起飛”以前,臺灣地區和韓國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出口對它們各自的工業化起步所做的貢獻是相當大的,等工業化進展到一定階段,現代工業的各方面對農業的改良和農業現代化所起的促進作用也十分顯著,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工業反哺農業。這里要強調的是,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實現工業化的進程中對農業是忽視的、漠視的。當然,這并不是說這些國家的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農業沒有向前發展,只是說農業的發展速度相對于急速增長的工業來說,是滯后的、緩慢的。而這個問題如果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業必然成為工業化進程中的阻礙,也將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同時,在研究我國農業現代化時,還有一個問題也必將引起我們的注意。像在中國這樣的農業國家,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數量龐大,勞動力價格遠遠低于機器的價格,農村耕種歷來是以人力、畜力為主,再加上地理環境和耕地分布的限制,這意味著即便我國農村現代化達到一定程度,也很難實現大規模的農田機械化操作。我們的農業現代化過程必須結合這些實際情況加以考慮。
三、傳統農業部門配置低效率說
在研究現代農業效率問題時,我們總是習慣于假設傳統農業部門的配置效率是低下的。有人認為,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的農民愚昧、落后,對經濟刺激不能作出正常反應,經濟行為缺乏理性,所以,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必然低下。舒爾茨曾經根據社會學家對危地馬拉德帕那加撤爾和印度的塞納普爾這兩個傳統農業社會所做的詳細調查資料得出結論:“在傳統農業中,生產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逼鋵?,傳統農業中的農民能根據集市上農產品價格的高低,適時地調整自己的種植計劃;他們會根據歷年的種植經驗和天氣情況,讓自己的作物盡可能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他們總會盡可能利用自己現有的資源,并使其達到最優配置,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即便是外來的高技術專家也很難找到他們生產要素配置有什么低效率之處。
四、農業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
在很多經濟學教科書和許多學者的研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農業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的論斷,很多著名的經濟理論也基于這樣的假設。農業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或近于與完全競爭市場的論述是不完全合乎實際情況的。第一,農業市場具有非常濃厚的區域性,地域的限制性經常限制資源流動性。第二,相對于農業市場上無數的賣者而言,農業市場的買者人數是非常少的,農業市場的購買者或者收購者具有很強的買方優勢,他們議價能力很強,甚至在某種作物極大豐收時,農民在賣出作物時往往具有半賣半送的性質。第三,農民對于農業市場上的信息并不完全了解,信息閉塞現象非常普遍。農業市場上存在的這三個實際情況不符合經濟學家對完全競爭市場的定義,買方壟斷和賣方壟斷是農場品市場上比較常見的現象。
農業問題是一個深刻的理論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和國家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以上問題的澄清對進一步從事我國農業現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理清工業化與農業化的關系,有助于我們在加快工業化進程的同時,在農業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澄清農業部門無效率說,可以引發我們思考農業發展所以緩慢的原因。既然不是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的低下,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傳統農業的發展?了解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特征,有助于我們勾勒一個現代化農業的遠景。知道現實農業市場并非是完全競爭市場,有助于我們了解農民交易和投資動機,從而為研究農業資產投資和生產要素優化提供了幫助。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對進一步研究我國農業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培剛.武漢.農業與工業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 西奧多W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Research on the prerequisite of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CHEN Li
(Pingdingshan college,Pindingshan 467000,China)
Abstract: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s one of the world hot issue right now, are important topics in development economics, aimed at putting research on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Key words: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research ; prerequisite
[責任編輯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