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質工作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先行性和基礎性發展,國務院相關決定也強調了地質工作要服務于社會經濟的各方各面。地質工作的執行主體之一是地質勘查,筆者認為,要進一步加強地質工作,就必須以創新的思路、機制和方法,進行改革創新。但鑒于我國地質工作存在歷史遺留的很多問題,要使得地質勘查單位能夠在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經濟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通過內外部的改革創新,以企業化經營的思路,切實保證地質勘查單位能夠可持續地生存和發展下去。
【關鍵詞】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改革創新
一、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改革現狀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就進行了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試點,總共經過了多種經營、放權讓利的階段。前者是改革發展的開端,以打破計劃經濟制度為切入口,在地質經濟結構中引入了樁基基礎工業、工程勘查業、機械加工業、機械制造業、酒店服務業等,使得地質勘查在技術層面上注入了全新的力量。后者則是以承包責任制、事業單位和企業分體的運行模式,以及勘查企業的組建,將地質單位的部分權利分散,引入社會的各種力量為地質勘查單位改革任務進行分擔。然而,二十多年的地質勘查經濟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距離預期的改革目標尚有一定的距離,筆者究其原因,認為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1)在納入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之前,我國經歷了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建設,在此之前,地質勘查單位呼吁了建國后的能源戰略發展需求,以計劃經濟體制為依托,致使一定的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著“等靠要”和“官本位”思想觀念,譬如對地質勘查費用的依賴性,也有部分地質勘查單位員工的心態依然沉浸在事業單位觀念中,忽略了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問題。(2)地質勘查單位的發展靠的是體制和制度,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體制和制度上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構成了改革的風險因素。譬如在早期的企業化改革中,管理模式依然以事企混合的模式存在,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不是擇優而選,而是直接任命,但這種管理模式又難以適應集體經濟虧損的現狀,造成了單位的體制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相差甚遠,無法真正融入到現代經濟社會的競爭中去。(3)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的優勢,那就是單位能夠開發出市場獨一無二的產品,這些產品即為地質勘查過程中的地質資料、報告等信息成果,屬于知識范圍內的產品。但這些資料信息的成果產權往往被同認為類似于探礦權,譬如在探礦結束后,這些地質報告和資料等會被當成國家無償占有、轉讓、拍賣、轉移等。地質資料等產權產品的流失,等于地質勘查單位失去了本金,失去了走入市場的必要條件,企業化的改革創新也就難以得到跨越式的發展。
二、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經營改革創新的思路
(一)端正企業化經營管理的思想觀念
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思想觀念的轉變,要進一步的思想解放,摒棄安于現狀的思想,進行大膽突破和創新,進行地質事業改革的探究。首先要適當減少和停止地質事業單位的國有資金投入,從根本上消除以國家為后盾的依賴思想,從主客觀上提高改革創新的意愿,轉變不適應地質找礦工作發展的思想觀念。其次是利用目前的國際金融危機,雖然金融危機對地質找礦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上游產業,其影響是首當其沖的,但這同時也是我國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經營改革創新的良好契合點,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進行資源的重新整合,兼并或者重組礦工企業,目前我國工業化對能源需求的增大,無疑是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改革創新的良好機會。再次是利用危機感和緊迫感刺激地質勘查單位尋找發展中潛在的商機,一旦地質勘查單位遇到了生存與發展難題,就會主動去研究問題的解決辦法,只有這樣,才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改革創新,主觀上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
(二)體制與制度的與時俱進
國務院在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深化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以企事分開為原則,推進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在體制與制度方面,地質勘查單位要徹底做到事企分開,讓更多人投入到企業化經營中去,按照企業的投資機制和分配機制,建立適應地質勘查的企業管理制度。首先要在投資機制方面進行創新,我國目前的地質找礦空間非常大,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國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水平的限制,很多地質勘查的深度在500米以上,甚至有些地質僅為300米,也就是說,我國地質找礦在500米以下目前依然是塊處女地。但如何才能以良性的地質投資循環機制規范和活躍找礦市場呢,目前國家已經成立了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這對地質勘查投資無疑產生了一定的正面影響。在投資方面,筆者認為要以獨資找礦與合作找礦兩種模式進行,主要這對風險較大而且社會資源較少的特殊項目,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鼓勵符合規定資質的各類地質勘查單位和誰企業參加投標,共同分擔找礦風險。另外,中央地質勘查基金要自行承擔投資損失,而找到礦了,雙方要按照合同約定分享權益。另外一個方面,我們要繼續保持地質找礦的密度,以上基金的設立,是為了解決地質勘查投資不足的問題,目前也有很多社會游資深入地質勘查中,在資金優勢的情況下,地質找礦要與國家長期戰略發展同步,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的保障能力。
(三)堅持“走探采”相結合的地質勘查模式
關于“走探采”相結合的地質勘查模式,《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明確地指出要鼓勵國有礦山企業實行探采結合的地質勘查模式,并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礦業工業和企業集團,增強國內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能力。地質勘查單位組建礦業公司參與礦產的開發,實際上是形成“走探采”相結合的地質勘查模式的基礎,也是形成地質勘查單位產品優勢的必要條件之一。關于礦業公司的組建,實際上也是融入地方經濟拉長產業鏈的前提條件,筆者認為,掌握了大量地質資料和數據的礦業公司,在開發上能夠提高效益,加快地質成果的變現,提高勘查投入的回報率。其次是鑒于目前我國對于礦產資源的大量需求的迫切性,要鼓勵地質勘查單位參與礦業的開發,地質勘查單位作為勘查工作的主題,具有得天獨厚勘查技術優勢,而勘查單位依靠市場的資金進行運轉,在獲得收益的同時,也同時獲得了勘查工作所需的資金,從而推動了勘查的良性發展。《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也規定了礦山企業對礦產地的需求必須通過市場方式有償取得,這樣給礦山企業自主找礦打開了便利之門,但危機礦山問題的存在,只有具有勘查實例的地質勘查單位介入,才能夠實現技術與資金的優勢互補,達到互贏互惠的目的,側面上也推動了勘查單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跨越式的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經營的過程中,地質勘查單位一是培育地質勘查單位適應市場經濟的經營理念,打開市場,創造經濟效益,筆者認為,培育企業的經營理念,能夠促進廣大干部職工適應企業的發展,提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確立經營發展的思路。二是塑造良好的形象,地質勘查單位要從封閉的狀態中走出來,融入到地方經濟當中,參加地方經濟的建設,樹立市場競爭中的良好形象??偠灾刭|勘查單位的企業改革與創新離不開理念、創新能力、形象和產品定位,我們只有從與時俱進的角度進行勘查單位的企業化經營管理,才能推進我國地質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兵.對地勘單位企業化過程中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與對策[J].中國地質礦產經濟,1998(1):98-101.
[2]楊成智.地質勘查單位實行企業化經營過程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4):65-67.
[3]張榮科.地質勘查單位質量管理中的幾個問題[J].核標準計量與質量,1999(1):36-39.
[4]董西謙.我國地質勘查單位企業化經營的模式分析[J].金融經濟,2011(24):41-46.
作者簡介:劉芳存(1970-),男,漢族,天津人,任職于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工程師,研究方向:地勘行業的企業管理和淺層地熱能的應用。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