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進口國,也是中國水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近年來,中國水產品經常受到日本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出口越來越困難。為此,對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形勢、日本水產品的消費趨勢進行了系統分析,構建了中國與九大水產品出口國(地區)的水產品貿易引力模型,對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前景進行預測。
關鍵詞:水產品;中國;日本;出口;預測
中圖分類號:F752.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5-0183-04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2010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進口國,也是中國水產品出口第一大市場,2010年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額占中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25.23%。因此,分析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前景,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面臨的形勢分析
本節將對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面臨的機遇、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進行分析,指出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趨勢,為下文的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據。
1.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面臨的機遇。(1)中國政府鼓勵、支持對日水產品出口。目前,中國政府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水產品退稅政策,鼓勵、支持水產養殖、加工的發展。為提高中國水產品質量,使水產品能夠順利通過日本的進口檢驗,中國專門組織人員系統研究了以“肯定列表制度”為代表的貿易壁壘設置,加強對水產品質量的監督工作。(2)“中國制造”效應凸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的商品就憑借低廉的價格優勢走俏世界,“Made in China”在世界各地已深入人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制造”正逐漸成為中國商品行銷海外的通行證[1]。在日本,“中國制造”也影響深遠。中國優質價廉的水產品經常受到日本消費者的好評。雖然2003年曾發生國中國對日本出口的鰻魚“恩諾沙星”藥檢超標事情的夸大報道,但中國水產品在日本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并未受到太大損害。(3)“破冰”為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提供了機遇。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執政期間,由于堅持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系比較惡化。這一時期,由于兩國在經濟上存在相互依賴性,出現了“政冷經熱”的獨特現象,中國與日本貿易數量和貿易額出現逐年攀升的現象[2]。2006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了“破冰之旅”,之后溫家寶總理對日本進行了“融冰之旅”。從此,中日兩國首腦的互訪走上了正常軌道[3]。尤其是胡錦濤與前首相福田康夫簽署的《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該聲明中雙方確認在貿易領域廣泛開展互利合作,擴大共同利益。
2.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不利條件。(1)水產品經營主體缺乏競爭力。目前,中國水產組織主要以政府——漁民的兩極結構為主,在政府和漁民之間缺少非政府組織、非壟斷性的服務組織以及漁民自有組織[4]。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生產、加工企業多數停留在初級階段,主要以作坊式手工加工為主,機械化程度比較低。這造成水產品出口中初級加工品比重偏高,深度加工品比例較低。(2)企業認證意識淡薄,認證能力低。中國目前的5000多家水產加工企業中,出口企業為1840多家,其中只有500多家水產品出口企業獲得商檢HACCP認證,更多的企業被擋在出口企業行列外。這嚴重影響了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3)其他水產品出口國的競爭。中國出口日本的傳統水產品也受到了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威脅[5]。雖然其價格高昂,但卻會時常脫銷,簡直成為日本人的消費時尚。國外水產品對日本市場的出口,不利于中國對日本水產品出口整體水平的提高。(4)日本消費者要求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更加嚴格。隨著世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日本消費者對于進口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同時消費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中國出口日本水產品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會給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帶來不可估計的損失。
二、日本水產品的消費趨勢分析
1.水產品將成為日本進口食物的主要來源。日本是個人多地少的國家,資源十分有限,每年需要進口相當數量的各種食物。其主要食物的進口需求比重如表1所示。
日本雖然本身是一個漁業生產大國,也是世界著名的水產品消費大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水產品。2009年,日本從世界進口水產品的數量達到了216.92萬噸,進口額也到達了129.44億美元。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水產品在日本主要進口食物中一直位居第一的位置,雖然近年來逐漸呈下降趨勢,但2010年在主要進口食物中的比重仍占27.38%。
2.日本進口水產品中初級水產品將占據重要地位。水產品在日本食物構成中所占比重較高,消費者也比其他國家多許多。作為一個漁業大國,日本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水產品。圖1列出了2000—2010年日本從世界進口的主要水產品的情況。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對日本出口額較大的水產品多是集中在日本進口額相對較小的品種上。初級加工品(034、035、036)在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為49.5%,而同期初級加工品在日本水產品進口總額的比重高達82%。這說明中國水產品的商品結構在日本市場的適應性不強。因此,中國應積極調整水產品出口結構,滿足日本市場的需要。
三、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潛力預測
1.引力模型簡介。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是戰后研究國際貿易的學者們研究雙邊貿易量的重要工具。它類似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指的是兩個國家或地區的單項貿易流量與它們各自的經濟總量成正比,與它們的距離成反比。Tinbergen(1962)和Poyhonen (1963)最早將引力模型應用到國際貿易領域[6]。引力模型的簡化形式為:
Eij=AXiYj /Dij (1)
式(1)中,A為常數,Xi和Yj分別為兩國或地區的經濟規模,Eij為i國(或地區)從j國(或地區)的進口額,Dij為兩國或地區的距離或兩國或地區的港口距離。因為該模型是非線性的,所以對上式兩端取自然對數,得到下面的線性形式:
LnEij=β0+β1ln(XiYi)+β2lnDij+εij (2)
式(2)中,β0、β1與β2為回歸系數, εij為隨機擾動項。
為了更好地解釋貿易之間的流動情況,后續研究者把政策變量(如關稅)、規模變量(比如GDP、人口等)、貨幣及價格變量(如共同貨幣、匯率)等各種可能對貿易產生影響的變量加入模型中,提高引力模型的解釋力[7]。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貿易引力模型已經廣泛應用于貿易集團之間的貿易潛力估計與測算。除了分析易總量流動之外,引力模型還可以用于研究行業貿易之間的流動情況。
2.中國水產品引力模型的構建。本文把傳統的引力模型擴展到了行業貿易的層面,而行業貿易引力模型和國家總體貿易引力模型的方程是有所區別的。國家引力模型的方程中,GDP代表出口國(地區)總的出口能力與潛力,而行業貿易引力模型主要是研究出口國(地區)這一行業的供給能力,所以應該用行業GDP代替出口國(地區)GDP,這代表行業的供給能力和出口潛力[8]。為此,我們構建了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引力模型:
LnMij=β0+β1lnproi+β2lngdpj+β3lnDij+β4APEC+εij (3)
在式(3)中,令i為中國,Mij表示某時期中國(i)對進口國或地區(j)的水產品出口額;proi表示某時期中國(i)的漁業生產總值,它反映了中國水產品的出口的供給能力,proi越大,Mij越大,因此預計β1為正;gdpj表示某時期進口國或地區(j)的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了水產品進口國的進口需求能力,一國經濟規模越大,潛在進口能力越大,因此預計β2為正;Dij表示中國(i)到進口國或地區(j)的距離,距離越遠,文化、語言差異越大,運輸成本也高,貿易成本也越大。因為,運輸成本與距離成正比,運輸成本越大,貿易量越小,所以預計β3為負。限于數據獲取問題,本文的距離采用北京到貿易伙伴國(j)首都城市的直線距離;APEC(亞太經合組織)是中國較早加入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并以“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為主要宗旨和目標,它對推動亞太地區的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APEC也對中國水產品出口產生了積極影響。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將APEC(下文用AD代替)作為虛擬變量,當水產品進口國或地區(j)與中國一樣都是APEC的成員時去1,否則取0。當兩國都屬于APEC成員國時,會減少不必要的貿易摩擦,水產品出口值會增加,因此預計β4為正;εij為標準隨機誤差項。
本文的水產品引力模型中,用行業GDP(漁業生產總值)代替了出口國(地區)總的國民生產總值,加入了虛擬變量APEC(亞太經合組織),用是否是APEC成員衡量不同關稅壁壘下的貿易量,這是模型的創新之處。
3.實證分析(1)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采用面板數據的計量分析方法,選取上述9個國家1994—2008年的相關面板數據。一方面,選取同一時間上中國主要水產品出口國的貿易數據作為樣本觀測值,橫向上對各國進行對比分析;另一方面,選取不同時間上的數據作為樣本觀測值,分析兩個經濟增長等因素等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中國漁業生產總值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2009》;距離采用北京到貿易伙伴國首都城市的直線距離,根據網站www.indo.com 的距離測算器得出;APEC成員國情況來自APEC官方網站。(2)結果分析。把中國1994—2008年對其九大水產品出口國日本、美國、韓國、中國香港、德國、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英國的出口數據放在一起構成了本文的面板數據。使用Eviews6.0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引力模型的多數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都和預期相符。R2值為0.729,調整后的R2值未0.720,表明該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優度;F統計值表明該模型線性關系非常顯著;變量pro、gdp、D、APEC的P值均小于0.05。所以,從整體上說,本文的引力模型擬合效果較好。這說明引力模型對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變動問題有比較強的解釋力。中國對世界主要的水產品出口國的貿易關系,主要取決于各國的GDP、距離、是否APEC。根據圖2的回歸結果,可以得到如下引力模型:
LnMij=-25.457+2.387lnproi+0.935lngdpj-0.00035lnDij+0.696APEC (4)
從模型的回歸結果的實際意義上看,中國水產品出口與中國漁業生產總值和水產品進口國家(或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正相關,與進口國家(地區)與大陸距離負相關;APEC(亞太經合組織)對其成員國的水產品貿易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這與預期的中國水產品引力模型相符合。
從上述模型看,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中國漁業生產總值每增加1%,中國水產品出口將增加2.387%;水產品進口國家(地區)的收入彈性估計值為0.935,說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進口國家(地區)收入每增加1%,其對中國水產品的需求會增加0.935%;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進口國家(地區)與中國的距離每增加1%,中國水產品對其出口減少0.00035%,這說明運輸距離對中國水產品貿易流動具有一定負面影響,不過影響并不明顯;APEC的回歸系數表明,在其他因素不變時,中國水產品對APEC成員國水產品出口額比非成員國出口額高100.6%[exp(0.696)-1=1.006],這說明亞太經合組織對成員國內的水產品貿易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結論:中國漁業總產值代表中國水產品供給能力,其彈性的估計值為2.387,遠大于1,表明中國水產品具有出口資源稟賦優勢;進口國家(地區)的GDP代表了其對中國水產品的進口需求,上述結果也證明進口國(地區)GDP的增長將會帶動其對中國水產品的進口;距離雖然對水產品出口有負面影響,但在該模型中并不嚴重,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可以擴大中國水產品出口;虛擬變量APEC(亞太經合組織)對中國水產品出口有積極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水產品出口的發展。
4.潛力預測。為了更清除地說明中國與九大水產品出口國實際貿易額與模型預測值之間的關系,本文采用2009年中國水產品的實際出口額T與模型中預測的中國水產品出口額T′的比值T/T′對中國水產品出口潛力進行分析。把T/T′定義為貿易潛力系數,若0
本文依據引力模型計算出來的2009年中國與九大水產品出口國的T/T′的比值如表2所示。
表2 中國與九大水產品出口國水產品出口實際值與調整模擬值的比值
根據上面的測算結果,按照貿易潛力系數T/T′的大小,可以分為下面三類:(1)貿易潛力相對飽和市場。美國、西班牙、墨西哥三國的貿易潛力系數1 四、結論 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引力模型的實證檢驗表明,中國水產品具有出口資源稟賦優勢,漁業生產總值的增長可以帶動水產品的出口;進口國(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影響中國水產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決定了中國對其他國家水產品貿易潛力各不相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對中國水產品出口有著顯著的影響,APEC成員之間一系列的貿易互惠政策促進了中國對這些國家的水產品出口;距離代表的運輸成本是阻礙水產品出口的因素,不過影響不大。 近年來,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一直穩居世界前列,對水產品需求很大;距離中國較近,運輸成本相對較低;屬于APEC成員國,與中國的貿易相對比較自由,水產品出口面臨的貿易壁壘相對較低。這也是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水產品出口國的主要原因。 根據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引力模型的預測,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貿易潛力巨大。為了更好占據日本水產品市場,中國要結合日本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初級加工品,繼續保持深度加工品競爭力,增加水產品附加值,提高水產品質量,樹立“綠色環保”形象,滿足日本市場的水產品需求。 參考文獻: [1] 李芳芳,冷傳慧,王燕青.“肯定列表制度”對遼寧省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J].國際貿易問題,2007,(8). [2] 王天令.中國對日水產品出口貿易之SWOT分析[J].河北漁業,2009,(3). [3] 高蘭.2006:中日“破冰”之旅的戰略分析[J].國際觀察,2007,(1). [4] 盧起風.從“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7,(3). [5] 馬文秀.農產品出口破“壁”政府大有“作為”[J].農業經濟,2006,(11). [6] 陳金泉.中國水產品出口日本的機遇和挑戰[J].福建水產,2002,(4). [7] 谷克鑒.國際經濟學對引力模型的開發和應用[J].世界經濟,2001,(2). [8] 胡求光.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影響因素與發展潛力[J].農業技術經濟,2008,(3). [9] 盛斌,廖明中.中國的貿易流量與出口潛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經濟,2004,(2).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