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但中國制造的形象卻令人堪憂。文章通過對中國制造業的分析,揭示了中國制造惡劣形象產生的原因,并從企業品牌、技術研發、質量監管、國際交流等方面對中國制造原產地形象的提升給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國制造原產地形象質量監管
從2001年到2010年,中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從5098億美元增長到了近3萬億美元,出口規模增長4.9倍,進口規模增長4.7倍。中國每年向國外出口規模巨大的產品,但是,中國制造的形象卻令人堪憂。美國歐洲屢屢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中興排除在外;大陸食品質量出現問題,出現假雞蛋、假米。以三聚氰胺為代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則讓中國制造的聲譽下降到了冰點。
到底是什么導致了中國制造如此惡劣的形象呢?一是國內的質量監督不嚴格,二是中國制造的國際交流力度不夠。
國內不成熟的質量監督體系導致假貨劣質產品肆意蔓延,部分商家為了短期利益而忽略了信譽。而中國長期的對外封閉,導致中國與國外的交流缺失,信息的不夠透明與文化的差異導致外國媒體與民眾對中國制造普遍存在偏見與誤解。
長期以來,受出口導向政策的指引,中國很快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制造國,。與曾經是世界工廠的英國、美國、德國、日本所不同的是,中國并沒有在制造業各個領域成為絕對的領導者。相反,中國借助廉價的勞動力優勢,主要向外輸出原材料、半制成品以及低端的商品。缺乏創新與核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最終讓國外消費者形成了“中國產品低價但是劣質”的形象。
如服裝行業,其主要利潤集中在設計、品牌和銷售環節。而中國出口服裝基本上屬于來料加工或者替國外廠商做貼牌生產,不接觸市場,產品的規格、品種、數量也完全掌握在別人手里。
除了服裝之外,中國的山寨手機曾經一度憑借低價占領了國外的大量市場,但是,損壞率較高加上缺乏售后保障,極大地傷害了中國產品的形象。
制造是產業鏈利潤最低的環節,而品牌、服務以及知識產權則相反。同時,消費者接觸最多的也是品牌跟服務。現在中國的制造企業有能力為蘋果這樣的頂級企業代工造出iPhone,說明有能力生產高質量產品、頂級產品。
只有依靠優秀品牌與優秀產品的帶動,中國制造的原產地形象才能逐步改善。但是,由于中國缺乏優秀的品牌和過硬的創新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便難以造就一家像蘋果、微軟那樣高端產品能夠遍布全球的頂級企業。
因此,中國必須要加大創新的支持與引導力度,加大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只有中國出現了一家類似微軟、蘋果、索尼、豐田的企業,中國的企業才能獲得更多的尊重與掌聲。
但是,中國制造作為一個整體,光有一兩個品牌是不夠的,它是一個整體信譽的集合。只有讓中國制造的整體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中國的品牌才能在全球市場上獲得更大認同。所以,要提高中國制造的原產地形象,必須首先要練好“內功”,即提升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打造品牌。
要提高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我覺得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在政府政策方面,應該限制原材料以及低劣電子制品的輸出。長期以來,中國的山寨電子產品已經對中國制造產生了極壞的影響,中國制造形象盡失。因此,對于出口產品,政府必須要提高準入門檻,對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督。
其次,中國國內要完善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從源頭上杜絕有毒有害的食品與低劣的電子產品。國內的毒奶粉、毒饅頭讓中國人的道德底線一次又一次地被挑戰。完善產品質量體系,不僅保護了中國消費者的利益,更是在為中國制造積累口碑。一個國家的制造業只有保護好了自己國民的利益與權益,才能獲得其他國家的尊重,才有底氣在國際上展開競爭。
除此之外,中國企業必須通過適當的機會尋找好的切入點,增進與外國政府及國民的交流。由于冷戰時期中國與西方國家對峙的延續,西方對中國的產品與企業存在很深的誤解與偏見,再加上不良政客的中國威脅論影響,很多國家的政府與媒體在妖魔化中國。所以,改變世界對中國的印象成了重中之重。如何讓對方消除對中國的不利認知,同時又達到良好的對外傳播效果,關鍵在于手段和方式上的柔性處理。在進行對外宣傳的時候,我們要從西方人的接受心理和傳播效果出發,讓對方認同、愿意對話而產生親近的感情,最后讓受眾很自然地接受傳播的內容。
在產品的銷售方面,要注重售后服務的建設。許多企業在進軍非洲市場時往往在產品出現問題的時候才開始注重售后,惡劣印象由此形成。然而日本企業卻是先建設售后服務網點,然后再進行產品銷售,值得借鑒。
總的來說,中國制造的原產地形象如果想要得到改善,首先要緊抓自身產業結構與產品的升級,掌握核心科技,培養創新企業以及更多的明星產品;其次,中國政府必須嚴格質量監管,通過內在保證來改善質量低下的形象;第三,中國從政府到企業以及民間社會團體,要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友好交流,增強文化認同感,將中國產品融入他們的文化價值體系。
參考文獻
[1] 邱明杰.讓“中國創造”成為中國人共同的驕傲[J].通用機械,2006 (09).
[2] 馬勝利.“自主創新”是必由之路[J].工程質量,2005 (12).
[3]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J].世界標準信息,2006 (03).
作者簡介:顏煜(1992-),漢族,安徽阜陽市人,現為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本科生,研究方向:財務成本管理。
(責任編輯:趙春輝)