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CAFTA),東盟地區作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重要試點地區,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本文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快速發展的形勢下,研究和探討了人民幣在東盟自貿區貨幣的流通模式,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自貿區貨幣流通自由兌換結算
一、東盟自貿區貨幣流通的現狀
(一)金融合作的滯后阻礙了貨幣流通的規模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一個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貿易占到世界貿易的13%,GDP達6萬億美元的巨大經濟體,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也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
中國與東盟各國在金融領域都在致力于建立合理、穩定、高效的國際金融體系,但由于歷史、文化、宗教、政治經濟制度等方面的差異,中國與東盟各國并沒有建立金融的協調機制,制約了雙方金融合作進程,阻礙了貨幣流通規模。
(二)貨幣流通政策法規方面的問題
1.外匯管理對貨幣可自由兌換的限制
雖然在東盟各國貿易中,人民幣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結算貨幣,在貨幣流通中的地位僅次于美元,但是由于我國現行外匯管理條例有明確規定,限制了“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只能在經常項目下實現自由兌換。正是由于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所以直接限制了對外貿易和投資中人民幣的流通規模和結算業務。
2.東盟各國在貨幣流通數量上都做了限制
為了加強外匯管理,中國和東盟各國均實行貨幣出入境限額管理。例如,我國2005年對人民幣出入境規定限額最高為2萬元。越南出入境限額人民幣5000元、越南盾500萬。其他東盟各國雖然沒有明確限制,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的法律和法規允許人民幣在境內自由流通。這種現狀限制了自貿區貨幣流通和結算,嚴重的阻礙了自貿區貿易和投資規模。
3. 稅收管理體制的差異影響了貨幣流通與結算
在稅收體制改革方面,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國相繼引入了增值稅,并形成了以增值稅為主體的間接稅稅制結構。而經濟欠發達的老撾、緬甸等國尚未開征增值稅。在出口退稅優惠政策方面差異較大,比如越南實行美元和人民幣結算出口退稅不同的退稅政策;緬甸規定邊境貿易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給美元、歐元和緬元,而用人民幣結算的商品不能享受出口退稅政策。在已經開征增值稅的國家,在增值稅的類型定位、征收范圍、稅率設計和減免稅措施等方面均有不同。從目前看在東盟各國的貿易中,雖然廣泛采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但是并沒有享受到進出口優惠政策,還存在退稅以及外匯核銷等方面的困難,這直接影響到人民幣在東盟國家的流通和結算業務的開展。
(三)貨幣流通渠道不暢通
盡管在我國與東盟各國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貿易結算貨幣,但是東盟各國的商業銀行并不提供官方人民幣兌換業務,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法律法規允許人民幣在其境內自由流通,只有“地攤銀行”“街邊銀行”和出入境人員攜帶以及“黑市”交易。這就限制了貿易和投資的規模,限制了人民幣流通規模和結算業務的發展。
二、促進中國—東盟自貿區貨幣流通的建議
(一)擴大人民幣本幣互換區域,提供資金短期流動性支持
2010年3月24日《清邁協議》正式生效,中國與東盟十國達成了人民幣與對方貨幣之間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若利用東盟自貿區的有利形勢,可以擴大與東盟區其他國家簽訂人民幣本幣互換協議的區域,加大人民幣流通規模,增加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量以及覆蓋面,為東盟自貿區的貿易和投資規模提供資金支持。
(二)完善貨幣流通的政策法規
從我國目前的現狀看,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實現可自由兌換的條件尚未成熟,但是在東盟各國貿易中,人民幣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結算貨幣和支付手段,所以可以考慮制定東盟自貿區人民幣特殊管理政策法規,借鑒國際上成熟的貨幣經驗,把東盟區作為人民幣可自由兌換試驗區,逐步放開人民幣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穩步推進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
(三)推進人民幣在CAFTA框架內跨境結算
2009 年央行正式啟動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功能,解決了人民幣跨境結算路徑、出口退稅、外匯核銷、人民幣貸款、銀行間資金拆借等問題,為推進人民幣在CAFTA框架內跨境結算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中國與東盟自貿區之間應盡快建立一種協調機制,建立和完善一套東盟自貿區的政策法規和管理制度,具體協調落實貨幣跨境結算的各種問題,給貿易和投資中貨幣結算帶來便利。
(四) 拓寬人民幣投資和資金回流渠道
要拓寬人民幣投資和資金回流渠道,就要在東盟自貿區建立多種投資方式實現人民幣的保值增值,提高自貿區企業和個人主動使用人民幣的意愿。2010年8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允許相關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試點的相關規定。這為境外機構依法獲得的人民幣資金提供一定的保值渠道,將有利于促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開展。
因此,建議逐步授予東盟區各國央行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資格(QFII),進一步發展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在內的人民幣金融市場,以多種形式拓寬人民幣投資和資金回流渠道,有序、平穩地開放資本項目。
(五)在東盟國家廣建代理行,規范貨幣兌換業務
中國銀行已經在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多個東盟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在東盟地區的所有海外機構均已開辦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借助東盟自貿區的形式,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繼續到東盟各國設立分支機構或代表處,搶先開拓東盟區的金融市場,擴大銀行業務網點和人民幣流通覆蓋面,規范貨幣兌換業務,為人民幣在東盟區盡快實現區域化打下穩固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濤.中國-東盟金融合作中人民幣區域化的金融政策法規研究[J] 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 (6).
[2]徐中亞, 董倩倩.中國—東盟金融合作:現狀、問題與對策[J] .經濟研究導刊 , 2010(26).
[3] 段曉紅.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間接稅法律制度協調研究[J]. 改革與戰略,2010(11).
作者簡介:官雪 (1990-),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人,任職(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研究方向:金融統計與風險管理。
(責任編輯:趙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