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小微企業數量眾多,在促進經濟發展,緩解就業壓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這些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他們所獲得的金融資源嚴重不相稱。本文著重分析了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原因,并探尋了銀行與小微企業間貸款行為的互動機制。
【關鍵詞】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行為 互動機制
一、引言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有這樣一類企業,它們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具有生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點,在促進經濟體制改革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就是小微企業。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很長的時期內,廣大小企業難以得到商業銀行較好的服務,特別是在貸款方面經常受阻,這就嚴重影響到小微企業的長遠發展。與此同時,我國銀行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多家銀行認識到解決好小企業貸款難這一問題會有利于優化銀行資源配置、降低資本風險、提高核心競爭力,進而增強贏利水平。因此,銀行與小微企業之間需要制定一些互動機制,采取一些互動措施,服務小企業已經變為了商業銀行關注的一個重點,雙方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小微企業向銀行貸款難的原因探析
目前,大多小微企業貸款比較困難,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小微企業方面
第一、小微企業欠缺銀行承認的抵質押物。當前,在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類型上基本不存在信用貸款, 比較常見的擔保方式是保證與抵押,小微企業往往正處于發展初期,具有大量的融資需求,加上租賃經營場地,缺乏固定資產,沒有銀行承認的土地以及較高價值的機器設備做抵押,這些因素導致了小微企業自身難以滿足銀行貸款所需的種種條件,成為貸款受阻的一個瓶頸。
第二、小微企業信用度不高。大多數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沒有規范的財務管理,也沒有健全的機構,隨意地制作財務報告,致使財務報告真實性差,透明度與信用等級都非常低。加上某些小微企業經營者的信用觀念非常淡薄,在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的狀態下,為了獲取不合理甚至非法的利益而轉移逃避債務的現象經常發生,這些行為都給銀行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二)銀行方面
第一、銀行對于經濟利益的要求。銀行作為商業企業,主要是以盈利為目的,在成交每一筆業務的過程中,必定要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小微企業貸款金額小,單位貸款成本偏高。
小微企業因為實際運作的需要,貸款在賬戶上的沉淀比例非常小,基本上很難滿足銀行內部的貸存比例,總體來說小微企業很難給銀行帶來可觀的收益。因此在貸款規模十分緊的情況下,銀行不愿意貸款給小微企業。
第二、銀行對于控制風險的要求。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商業銀行也加強了信貸風險的控制力度,致使銀行貸款的門檻漸漸被抬高,比起大企業,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明顯偏低, 很多小企業都達不到申請貸款的要求。與此同時,小企業的不良貸款率比較高,這些都使得銀行在給小微企業貸款時多了一些風險考慮。
三、銀行與小微企業間貸款行為的互動雙贏
要想解決銀行與小微企業之間的貸款矛盾,就需要兩者的共同努力,兩者都需要從自身方面出發,調整策略,找到互利的基準點,實現二者的互動雙贏。
(一)小微企業方面
第一、加強自身管理,轉變經營策略。小微企業應該加快產權制度的改革步伐,爭取做到產權明晰、股權結構合理。與此同時,小微企業應該嚴格質量管理,堅持不懈地推動技術以及產品結構升級,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競爭能力。小微企業只有自己做大做強,不斷提高抵御風險能力,才能使銀行放心提供信貸支持。
第二、加強財務管理,暢通信息渠道。小微企業要真正建立起一套規范的財務運作以及經營體制,要保證財務報表要真實有效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只有這樣,銀行對其才能進行正確的信用評價。與此同時企業經營者也要不斷加強自身素質,按時償還銀行貸款本息,摒棄逃廢銀行債務等不守行為,只有不斷提高企業信譽,才能真正得到銀行更廣泛的貸款支持。
(二)銀行方面
第一,建立適當的風險容忍機制
一般而言,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是要高于其他企業的。這也是很多銀行既垂涎于較高的小微企業貸款收益,又因擔心其不良資產而猶豫不決的原因。因此,銀行要建立適當的風險容忍機制,具體而言,首先要區分小微企業與其他企業的不良資產,分別考核,處理與評價;其次是改變觀念,由控制風險轉變為經營風險,使得“價格覆蓋風險”原則得以真正貫徹。,當然,如果考慮到短期的不良資產過高會影響銀行的聲譽,可以規定不良資產率的上限,只要小微企業貸款產生的不良率沒有超過此標準,價格可以覆蓋風險,就不要給再小微企業過多的束縛。
第二,創新信貸產品種類,尋求多樣貸款方式。
在目前的信用環境下,銀行可以通過信貸產品的種類創新來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這一重點是就是要擴大其貸款抵質押品的范圍,推廣一些倉單質押、異地房地產抵押、
浮動抵押、循環貸款等創新產品,標準化規范信貸產品。讓客戶以及銀行營銷人員清楚地認識適合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利用創新產品的方式使得小企業貸款方式呈現多樣化,給小微企業更多的選擇。
第三、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
考慮到小企業貸款的信息不對稱情況分廠嚴重,而高層管理機構掌握的信息又弱于基層經營機構,因此,在小微企業貸較低金額時,可以將審批權限授與給管理較好的基層行。與此同時,為了防止基層行與企業合謀的情況,我們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責任約束與追究機制
嚴格遵照信貸風險的控制指標,進而使每一筆貸款的質量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平.中小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策略安排[J].中國出版社.2009.
[2]趙廣新.金融業發展的經營戰略[J].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1]石中.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2]李民輝.商業銀行管理學[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孟淼(1972-),男,安徽蚌埠,本科,經濟師,研究方向:銀行財務審計。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