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頂崗實習、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到用人單位進行半年以上頂崗實習,是高等職業院校落實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是提升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頂崗實習;就業競爭力;教育普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5-0237-02
一、關于高職學生參加頂崗實習與提升就業競爭力的調查與分析
就業競爭力是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素質和能力,它是一個人的行業認知、市場判斷、智力、專業背景、綜合素質、市場機遇的掌控力、求職的實戰技能和面試的表現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種合力。筆者對部分高職畢業生及他們的就業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走訪座談,根據調查結果對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
(一)研究樣本
比較而言,高職文科專業學生較工科學生在擇業、就業方面面臨困境更大。為使研究更具現實意義,本次調查對象選取了2008—2011屆高職文科專業200名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他們主要在第三產業的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著營銷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等工作。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88份,通過篩選及邏輯校驗,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72份,有效率為91.4%,符合問卷調查的一般規律和標準。此外,還并對35家用人單位進行了走訪座談,結果統計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二)樣本分析
1.畢業生對頂崗實習的評價
調查結果表明,畢業生認為,對其工作最有用的課程是專業實踐課和頂崗實習,他們相對欠缺的知識是就業擇業知識,相對缺乏的能力是人際交往能力。
2.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
表2 畢業生就業情況(單位:%)
從表2可以看出,高職文科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初次就業率整體較高。2008屆學生已經開始進行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探討,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2009屆,由于片面追求實踐經驗提升,大量地聘請兼職教師,看似加強了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就業率卻有所下降;2010屆開始,通過深入研究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了頂崗實習的實施過程管理,就業率又開始回升。
3.用人單位的評價
通過走訪調查,用人單位對頂崗實習持支持態度,對經過頂崗實習環節的高職文科專業大多數畢業生較為滿意,認為頂崗實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有利于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
三、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在增強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使命。調查結果表明,在高職院校實施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是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在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提升就業競爭力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頂崗實習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和能力的關鍵方法
高職學生在高等教育過程中已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如何在工作崗位上將理論付諸實踐則是橫亙在就業之路上的一條鴻溝。頂崗實習讓學生提前進入真實職場,接觸與自己職業發展相關的實際工作,獲得職業崗位的感性認識及職業素質,使學生根據崗位需求不斷充實自己和完善自己,順利完成由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換。
(二)頂崗實習是增強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頂崗實習主要以與專業相關的實習為主,能培養對未來職業的適應力,使學生的職業技能轉化為實際工作經驗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協議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三)頂崗實習是幫助高職學生認識社會的重要過程
高職學生書生氣較重,擇業時習慣于用校園思維去認識社會,這就很容易產生迷惑、彷徨的情緒,自身理想與現實的較大差距使高職學生不可避免地產生挫折感,也很容易在崗位選擇上無所適從,難以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據《麥可思研究》分析顯示,有與專業相關實習經歷的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的工作穩定性會好于實習內容與專業無關的畢業生,前者的離職率更低。這是因為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對社會有了一定的認識,增強了抗挫折能力,能夠正視現實、著眼未來,為自己作出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
四、完善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
幫助畢業生及時、順利就業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挑戰。如何完善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質量、有效應對挑戰是每個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完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為有效實施頂崗實習保駕護航
頂崗實習是一門重要的綜合實踐課程,它是由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同參與的一項系統工程,具有管理主體多元化、實習地點分散化、實習內容多樣化等特點。必須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推進辦學模式的創新,廣泛搭建產學研結合的職教平臺,建立頂崗實習相關管理制度,規范流程,加強實習過程管理,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體制機制,為順利開展頂崗實習工作和提高頂崗實習的質量提供保證。
(二)重視校外頂崗實習基地建設,確保頂崗實習有效開展
頂崗實習工作開展的好壞與實習基地的選取密切相關,學院應有計劃地加強頂崗實習基地建設,選擇社會責任感強、社會聲譽好的,具有一定規模、生產技術較先進、管理規范、能夠提供一定數量的專業實習崗位、實習時間相對比較充裕并能夠定期進行輪崗實習的企業作為重點合作對象。與頂崗實習單位簽訂實習協議書,明確校企雙方責任和義務,一方面可以保證學生的權益和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拓寬畢業生頂崗實習和就業的渠道。
(三)加強頂崗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抓好頂崗實習過程管理
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工作能力強、專兼結合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是做好頂崗實習學生思想教育、實習管理和服務工作的保障,更是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前提。頂崗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應由專業教師、輔導員和企業指導教師三部分組成。專業指導教師根據專業特點和要求制定頂崗實習計劃和任務書,采用現場指導和遠程指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過程管理;輔導員重點做好學生思想教育、生活關心、問題反饋等工作;為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在合作企業聘請業務熟練、經驗豐富的一線技術或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業務指導。學校應為兼職指導教師提供教學培訓、指導薪酬等相關待遇。只有校企雙方指導教師通力合作、共同管理,才能確保頂崗實習取得實效,學生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得到提升。
(四)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切實提高就業競爭力
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融入到對學生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改變并調整評價方法,建立突出學生職業素質的完整的頂崗實習的管理考核辦法,實行學院教師與企業師傅“雙軌制”考核。最終逐步形成教育部門引導,學院、學生及家長、企業共同參與的開放性多元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切實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力爭實現頂崗實習與就業零對接。
參考文獻:
[1] 麥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 石麗,陳萬明.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與就業結構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 2011,(11).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