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龍江省近幾年金融發展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但相比經濟發達地區,金融業仍較落后,存在著金融環境不佳、金融市場發展緩慢、直接融資比例過高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建設信用環境、創新金融工具等方式來解決。
【關鍵詞】經濟增長金融市場金融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產業結構失衡以及包袱過重,黑龍江省國企在經濟體制改革這塊相對東部沿海地區來說發展較慢,隨之差距也越來越大。而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又是核心,只有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風險分散的功能,才能推進經濟的全面復興。
一、黑龍江金融運行狀況分析
(一)銀行存貸總量增加,各地市均衡發展
2010年黑龍江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2835.7億元,比年初增加1813.5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3552.9億元,比年初增加759.8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7254.7億元,比年初增加824億元。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230.5億元,比年初增加1242.1億元。在貸款結構上,消費貸款同比增長65.7%,消費貸款的增加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注重了對“三農”及中小企業的支持,涉農貸款同比增長33.1%,全年小企業貸款增長46.9%,高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26.6%。
(二)金融主體日益豐富,農村金融機構發展迅速
黑龍江省在積極引進境內外金融機構,豐富金融主體上取得重大進步。2010年共引進7家中外資銀行進駐,其中摩根大通和東亞銀行,加上2011年準備進駐的匯豐銀行,這些實現了黑龍江省發展外資銀行的重大突破。與此同時,加大了農村金融機構的建設,2010年開辦5家村鎮銀行,批準籌劃10家,農村互助社3家。2011年8月5日哈爾濱市平房區張家店股份經濟合作社在平房區掛牌成立,實現了資產變股權,農民變股東,這些都是發展農村金融機構的有益嘗試。
(三)金融生態環境得以改善,金融市場結構日趨合理
隨著打造“誠信龍江”工作的深入開展,黑龍江各級政府和金融機構把加強誠信建設、凈化金融生態環境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0年全省不良貸款率8.1%,首次達到“個位數”,農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貸款率11.3%,較年初下降3.1%。金融市場結構上,直接融資的比重顯著增加,2010年直接融資總量為162.1 億元,同比增長200%,增速創近年新高。
二、黑龍江金融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深化程度較低,信貸支持不強
金融深化是指金融和經濟發展形成一種互相促進和互相推動的良性循環,用金融相關率(FIR)衡量,它是由金融資產總量與GDP總量的比值計算得來的。黑龍江省2010年FIR經測算約為1.9左右,而同期我國FIR約為 2.4,比全國水平低近50%,黑龍江金融整體發展水平還是較為落后。在信貸方面“十一五”期間,黑龍江各項貸款余額占全國貸款的比重從2006年的1.98%降到2010年的1.48%。而且與東部省份差距越來越大,2010年浙江省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7.95萬億元,貸款規模是黑龍江的10倍。由此可見,黑龍江的金融業對地方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還不夠。
(二)金融生態環境欠佳影響金融業發展
金融生態環境是指與金融業生存、發展具有互動關系的社會、自然因素的總和,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與金融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方面,強調金融運行的外部環境,是金融運行的基礎條件。一般評價一個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往往用金融發展水平、經濟基礎、信用法制環境等指標分析,前文我們提到黑龍江省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金融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和沿海省份相比無論在金融機構數量還是GDP總量、信用法制建設方面還是有很大差距,以銀行不良貸款率為例,2010年黑龍江省為8.1%,浙江省為1.29%,上海市僅為0.8%。
(三)企業融資渠道單一
目前黑龍江省企業融資還是以銀行信貸的間接融資渠道,而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票據市場發展緩慢,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暢通。黑龍江省目前上市公司30家,占全國總量的1.54%;總市值2054億元,占全國總量的0.89%;累計募集資金350億元,占全國總量的0.63%,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排名更落后于經濟總量相當的其他省份。
三、提升黑龍江金融發展水平措施
(一)加強金融機構體系建設
黑龍江省金融深化水平落后于沿海省市,主要原因還是金融機構規模小,資金實力不強,因此應該堅持“對外引資、對內挖潛”雙向并舉的策略。對外引資方面應該以建設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契機,給予更多的優惠措施,加快金融開放步伐,積極引入內外資金融機構。在這方面哈爾濱市已經取得很大突破,目前已經有8家外埠銀行,7家外資銀行入駐哈爾濱,下一步工作重心就是吸引外埠銀行、金融機構入駐省內其他城市。在對內挖潛方面應該把地方金融機構做大做強,如支持龍江銀行、哈爾濱銀行等地方性銀行在省內外分支機構的擴張、加快上市的步伐,增強其區域競爭力,此外象江海證券、中融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鑫正擔保公司等本地金融機構都應該成為重點扶持的對象,以點帶面盡快建立包括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在內的完善的金融體系。
(二)著力改善金融環境
金融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信用環境。信用環境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業、企業及個人緊密協作。政府方面加強制度建設,打造誠信政府,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對于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在投融資過程中的違約失信行為,給予相關領導問責;金融行業方面,要配合政府進行信用建設,對于信用優良的企業給予一些優惠鼓勵措施,同政府及時溝通實現信息共享;企業和個人信用方面,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建立信用信息網絡,督促企業誠實守信經營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三)加快金融市場發展,擴寬企業融資渠道
在做好銀行信貸的同時,鼓勵證券市場、債券市場、票據市場快速發展,加大期貨、期權、互換等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場的比重,多元化籌集建設資金,改善融資結構,分散金融風險。扶持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等等在內的金融中介機構的發展,提升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水平和服務水平。通過金融中介機構的完善帶動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進而推進企業上市,擴大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
參考文獻
[1]李播.黑龍江省引進外資銀行實現突破 [N].黑龍江日報.2011.2.11.
[2]王東風,張荔。東北老工業基地金融發展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J].東北大學學報.2008.
作者簡介:郭強(1980-),男,黑龍江尚志市人,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研究方向:國際金融、貨幣銀行學。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