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發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思想一脈相承,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思想在當代的實踐。從理論淵源上進一步研究科學發展思想的必然性和正確性,對堅定全黨的理論信念,牢固樹立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將起到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科學發展;馬克思主義;淵源
中圖分類號:X-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5-0270-02
科學發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內容。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思想一脈相承,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思想在當代的實踐。從理論淵源上進一步研究科學發展思想的必然性和正確性,有利于人們從馬克思主義淵源上進一步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有利于人們在新形勢下再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可以引導人們進一步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思想,充分發揮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作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以科學發展為主線考察和闡述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和方法,為我黨提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所謂科學發展,就是指能夠體現和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要求,遵循客觀必然規律的發展。《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考察和闡述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時,始終突出和體現著科學發展的主線,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觀,通過全面系統地剖析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發展運動,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發展到必然滅亡的歷史過程,科學地預測了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和本質特征。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正是遵循《共產黨宣言》中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科學規律,結合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進行了科學的總結和深刻的闡述,是馬克思主義考察和闡述人類社會發展的科學思想和方法的運用,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從考察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中,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科學規律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闡述的一個核心思想,是人們在考察和說明歷史時必須要確立和遵循的一種科學原則。馬克思和恩格斯特別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過程,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馬克思和恩格斯論述了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無產階級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闡明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論述了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無產階級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闡明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
《共產黨宣言》是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規律和總趨勢。這部著作從誕生起就鼓舞和推動著全世界無產階級爭取解放斗爭,成為無產階級最銳利的戰斗武器。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闡述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和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時,充分體現和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美好目標的必然性,體現和反映了科學發展的思想。
(二)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闡述的科學發展思想為我黨實現社會主義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指導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世界眼光和寬廣胸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并善于把握世界局勢,借鑒外國經驗,吸收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保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沿著科學發展的軌道,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從鄧小平提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到江澤民提出“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再到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都是深化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成果,是《共產黨宣言》闡述的科學發展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運用和發展,反映出我黨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拓展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成功實踐。這一實踐有力地證明,《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原理是科學的、管用的。只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國情相結合,在堅持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原理就一定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二、馬克思主義闡述的人學思想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淵源
自由的個人聯合體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是人類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一思想體現了社會制度發展與社會人的發展的內在統一,表述了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我黨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和核心,這與《共產黨宣言》闡述的人學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一)人的自由發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
實現人的自由發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未來社會概括的本質特征。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建立在資本主義社會之上的未來社會,它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他著作中對這一思想也多次作過表述。1894年,瑞士準備出版《新紀元》周刊,請恩格斯找一段題詞,用簡短的字句來表述未來社會主義紀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抄錄了《共產黨宣言》中闡述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作為答復。從這里不難看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人類社會發展問題時,是將“自然-人-社會”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對人與人的關系,及其與其密切相關的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了全面、完整、系統而又精辟的研究和闡述。這個表述也是《共產黨宣言》的一個重要思想。
(二)我黨提出以人為本思想的理論淵源是馬克思主義的人學思想
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思想明確回答了為誰發展的問題。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思想,是把它作為科學發展觀自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與我黨根本宗旨相一致的原則,作為與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思想一脈相承的思想,因而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取向和我黨的執政理念。這是對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人的自由發展思想的重大創新和發展。它標志著我黨對社會主義認識的理論淵源,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學基本思想,標志著我黨從過去片面地偏重于物質財富的增長,轉向更為自覺地重視人的發展。
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和諧思想是我黨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
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二者密切相連,科學發展要求社會必須和諧,而社會和諧又能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體現著科學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闡述的社會和諧思想就包含和體現著科學發展的思想。《共產黨宣言》不但描繪了未來和諧社會的情景,而且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會和諧的命題。
(一)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提出和闡述了社會和諧的命題和目標
《共產黨宣言》提出和闡述的社會和諧思想中,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與其他人的自由發展不是相互對立、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為條件、互為促進的關系。在這樣的社會中,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本質上是一種和諧關系,和諧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本質特征。當然這里所說的和諧并不是無矛盾的和諧,而是和諧存在于矛盾的共存與矛盾的有效解決之中,正如馬克思所揭示的:兩個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就是辯證運動。這就是說,在未來的美好社會中,社會的和諧與科學發展,是通過社會矛盾的共存和矛盾的斗爭而達到矛盾的融合,最終來實現的。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說,我黨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五個統籌”的目標,正是為了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和矛盾,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保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共產黨宣言》提出和闡述的社會和諧理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偉大實踐。
(二)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的內在統一是社會主義的嶄新境界
社會和諧是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特征,二者共同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嶄新境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要通過發展來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來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
科學發展觀為構建社會和諧與科學發展的統一提供了依據。在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不久,就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明確提了出來。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黨的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不僅將和諧社會建設作為“六個必須”的指導原則之一,而且從七個方面作出了系統部署。這就告訴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既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又是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科學發展觀為實現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提供了科學依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和諧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06-10-18.
[2] 王明貴.黨的創新理論的地位作用研究[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9.
[3] 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 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6.[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