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成本管理是一種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實踐證明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加之現在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逐漸加劇,日益發展的社會給予銀行管理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行全面成本管理可以說是比較有效的管理方法,本文主要從商業銀行進行全面成本管理的意義出發,給出了銀行提高競爭力進行成本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全面成本管理商業銀行競爭力
一、目前商業銀行成本管理與全面成本管理的差距
(一)商業銀行成本管理與全面成本管理的長遠發展原則相違背
過去的商業銀行成本管理方法在現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加之現在我國很多商業銀行沒有對成本管理引起重視,使得人們在對成本管理進行規范的過程中,根本就沒有將其抬高到競爭戰略的高度,在過去的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項目內容總是將重點放在員工的收入與銀行的利息支出上面,而不注重行的收入與銀行的整個收支平衡等。例如,現在的成本管理過于輕視各方面的隱形費用,用差質量、高產出的經營模式來進行日常運營,卻將風險因素拋之腦后,這種不顧眼前利益,不注重銀行的長遠發展的運營模式與銀行的高管理水平是相矛盾的。
(二)商業銀行的成本管理與全面成本管理的作業過程不相協調
商業銀行的正常運營是通過各種業務結合而成的,業務流程是銀行內部的各種工作結構和系統全面的結合起來,給各個客戶帶來利潤與價值的一種經營模式,它也可以說是一種作業鏈和價值鏈,商業銀行是這些為人們創造價值的流程與一系列的作業的全面結合,商業銀行在這一系列的業務運營過程中,經營水平和管理質量的高低就直接決定了商業銀行具有的競爭力有多大,商業銀行傳統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事后核算為主,但是這種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日益發展的人們的水平。
(三)商業銀行的成本核算系統在進行全面成本管理中成本的分攤上面不能夠做到合理、準確
與其他工業企業相比,商業銀行可以說間接成本是相當高的,所以,怎樣才能夠運用產品、客戶的成本對象來進行精確的成本分攤,得到最終正確的成本信息,這是現在商業銀行在全面成本管理中最注重的問題,目前我國的成本核算只注重面積、人數、平均余額等,卻忽略了產品、服務與作業、成本動因等各方面因素的核算,這會致使交易量大的產品在簡單的生產過程中消耗較多的成本,而交易量小的產品在較復雜的生產過程中會消耗較少的成本,導致成本信息出錯。
二、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的全面成本管理策略
(一)根據作業成本法,來正確進行營運成本的歸集與分攤
成本歸集。商業銀行的日常費用明細賬,并且全面運用“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全面運用作業成本法讓作業成本納入到相應的作業流程規劃中,然后由這些作業流程的逐漸的納入到相應的各個部門或者相應的產品中。
成本分攤。在部分成本歸集的過程中能夠直接的歸集到部門但是不能夠直接進入產品的成本,就應該注重綜合性成本與管理性成本的驅動因素,將最初進行成本支出的原因進行深入探究,然后再找尋正確與合適的分攤基數,然后根據不同的分攤路徑將這些成本分攤到產品中去,然后直接投入到本外幣。
(二)注重風險管理 ,降低風險成本
任何企業或者個體商戶的贏取利潤的運營模式都是只有個人的收入超過最低成本時才表示獲得了一定的利潤額,反之就會處于虧損狀態,銀行也一樣,中間所賺取的利潤額只有將最初投入進去的成本與最終的收入進行比較才能看出。商業銀行就可以將風險管理作為企業或者個體戶的成本問題對待,商業銀行在進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過程中應該針對資產風險進行預測、估計,在根據投入成本的情況與預測收入的情況,找出資本風險會帶來的最終順勢情況,這種虧損和也應該是銀行重點關注的,當銀行在本期的業務流程中出現了虧損時,就應該在當期的收益中將這些虧損的地方進行有效合理的填補。
(三)優化經濟資本配置 ,管理資本成本
目前將資本成本管理落實到最優化的措施就是降低風險,讓資本分配不會偏高,在新巴塞爾協議中可以得出的是,具有較小風險的資產在最開始的資本投入中,所注入的資本較少,反之則較多,由此可見,商業銀行只有在讓資產組合的風險水平處于較低以及科學的規劃經濟資本、再將最初投入的成本金額降到最低,然后將這些各方面的成本管理措施結合起來,才能夠增強商業銀行在全面成本管理中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 孫娟. 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增強我國商業銀行實力[D].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06 .
[2] 劉錫良,劉軼. 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成本領先戰略視角[J]. 金融研究, 2006 (04) .
作者簡介:林逢春(1970-),男,回族,建設銀行新疆克拉瑪依石油分行,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